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3张明
张明
【摘 要】 数形结合是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种对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的小学阶段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数形结合思维是指在某一类知识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另一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能够使抽象与形象的思维完美结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将数形结合思维应用于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對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来说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抽象思维;具象化思维
我国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其中涉及到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应当尽可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数学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将数形结合思维应用于其中,这是由于现代小学数学知识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联系,通过有效的数形结合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各类数学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在小学建立良好且稳定的数学基础,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数形对比,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由于小学生心理成长程度较为有限,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抽象理念,学习各种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为欠缺,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强化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包装的学问”一小节的课程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看图的情况下思考一共有几种包装方式,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包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哪一种包装方式最节省材料。学生在包装后可以了解到共有三种包装方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为什么第1种包装方式最省钱:包装的规律,即重叠面积越大则越能够节省材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摆放糖果盒子并且自行进行包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总结其中的规律,能够直观地对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积进行判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入表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到,即使同一种物体在进行摆放时,摆放方式不同,其表面积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二、以形解数,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在面对各种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都难以下手,无法了解不同的数学问题中各个数值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了解数学问题时更为直观,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解关于分数的知识时,由于小学生都只对整数、小数有基本的概念,在此状态下为学生讲解分数,很容易让小学生遇到各种非常困难的问题,例如一筐鸡蛋已经吃了4/5,还剩余21个,问鸡蛋一共有多少个?在看到这样的问题时,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十分茫然,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画一个圆,然后要求学生将一个圆平均分为5份,将其中的一份涂成黑色。然后告诉学生涂黑的那一份就是剩下的21个。那么在这样的图形引导下,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算式的方式了解到,5份21个就是105个,然后再减去剩下的21个就是吃掉的84个,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将分数的计算方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设置算式21÷(1-4/5),使学生了解到分数的计算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这样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解决今后遇到的同类问题,避免出现仅知道答案而不知道方法的不良状况。
三、数形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通过图像来进行展现。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还能够直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可以直接将文字翻译成图形,而将图形翻译成数学算式来完成各种数学问题的解答。
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数学问题的教学时,笼子里一共有20个头和54条腿,那么笼子中一共有多少小鸡和兔子?可以选择数形结合的思维来进行解答。教师可以直接在纸上画20个圆当作头,然后给每一个头补上两条腿,这个时候可以询问学生还剩下多少条腿,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了解到,最终还剩下14条腿,教师可以随意将剩下的14条腿添加到头上去,最终有4条腿的就是兔子,而2条腿的就是小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和数数,就能够了解到有7只兔子和13只小鸡。这种数学的数形结合看似简单,但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换。
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能够有助于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抵触,使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够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1]石艳平,尚小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6):102-103.
[2]李力群.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