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的探讨

2020-12-23柯雅琦丁江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柯雅琦 丁江贤

摘要: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在企业跨国持续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对跨国公司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以提升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不断加深,跨国公司受到诸多不确定性要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得跨国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探讨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如何应付复杂的理财环境,提高财务决策的正确性,降低的财务风险,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壮大是十分有益的。

一、跨国公司财务

1.跨国公司。关于跨国公司概念,理论与实务界存在着分歧,联合国1986年制定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对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由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复杂的生产经营组织,为了厘清其基本内涵,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8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实体经营组织,关于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没有作出要求。二是基于一个决策体系内的生产经营,可以采取一致的对策及相同的战略。三是所有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联结在一起,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有能力对其他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2.跨国公司财务。195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增长,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的资金筹集、运用,收入分配和资本运营活动所进行的资金预测,财务生产等决策、计划、反映、控制、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财务关系到跨国公司的生存、盈利、发展,其特定的管理特点以及詭谲的管理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市场竞争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企业应该围绕资金来源和财务环境变化,针对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不可避免的要素,作好财务等预算和管理,保证加快资金周转和增长的财务效益。

二、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达成的概率分布。跨国公司是生产经营活动“国际化”的企业,实行的是全球经营和内部一体化战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壮大,其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完善自己的内部体系。地域的分散,有利于风险的分散,同时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客观上加大了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其次,由于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现状,跨国公司面临着经济状况、政治气候、法律环境、文化背景的多元化,若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其发展将遇到巨大的阻碍。

1.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基于政治上的考量, 采取相关的政策限制外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 使得在该国从事生产经营的跨国公司造成损失, 或东道国突发政治事件波及跨国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现实中,跨国公司受到战争、政府更迭、民族运动等事件影响的案例很多,跨国公司发生了财产被征收、人员被驱逐和营业许可证被吊销告示等事件。尤其是政策变动的风险严重影响跨国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例如:美国现在的税收政策的变动使一些公司利益受损。政治风险还取决于公司所在的行业:一些行业可能不存在很高的国有化风险,因为将公司交给其他所有者可能一文不值。

2.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国家货币或记账本位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或折算时, 由于汇率的变动, 致使跨国公司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产生的差异, 从而承担财务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外币价值上下波动,国际经营业务必须面临此问题。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是跨国经营公司的一项重要活动。

3.融资风险是指由于政治、汇率、利率、税收政策以及环境规制等要素的变动形成的实现融资目标的不确定性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损失。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除了考虑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的变化,还要关注汇率、利率的走势,及贷款者和投资者意图的差异。

4.投资风险是指公司投入一定数量资源后, 因市场需求等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程度及发生的概率分布。跨国公司在投资时,应该分析市场环境, 考虑投资产业、投资地域、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成本以及投入形式和结构等, 计算出投资项目的收益值或价值。

5.资本运营风险是指因跨国公司资金流量大、生产经营活动复杂等引起的资金利用和管理中形成的资金迟滞、溢缺或收支失衡等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带来损失的定量数据。跨国公司应当注重资金营运的计划、组织与协调等, 减少资本成本,合理运用资金, 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的策略包括,进入熟悉业务的领域,发展速度适中,企业资本不能过少,杠杆率不可以太高。雷曼公司的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佐证。该企业为了通过筹集到资金支持企业业务的扩张,过度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使得企业的借贷越来越多多,自有资本越来越少。在企业赚取利润时,收益随杠杆率放大;但当亏损时,损失也是随杠杆率放大。

三、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跨国公司缺乏科学、系统地风险管理价值观。一方面,理念是风险管理价值观的核心要件,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存在非科学性和系统性。企业的人人都对风险管理负有责任,然而企业多数管理者风险管理理念落后,使得其行为经常是凌驾于风险管理规则之上,甚至存在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缺乏具有正能力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虽然风险管理意识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仍然缺乏一种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母、子公司之间的风险管理价值观的差异性或矛盾性。

