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研究

2020-12-24李世宏

体育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处方体质话语

李世宏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2019)的颁布实施,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对全民族的存续、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体育学界围绕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房蕊,2013;张晓丽等,2018),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评估体系(胡月英 等,2019;郑小凤 等,2017),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陈佩杰,2016;汪晓赞,2016),推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王德涛,2019;谢晨,2013)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尽管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体育健身环境失衡发展,体育健身行为情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唐炎等,2018)。同时,鉴于全民健身领域理论研究视野不宽(刘国永,2016),对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重点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问题,应拓宽研究视角,以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研究的深入发展。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可见,在新时期的行动纲领指引下,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亮等,2019)。本文将借鉴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通过知识考古与谱系考察,探讨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并就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的完善提出建议。

1 核心概念

1.1 “体育健身”的概念表述

“体育健身”一词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指向,目前学界对其概念表述多有探讨,却未达成共识(邵伟德等,2007)。林吴平(1990)最早就“体育健身”的概念表述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体育健身”与“体育锻炼”有紧密联系,体育健身重在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锻炼原则、锻炼方法、锻炼内容和锻炼卫生,从而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在此基础上,林建棣等(1991)、吴忠义等(2000)进一步指出,“体育健身”就是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身体练习的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与健康为目的,以达到身体的完善和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000年后,“体育健身”的概念表述得到进一步充实,主要涉及:1)体育健身是以各类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开展的一种运动(包括常规身体练习、绵缓运动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如各类运动项目的健身运动、发展肌肉与形体姿态的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运动以及进行预防、治疗与矫正的医疗体育运动等形式(李天白等,2006;刘大川等,2013;刘同员,2000;邵伟德等,2007;尹斯年 等,2001);2)体育健身的开展应结合自然力(阳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开展(李天白等,2006;刘大川 等,2013;周德刚,2008);3)体育健身能促进个体“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促进人体保持正确的姿势与形态,改善肤色,塑造体型,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是健身;通过体育健身锻炼调节感情、锻炼意志和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养成平衡的心态,延年益寿,这是健心(李天白等,2006;邵伟德 等,2007;尹斯年 等,2001;周德刚,2008);4)体育健身是“体育”总概念的一个分支概念(邵伟德等,2007)。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健身”与“健身”成为同义语(于善旭,2019)。

综上所述,本文中的“体育健身”主要指以各类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如各类运动项目的健身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运动以及医疗体育运动等形式),基于个体不同的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如制定健身运动处方)而展开的运动,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提升人的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进而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话语”的内涵

“话语”的英文“Discourse”来自于拉丁语“discursus”,是从动词“discurrere”演化而来,原意为“夸夸其谈”(尹宗利,2010),其后演进为人们围绕某一个话题通过言谈或者写作所展开的较为长久的、正式的探讨或者处置行为。中文的“话语”解释为运用中的语言,其构造单位相当于句子或大于句子的言语作品(辞海编辑委员会,1999)。米歇尔·福柯(1998)认为,话语“隶属于同一形成系统的陈述整体”。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下,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言语方式,表现出人们对某一领域所持的观点主张、思维方式。具体到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这一主题,此时的“话语”作为一种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领域内特定存在的知识体系,以形成系统的陈述呈现出来,反映出不同社会历史条件背景下,人们围绕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进行沟通的言语方式,体现出人们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所持的观点主张、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

2.1 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考古”分析

2.1.1 方法说明

对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独秀学术搜索(http://www.duxiu.com)、超星发现(http://www.zhizhen.com)、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http://cssci.nju.edu.cn)、上海图书馆电子报纸导读(http://newspaper.digilib.sh.cn/website/index.asp)5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在查阅与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相关的现有研究文献时发现,“体育健身”与“健身”成为同义语(于善旭,2019),且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年龄划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郭强等,2017)。由此,本文借鉴杨桦(2011)、郭强等(2017)、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8)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主题,将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年龄范围设置为6~18岁,主要涵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通过对多个检索词进行反复搭配与比较分析,借鉴张健等(2018)的研究,检索词确定为:1)研究主题:“体育健身”“健身”;2)研究人群:“儿童青少年”“青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儿童”“小学生”“青少年”“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由此,从两个方面展开检索:1)以“体育健身”“健身”为主题检索词分别展开计算机检索,再使用布尔操作符(AND与OR)将以上诸多检索词互相连接,并进行计算机检索;2)对两次计算机检索获得的文献分别展开人工检索,检索对象为获取文献的篇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全文,通过阅读与筛查,剔除不符合“体育健身”研究主题、非“儿童青少年”研究人群的文献,并查找在计算机检索过程中被遗漏的文献,并对计算机检索获取的综述类文献的参考文献的篇名、摘要、关键词、全文等进行逐条人工筛查,以增补在此前检索过程中漏检的文献,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2.1.2 文献纳入依据

