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行动研究
2020-12-23古惠兴
古惠兴
摘 要: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融合和渗透,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通过研究各类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覆盖率以及应用效率,找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渗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与摸索,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希望能为信息技术深度契合小学语文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深度融合;实践研究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在初高中语文课堂上,PPT以及各类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上课必备的硬件设施,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没有更好地融合,这使得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模式过于单一,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课堂尤为严重。因此,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新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结合具体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直观性
在当代社会,多媒体设备已经在各大中小学中普及,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范围广,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模式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广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而要加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融合,首先要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PPT、视频等新兴技术,更直观地展现课文中出现的画面和内容。
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题西林壁》这首诗为例,在苏轼《题西林壁》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介绍诗词和诗人的背景。介绍背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诗人一生的经历和足迹,通过足迹地图和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在讲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观时,教师可以通过VR全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苏轼视角下,庐山的不同方向的景观,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下的庐山风景,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该诗中的哲理意蕴,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最后,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游戏,利用信息技术做“诗词连连看”“诗词画面连连看”等游戏,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玩游戏的方式,让小组分工合作上讲台完成游戏,这可以鼓励学生背诵和理解诗词,又能从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出发,激发小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以及教学活动中展示语文课本描绘的画面,做到“诗画”结合、“文画”结合,可以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直观性,通过画面和色彩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与渠道,利用这些资源和渠道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经过笔者的实践以及总结的一些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女娲补天》为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导入、教学、总结、拓展”。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女娲补天”的动画小片段导入,在导入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破一个大洞?”“女娲用什么补天?”让学生边看片段边思考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回答问题,随后将PPT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分段分析课文内容;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以PPT形式总结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在拓展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女娲的形象解读,引出“女娲造人”的故事,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讲故事,提出几个问题,再让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复述能力。除此之外,拓展阶段还可以将外国神话故事中的上帝造人传说与女娲造人结合起来,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中西方造人传说的差异与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教师通过不同的资源渠道,通过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多地主导教学活动,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权威也往往是学生自由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阻碍。信息技术则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笔者认为,想要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就不能在课堂上树立起绝对权威,绝对权威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束缚了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教师在形成绝对权威的过程中,也容易陷入思维局限性,在遇到教学难题的时候也难以解决。通过不断地实践,笔者发现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的时候自己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了解信息技术,也学会更多整理知识的技巧。
例如,在学习课文《带刺的朋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通过任务分配的方法,让他们协作研究、制作PPT或动画,利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准备讲课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文基本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将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提出一个问题,让小组成员选择不同部分制作PPT,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课文讲解的难度,也可以更好地保证各小组之间的衔接。
在讲解课文《带刺的朋友》的过程中,首先将课文分为四节,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位“带刺的朋友”,第二节可以让学生描述刺猬偷枣的情景,而第三节可以让学生描述刺猬“刺大黑狗”的情景,最后一节可以让学生总结刺猬的形象,总结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在布置完以上任务之后,下次上课,教师可以让每组派出代表上来讲解课文,并对积极主动的小组给予一些奖励。教师可以每组讲解完之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讲解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要对每组进行鼓励,保障学生参与讲解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整理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加速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而想要加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让信息技术进一步渗透语文教学活动,就必须通过这类技术直观性、快速、多样化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这类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采用更加高效的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进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深层次问题,清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做到寓学于乐,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語文课堂的深度渗透、高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层次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云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08).
[2]路俊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考试周刊,2017(97).
[3]常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