(2)跨国公司不规范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企业存在良好的治理结构作为保证。有些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形式,但权力制衡的效果差或者很差甚至没有制衡,使得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行为不受约束或只是形式上的约束。不规范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股东大会形式化、董事会功能失效或弱化、监事会的权力虚置等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化、集团化改造而成,政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虽然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的法律规定是明确的,但在现实中,高层级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免权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代为行使,因此董事会难以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管发挥有效的作用。

(3)跨国公司不到位的内部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的财务领域所属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重点是检查会计处理过程、企业经营活动及财务会计报告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极少触及其他领域或者即使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审核与鉴证,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作出整体分析、考核、评价以及建议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数据,企业中有18.29%的被调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中不能发挥作用,对比世界500强公司实施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实施人员有着极高的相关素质的要求,在精通常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应该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生产活动运营与管理经验。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来源于财会部门,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4)跨国公司落后的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识别、控制等方法。一方面,跨国公司是一个多分支的组织体系,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子公司生成或提供的相关信息存在不完整、虚假和延迟,而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量运用数理统计等定量分析模型进行风险管理,在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时代,我国多数跨国公司仍采用基于不充分的信息基础上的定性分析等较为落后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导致其不能准确地预测、识别和评估风险,影响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培育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风险管理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形成的具有统一认知和行为的模式。风险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培养企业员工科学的、系统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并在企业实践中自觉落实风险管理的各种规范和制度;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将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所有业务单元、工作岗位和相关业务环节,使每个员工在开展业务时都应该考虑上、下游相关环节的风险及其相关性因素,以形成识别、评估及防范风险的互动式风险管理理念。在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应该以书面文本形式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所有行为,可以举办针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教育与培训,还可以在企业内部组织风险管理成效的内部评价,形成系统的、开放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2)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在股东大会方面,公司应完善表决权和表决制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能够顺畅地行使权力,使股东大会真正成为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机构。在监事会方面,必须保障监事会责权利的完整性,遵守相关法规和制度规定监事会的人员构成、薪资来源,以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实施。强化监事会权力和责任,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办法等对监事会的构成、职责等予以细化,明确监事会失察的相关法律责任,使得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若能够建立在监事会领导下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事前介入、事中调控和事后监督,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或财务风险。在董事会方面,一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监督职能,独立董事的薪酬应与所任职的企业没有直接关联,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独立董事作用的异化,达到预防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监事会等现象的产生。二是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识别、评估、预防等工作,使得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得以实现。

(3)强化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由于监事会的监督的失效,致使以监事会为主导的内部审计在职能上存在独立性的缺陷。相关研究证明,董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在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强沟通等方面有比较好的表现,对提高风险管控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是十分有益的。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由于会计准则或规范的变化比较频繁,企业所有者真正关注的是有效防范风险、相关决策的最优化、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会计核算与管理领域的“查错防弊”扩展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相关决策、社会服务及社会效益等企业经济管理和业务活动的相关层面,内部审计职能也应从会计账簿的审查的监督,财务报告的鉴证等向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的评价、咨询、建议和协调等方面拓展。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部门应该按照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人员配备、岗位职责、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的风险意识。

(4)建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从信息流动层次视角,我国跨国公司应保证信息下与上的流动顺畅,建立健全信息流动层次规则;其次,从信息沟通渠道视角,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沟通的需要设计一整套有效地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作为沟通桥梁。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相关风险管控信息,最为跨国公司最高层的风险管理委员是沟通渠道中关键性的角色,应将相关风险管控信息汇总并处理;最后,从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视角,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准确地预测计算风险值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的调控与事后风险反馈与建议相结合,对已经避免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追踪,对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调控与管理等。母公司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一是建立覆盖全公司、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常规化业务流程、特殊事项的业务处理流程等,实现公司信息流的运营业务为主向风险信息的转换,有效利用物联网,可以实现管控企业经营物流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可以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相关决策进行实时风险管控,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践企业智能制造与智能财务。二是建立涵盖全公司风险管理的、全流程的风险预警系统,即采用风险管理模型计量等风险管理方法,量化风险指标,利用互联网、搜集风险预警相关信息,准确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参考文獻:

[1]丁桂琴.论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8(03).

[2]黄志敏,张正华.“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19(11).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