1)从文献的篇名、摘要、关键词及全文依次入手,通过阅读文献,判定文献的研究对象为“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人群;2)通过阅读文献全文判定文献的研究与论文所界定的“体育健身”概念的要点相契合;3)文献的年代为1949年10月以后。

将检索到的符合论文研究所需的文献依照时间先后整理,提取所需研究信息。共计归纳、提取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陈述1 238条,并将提取的话语陈述依据时间先后列入整理文档中。在此基础上,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在所提取的话语陈述中寻找除“体育健身”之外出现的概念,整理、记录相关概念与“体育健身”首次同时出现的时间,加以分类及建立文档,如有2个(及以上)概念与“体育健身”同时出现,则分别归入这2个(及以上)概念所建文档中。结果显示,在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陈述中,“体育健身”先后与“医疗体育”“体质”“运动处方”“健康”“体质健康”概念共同出现,并发生关联(图1)。下文将依据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 健身”与上述概念发生关联的时间先后加以阐述。

图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相关联的概念群演进Figure 1.The Dendrogram of the Evolution of“Concept Group”Related to Children’s“Physical Fitness”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2.1.3 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体育健身”与“医疗体育”发生关联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对苏联等国家体育成功经验的学习。1952年,北京、大连等地的结核病防治院和慢性病疗养院开始学习苏联的“医疗体育”,并在此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在全国各医学院校大力推行(徐尚学等,1959)。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医疗体育”发生关联的文本随之出现,成为针对儿童青少年人群“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1953年刊发的“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一文提到了健身、健身运动,并将其作为医疗体育中帮助儿童青少年在内的人民群众增强体力,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手段(本刊资料室综合稿,1953)。这一时期,“医疗体育在我国尚在开端,病人经体疗恢复健康后,能深刻体会到体育锻炼具有健身的作用”(周郎生等,1958)。

1960年后,气功、太极拳、导引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健身的主要手段,成为开展“医疗体育”的重要形式,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在内的诸多人群“防病治病”。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入正轨,针对儿童青少年施行的“儿童广播操”“广播体操”“眼、口腔保健操”“健身跑”等,也成为医疗体育健身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的良好手段(方乃立等,1979)。

2.1.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20世纪80年末:“体育健身”与“体质”发生关联

1976年,重温毛主席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儿童青少年体质状况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81年底,《北京晚报》报道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好的突出表现:视力差、身高达不到标准、体重不足、疾病多(王廷娟等,1984)。1982年,教育部向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保证每天有1 h的体育活动。1983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增强中华民族体质,重点放到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由此,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发生关联的文本开始出现,如体育健身可以增强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各类人群的体质(曹湘君,1985);开展“健身长跑”是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行之有效的方法(宋建中等,1985);中小学体育的健身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邱淼等,1988)。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发生关联,与“医疗体育”发生关联的文本逐步减少,且影响渐微。

2.1.5 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末:“体育健身”与“体质”“运动处方”“健康”发生关联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开展,我国体育学界开始引入、介绍国外“运动处方”应用的学术成果,如日本体育学界对运动处方的研究(青木邦男等,1984;日本体育科学中心,1980),并指出“运动处方”在增强人们的体质、预防运动损伤等领域有积极的应用价值(李秉诚,1985;王武韶,1983;王宗智,1981)。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关联文本的持续出现,基于对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以增强体质的探索,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运动处方”发生关联的文本开始出现。1989年,夏思永等编写的《青少年健身指南》一书中首次论及“体育健身”与“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健身运动的参加者能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健身运动,使运动者能安全地从事身体运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中运动处方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青少年开展体育健身需要选配健身的运动手段和确定合理负荷量以及运动量的处方”(傅立功等,1993),“健身运动处方是中学生合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必不可少的需求,应积极展开探索”(许登云,1994)。

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点人群”。1995年8月29日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检测。”在此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运动处方”的关联更加紧密。一方面,体育最本质的功能还是健身,而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李鹏,1993;张庆建,199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儿童、少年的体育健身,以增强少年儿童的体质(刘汉庭,1999);另一方面,“运动处方”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也日益为体育学界认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应加紧展开研究实验制定适合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运动处方,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质(宋继新等,1995;王和平,1995)。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撰写前进行的调研过程中,“体育健身”对“健康”的促进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国内“体育健身”与“健康”发生关联的文本始于姚毓武执笔的“欧、美、亚一些国家体育测验制度与健身计划综述(摘要)”一文,文中出现了“各国的健康计划或措施,均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预防疾病、增强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陈述(《全民健身计划》信息调研组,1994)。翌年,姚毓武(1995)又提及:“社会进步中自然会产生对身体健康的更高要求,为了健康,体育健身活动便成为世界性不分贵胄庶民的新时尚。”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成为学校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随着中外体育学界的交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在文本表述中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运动处方”“体质”“健康”多个概念发生关联,显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在增强体质、科学健身、促进身心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进展。

