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微课”优化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

2020-12-23王惠怡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科学实验小学低年级

王惠怡

摘 要:当前在教学中将传统的科学实验课堂与微课的整合,早已司空见惯,这既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新尝试,也是教育走上新一阶段的标志。现今一、二年级也开设了科学课程,低年级的科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借助微课的特点,与传统科学实验课堂结合开展科学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微课;优化课堂;科学实验

传统的科学实验课堂与微课的整合,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新尝试,也是教育走上新一阶段的标志。在科学实验课堂中借助微课的资源及力量,优化科学实验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必要手段之一。

一、传统实验课堂与微课相结合,弥补缺陷

小学科学是一门对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对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科学实验课堂现状分析

在小学科学传统的探究学习中,通常是集体讨论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演示讲解,有时候会重复多次,根据方案定规矩、讲要求,统一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如下图。

教师往往在这样的课堂中苦于实验操作指导重复化的问题,而学生接受层次不同,致使操作出现分化现象,教师无法兼顾个别化的指导,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课堂的低效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中是主角,教师是引导者,现代科学课堂要符合课改要求,就要把传统的探究活动进行改革,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个体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处于六至八岁的年龄阶段,刚刚入学或入学不久,他们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好动、行为约束力差、有效学习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依赖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或具体经验。这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限制,对科学知识理解不透彻,对科学现象表述不清晰,教师开展教学有着极大的困难。

(三)新旧课堂整合,提高课堂时效性

微课是当今教育社会中的“互联网+”教育的新热点,在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微课”就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时长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有所不同,微课除了包含视频动画,还包含教学设计、反思、学习单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总的来说,微课是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半结构化的主题资源单元应用的“小环境”。所以说微课是继承和发展传统课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

微课在科學课堂上能够节省教师重复讲解演示时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实验,而且在课前课后能多次重复观看,这样就能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既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又能加强师生、家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微课辅助教学,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围绕课程要求借助微课可以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如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等,透过实验总结规律,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但是现实中有些实验很难操作而且实验效果不明显。

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微课来解决,化繁为简。如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蚂蚁》这一课,大家都知道蚂蚁个体很小,肉眼难以观察,低年级的学生又不会规范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蚂蚁的身体结构,尤其口器、进食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又感到好奇,这样在课堂上容易造成混乱。怎样攻克这个难点呢?笔者根据教学需要结合VR技术把蚂蚁的身体放大、分解,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展现清晰的蚂蚁身体结构,并且把蚂蚁运动及其捕食短视频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手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顺利地开展教学,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点,并会间接地收获怎样观察方便、蚂蚁是怎样生活的等等。微课不但能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丰富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显示所要观察的自然事物,而且也能显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就是演示实验,因此演示实验要求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可见度大。但是实际上有些实验演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现象可见度小,无法让全部学生更好地观察。教师可以把量筒的读数方式、托盘天平的使用、过滤中的滤纸折叠等,把这些实验操作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中展示。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就能正确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探究实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通常会把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实验效率。如《测量》这章节中的“测量桌子的高度”,教师可以根据书本的讲解及活动手册中的介绍,把学生难以理解的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的测量操作步骤,让高年级学生帮助实验示范,录制视频,有效解决问题。通过微课的示范性,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及时记录观察现象,并清晰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微课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有序性和严谨性,同时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增加互动,提高兴趣

传统教学课堂教师讲授时间长,师生互动较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较沉闷,容易走神,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生动的微课,微课中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卡通人物布置观察任务,分享实验结果,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笔者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科学《身体的时间胶囊》这一课时,分别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微课辅助教学模式对比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探究课堂中,学生对时间胶囊的理解不透彻,制作身体的时间胶囊有困难。而使用微课进行授课的班级出现另外一种景象,在制作微课时加入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小猪佩奇,通过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时间胶囊》,激发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兴趣。利用小猪佩奇的卡通形象,让学生跟着佩奇完成身体时间胶囊的制作。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

(三)拓展时空,促个性发展

2020年的新年是特别的,新冠肺炎影响了新学期的正常学习,但止不住学生学习脚步,如何让学生在家里也能顺利进行科学学习呢?微课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用微课能拓展学习时空,在学校和家庭中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学习。我们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也可以学科学、玩科学。

通过这样的尝试,在正常的教学中延续疫情期间的教学做法,通过网络与家长携手合作,通过科学课堂把学校和家庭连接起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科学地探索自然。如一年级科学的《观察叶子》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课后必须让学生巩固,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叶子。这时候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发布到学习圈中,让家长指引孩子观察。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同时还能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学习“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把握微课的优势,把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优化科学实验课堂,推进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以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具有高质量的科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胜冬.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68).

[2]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3]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学周刊,2015(11).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科学实验小学低年级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小科学实验
为革命搞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