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医院物价管理的重要性

2020-12-23李丽娜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12期

李丽娜

摘要: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并组织开展飞行检查。通过本次检查,部分医院被查出诸多问题,医院对物价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从此次检查中发现的现象受到启发,本文将探讨物价管理工作在医院运营管理当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价管理;医保飞行检查;医院物价

合理合规收取医疗救治费用一直以来是患者所重点关注的焦点,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分级诊疗的实施等医改的推进,对加强物价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以适应新医改环境下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医改的不断推广的环境下,也随着《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之前被广泛使用的“金字塔式”物价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医改环境。新项目收费报批工作无法及时完成,监管人员未有效发挥“参谋”作用,物价监管工作成为表面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价管理是不断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医院管理体系,梳理医患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收费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新医改推进下必须要抓好的重要环节。医院的物价管理不仅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更对社会效益起直接影响。在新医改形势下,对医院物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职能上,物价管理不是单一部门承担的职能,而是需要统筹协调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在人员配备要求上,新医改物价管理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更专业的业务综合素质和更高的协调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牢牢把握几大大环境和大方向的转变。一是医院的结构性调整。从追求规模型、效益型要转变到追求质量、追求内涵,要调整医院供给结构,发挥自身优势,借力信息化技术,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深化创新发展。二是转变养医模式。要转变以药养医,合理调整耗材和检查费用,降低药品加价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以技养医。三是找准定位。医院要在社会宏观发展和市场定价机制中把握好尺度和平衡,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物价管理机制。

此次检查查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诊疗方面,将不需要的项目组合打包收费。个别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不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诊疗方案,擅自采取组合式、打包式检查项目,将一些本不需要检查的项目纳入到常规检查项目之中,在患者不知情情况下,也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无形当中给患者的检查费用带来负担。

第二, 检查方面,重复收费。有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物价管理规定,擅自更改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名目仍包含检查费、化验费等,对有些国家规定不能单独拆分收费的项目实行单独收费,如正常顺产的胎心监护费、手术治疗中的一些词性医用消毒材料等。

第三,未经批准,擅自收费。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有些医疗机构没有按照正规程序完成申报审批工作,就擅自先行规定新增项目定制价格,并向患者收取费用。

第四,收费透明度不高,过度收费。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因医院收费不透明导致的医患纠纷不断被各类媒体曝光,很多民众一直呼吁要提高医院收费透明度,健全相关制度规定,要求医院将收费清单和住院每日收费明细公开,但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借着医疗专业信息上的差异,以各种方式将名目遮掩、繁杂化,使患者看不明白,不能明明白白的消费,使医院的社会信誉度受到影响。

飞行检查中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少有公立医院的物价管理部门被受到重视,甚至也有未单独开设物价管理部门的医院,由财务部门或者是其他管理人员兼职物价管理工作。还有有些医院即使开设了单独的物价管理部门,但是只有一两名物价管理人员,并且与医护人员脱离,在物价管理工作实施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脱节现象。再加上平时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存在诸多物价漏洞隐患,医院运营中携带着潜在风险。

二、物价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此次飞行检查中,大部分医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物价管控问题。物价管理问题一直存在,但从未被重点关注,也有部分人员是因很少发生物价相关检查,再加上医院物价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在政策与实际工作中钻空子。

(一)对物价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虽然物价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有较多医院对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完全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重视度严重偏低。由于领导层对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设置物价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开展有效的工作,形式大于实质工作。大部分医院的物价部门是隶属于财务部门中,由财务人员监管物价监管工作,但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医疗常识,导致工作中对一些医疗内容不了解,掌握不好医疗政策,从而不利于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人员业务知识能力不够。因近几年随着药品和卫材零差价的实施,手术、检查、治疗等费用也大幅变动,这对物价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提出挑战。医院的物价管理部门大部分都是医院财务人员担当,没有专门的物价研究人员,而且负责物价工作的财务人员没有医疗基础知识的支撑,对在诊疗环节中哪些项目是正确的,那些是不合规的没有把握。财务人员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很难与这些物价管理知识相结合,也很难理解医疗行为与计价行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导致物价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也很难确保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与科室绩效利益相冲突。几乎所有医院都在实行绩效考核的办法来衡量每个医疗、护理科室的工作量比对与奖惩,但这個工作量的提取离不开计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有规模的医院都是从规范化的计价系统中提取所有个人与科室的工作量,之后再进行评分与核算,最后得出各科室的绩效奖金,再细者科室计算出个人绩效奖金。正因如此,工作量直接挂钩到个人绩效,为了创收提高绩效,或有部分人群不顾医院大局考虑,出现乱收费、违规收费等现象,严重者损害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三、完善物价管理工作的对策

医疗服务的收费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牵扯较广的工作,关系到群众和医院的切身利益。提升医院物价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仅可以规范医疗收费行为,而且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先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就医环境、优越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发展并生存的必要条件,但要提高医疗服务也离不开合理的医疗收费。医院管理是医院医疗行为服务过程中应遵循和遵守的准则和规定,物价管理就是其中一种规范。医院物价管理是相对独立的专业,但又与其他制度的要求和规范有着密切联系的关系,既独立又相连。医疗诊断、医生职业道德、医德医风都是物价监管管理中可制定的因素,物价管理规定在指定过程中会直接体现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若做好物价管理工作,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医疗行为的效率,也可促进和保障医院的发展。

(一)制定合理的医院物价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政策,应在医院成立物价管理委员会、物价工作小组、物价员网络,层层审核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的准确性。贯彻和执行好相关医药价格政策法规,制定并完善物价管理制度,协调好财务科、医保办公室、医务处、门诊办公室、信息管理处、设备处、药剂科等不同科室之间收费价格和医保支付类型的新增和变更,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物价管理上的职责。同时医院还要定期召开物价管理例会,及时传达上级物价政策,指导临床物价员及时掌握收费的要点,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收费。

(二)提高业务知识,打造复合型的队伍。计财处是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医院的专职物价员绝大多数是财会专业毕业,因此这些专职物价员缺乏物价管理政策和医疗知识的了解,因此医院应组织专职物价人员认真学习《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手册》等价格政策和文件,掌握每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计价单位、除外内容等;专职物价人员还应与临床科室的兼职物价员保持密切沟通,熟练掌握收费项目的内涵和适用病种,能够做到医嘱、收费、检查报告三者之间的比对;应按时分析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药品加成取消等政策对医院的影响,分析科室;要善于分析整体收入增长的原因,是量的变化导致的还是收费标准的改变等政策性的变化导致的增长,并且统计各科室新收费项目开展率等指标,为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依据。物价员要起到发挥特长,抽取医疗服务项目的专场,配合成本核算和本量利法等工具,统计出每个科室应专注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及预计可获得的效益及消耗的成本,引导有益项目的开展和挖掘,在医院制定发展目标和决策时,可以提供充分的资料供领导层参照,在合理的范围内抽取最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物价管理部门应从中起到指引道路的作用。

(三)物价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物价检查中,一旦发现有违规计费现象,不仅对医院不利、也损害患者的利益。因此必须定期开展物价知识培训工作,加强对计价人员物价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降低少记、漏记、错记、多记等出错率。并且制定定期考核制度,对于自查当中出现上述违规现象的部门进行严厉的惩罚,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

医院物价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要建立适合的物价管理制度与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提升物价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物价管理的规范性。物价管理是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医院面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医院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看病的需求,还要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以确保医院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支撑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甄丽冰.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244-245.

[2]林金秀.新时期医院物价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體经济,2018(16):35-36.

[3]徐宁.浅析新医改环境下中西医结合医院物价管理工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226-228.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