2.1.6 2000年至今:“体育健身”与“体质”“运动处方”“健康”“体质健康”发生关联

2000年后,以北京申办奥运会为契机,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自2001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指导,以增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为重要目标,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力图通过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增强他们的体质(王小燕等,2003)。为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科学开展,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入,涉及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的内涵、运用方法、知识获取、制定步骤、生物学和运动学特征、医学和体力诊断、运动负荷与锻炼频次、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顾圣益,2000;金花 等,2001;杨贵仁,2001)。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深入贯彻,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获得国家关注。由此,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应侧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学生也应把体育健身看作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有效地提高健康素质(编者,2001;李重申等,2004)。受此推动,2000年后,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发生关联的文本开始出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的通知》(2001)中提出: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活动”。这是最早将“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相关联的文本。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标志着“体质健康”已成为国家衡量不同年龄段学生个体生理(身体)健康水平的专用词汇(郇昌店,2016)。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标志着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增强上升到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提高广大青少年体质,需要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要科学的参加健身锻炼,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此外,200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明确了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要求,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也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发生关联文本的演进产生影响。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青少年人群作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点人群。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引导中小学生锻炼健康体魄。

在此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运动处方”“体质健康”相关联的文本从数量到内涵都有所提升。这其中,在2000年后与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生关联的“体质健康”,成了指引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表述。我国当前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文本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社会各界所熟知,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梳理近20年来,“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相关联文本的论述,其演进表现为两个侧重点:1)将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作为“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如强化中小学生的健身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是促进体质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手段(谷伟等,2015;刘星亮等,2012);2)将“体质健康”作为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评估的重要依据,如通过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反馈,能够有针对地为儿童青少年科学安排自身的健身目标和健身计划提供依据(王皋华,2004;赵从英等,2011),体质健康评价是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进行评估的重要方面(胡月英 等,2017;袁尽州 等,2013)。

综上所述,2000年后,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体质”“运动处方”“健康”这些概念继续发生文本关联的同时,又与“体质健康”发生文本关联,显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逐步形成了通过制定运动处方开展科学健身,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帮助儿童青少年获得健康身体的良好发展态势。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谱系考察

在借助知识考古分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中知识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谱系学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中的权力运作如何作用于上述知识组织,使得它们成为指引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理论陈述,并贯彻到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实践中,最终完成话语的建构。

米歇尔·福柯(1999)指出,谱系学研究强调“知识的造反。造反不是反对科学的内容、方法和概念,而是首先反对集中权力的作用,这个集中权力与在类似我们这样的社会中组织起来的科学话语的制度和功能紧密联系。……谱系学引导的斗争就是为了反对属于被认为是科学的话语自身的权力”。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认知的演进是间断的、阶段性的,是伴随我国体育健身科学研究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借助权力运作,通过产生的学科知识形成新的理论陈述而体现。由此,谱系学的研究要求基于新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实践层面,关注最近的知识组织——“体质健康”的理论陈述来展开。通过上述对关联文本的分析可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健身运动处方有积极关联(王玉秀等,2006;周伟等,2018)。儿童青少年通过制定运动处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以促进体质健康的提升,而体质健康的提升又成为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开展、评估的重要依据,以帮助他们获得健康身体,并享受由此带来的益处。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身体测试。通过分析身体测试的数据、信息,人们能够知晓儿童青少年个体已有的健身运动基础以及肺活量、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健身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中参与权力运作的组织、人员(如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学校、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通过运动处方有针对性地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强度、时间与运动类型展开规划与督促,从而促使儿童青少年提升体质健康。

由此,当儿童青少年依据制定的运动处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时,也就同时投入到了自我监控中。儿童青少年必须对健身活动展开自我管理与监督,以确保他们依据运动处方的要求实施“科学”的健身活动。对参与权力运作的组织、人员来说,这种自我监控的形式并不需要借助器具对儿童青少年展开肉体的强制,而是通过儿童青少年执行运动处方,对自身的体育健身行为展开持续性的自我监督,进而实现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督促,以提升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并从而达到促进体质健康,获得健康身体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谱系考察,在“体质健康”的理论陈述语境下,运动处方实际上成了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开展中的实施策略。凭借运动处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中参与权力运作的组织、人员一方面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强度、时间与运动类型展开规划与督促;另一方面,通过儿童青少年在体育健身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实现权力运作,促使儿童青少年以社会期望的科学方式展开体育健身活动,达到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获得身心健康。

3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的思考与完善建议

依据体质健康的理论陈述,儿童青少年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运动处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促使个体提升体质健康,以达到防病治病、增强体质,获得健康身体的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仍然面临挑战:一方面,尽管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整体向好,但是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倒挂现象,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被动参与”状态较为突出(唐炎等,2018);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正面临“慢性疾病群”“传染性疾病群”“心理精神疾病群”“科技负效应疾病群”“脊柱障碍疾病群”“社会疾病群”(万炳军等,2017)等多维健康问题。有鉴于此,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实施,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有必要探索新的理论陈述与权力协调运作的可能,以促使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更好回应现实的挑战(图2)。

图2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的完善建议Figure 2.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Physical Fitness”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3.1 增强多学科知识支撑,形成新时期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陈述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现阶段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陈述已无法回应新时期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多维健康问题。此外,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提出新的诉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陈述应予以回应。因此,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应在关注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多维健康挑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新时期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陈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季浏,2018)。可以看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育体”与“育心”相互促进的“健身育人”功能,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

因此,需要改变长久以来围绕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知识主要来自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体育运动类自然学科知识的状况,在自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增强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形成新时期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理论陈述:1)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注重儿童青少年健身运动技能的掌握,提升他们的体质健康,而且也应向儿童青少年传授相应的体育健身知识;2)通过多种手段培育儿童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如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健身过程中儿童青少年个体展开的自我监督、为达到提升体质健康的目标而展开持续性的健身活动等方式,培育儿童青少年形成合作、自律、遵守规程的道德规范意识;3)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内容的选择上引入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内容,并与原有的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自然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此外,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伦理价值导向的确立,体育健身行为的完善,体育健身资源的供给,体育健身效果的评估,体育健身环境的优化,体育健身素养的培育等,也离不开上述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的理论陈述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体质健康”理论强调的“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以达身体健康”的话语陈述,而应围绕体育健身伦理、体育健身环境、体育健身教育、体育健身行为与体育健身效果等方面展开探索,以形成新的理论陈述。

3.2 加强政府、社会、学校的协调运作,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展开引导

2019年6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应从“内卷式向外展示转变”(潘晨聪,2015),不再局限于以“学校体育”为中心。诚如黄汉升(2015)指出的,学校体育课程占用的时间相对有限,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亟待其他渠道的支持。从话语建构的视角来说,应加强政府、社会、学校等多领域内权力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中的协调运作,以有效应对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中存在的不足。

1)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的重要角色,并应积极探索、制定科学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发展规划,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各级中小学校坚决贯彻、执行相应的政策、规定、细则,并引导社会各领域展开协作行动。此外,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应适时建议将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纳入相应的法律条款(如《宪法》)(于善旭,2019),彰显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话语建构的国家权力意志,扭转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相关政策多从学校层面制定与实施的局限,为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提供更加合理的导向,进而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2)学校、政府及社会各领域应通力协作,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儿童青少年人群为主体,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展开研究。通过健身大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明确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对社会运转带来的影响;推动儿童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运动技能等级、体质健康标准的深入研究、完善,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学校、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健身话语建构中的权力执行组织、人员就能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依据科学、个性化的健身运动处方展开,并督促儿童青少年个体进行自我监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提升体质健康、获得健康身体的方向努力,从而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展开引导,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效果。

3)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的科普、宣传部门及社会领域应着力协同,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出版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书籍、刊物,开展“互联网+”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宣传,总结有益经验与有效方法,营造良好氛围,使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不仅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也是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干预手段,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由此,增强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知识考古分析,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在不同阶段与之发生关联的核心概念、话语陈述,指出“体质健康”是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理论陈述。通过谱系考察,指出在“体质健康”的理论陈述语境下,运动处方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实施策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促使个体提升体质健康,以帮助他们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获得健康身体。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与健康发生了紧密联系,不仅强调通过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防病治病,增强体质,获得健康身体,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应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通过体育健身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素养,帮助他们获得体育健身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因此,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话语建构应跨越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以体育运动学科等自然学科知识为“抓手”的基础上,引入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在“体质健康”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诸如“体育健身教育”等新的理论陈述。同时,应充分考虑话语建构中权力运作的影响,加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领域权力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中的协调运作,开展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引导,更好地应对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中存在的“被动参与”问题。

猜你喜欢

处方体质话语
画与理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间处方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