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0-12-23施玉珍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在当前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当前阶段,高校英语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成为高校英语教育者重点关心的话题。在具体教学实施时,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施玉珍(1968-),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我国教育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培养目标由传统的促进个体发展转向培养素质化人才,即在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个人意识,切实提升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素质。高校英语教育者要及时转变教学实践方式,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环境适应能力上,给予他们人文和情感关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抵抗困境的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高校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外部教學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信息传播虽然不会贴有社会制度的标签,但综合信息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英语自身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形成冲击。比如,在美国媒体和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所谓的民主、人权及宗教信仰等无处不在,另外,带有不健康内容的游戏、网络宣传等也在网络中屡禁不止,这些都会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网络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制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使大学生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心态,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升高校学生的心智装备,使他们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保持清醒头脑。

2.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储备资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这符合了学生长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学生个体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下,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区别,而群体教育模式针对性不足,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外语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参考,而心理健康也是衡量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体现人本思想,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积极互动,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波动情况,也使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反馈心理上的困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开展个性化的英语教学,为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认知框架体系。

3. 深化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然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英语实践水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学生在受教育时应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品质,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面对突发问题时能够快速决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认识及思维方式,结合学生心理活动构建顺应客观事物发展的教学模式,英语教育者应立足现实,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面临的困难进行引导,实现高校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这有助于深化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 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很多高校教师认识不到英语的重要性,以为英语只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不能相提并论,对于英语不够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味追求教学进度,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忽略教学效果,很少体现人文关怀,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有些高校英语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不会在心理健康方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即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无济于事,因此在开展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敷衍了事。

2. 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反思。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复杂程度较高,通常不会像文化知识教学那样立竿见影,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难度更大。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师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缺乏专业的健康知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服从于学校的安排,对于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够充分,同时缺乏相应的心理咨询经验,大多靠主观经验判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偏差。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缺乏量化的标准,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反思不足,不能及时跟进和改善,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与预期效果往往大相径庭。

3. 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应构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或者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挂靠于校医院、学工处、思政科等部门,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走极端,开脱学校责任,但在学科渗透方面缺乏强制性规定,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笔者认为,应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按部就班地实施教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项目来实施,才能将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年龄来看,大学生大多处于18—22岁之间,他们更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果英语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压力大,学生精神就会受到压抑,思想产生负担,很容易造成思维堵塞,影响他们吸收知识和信息。英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在上课前播放英语歌曲、讲英语小故事,或者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心理学家认为,师生关系有友好型、关怀型、冷淡型、拒绝型。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友好型师生关系中,学生整体表现更佳,学生对于学科的认可度较高,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讨学科知识,且对教师顺从、合作。一方面,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提问。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遇到过类似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语法知识较多,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述知识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严肃。经过反思,我主动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还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推荐一些英语书籍、电影、歌曲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了很多,课堂氛围活跃了起来。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同的学生英语基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差异较大,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 深挖教材内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高校英语教材中有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以及语法知识讲授和句子练习层面,对于教材课文中反映的作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要通过教材研究思维模式以及人文内涵,要善于发现和应用积极情绪来滋润学生,要结合当今家庭关系实际状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关系和角色定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剖析作者创作心理,深入了解作者情感,让英语课堂变得不仅仅是语言的海洋,而且是健全学生心理知识的必修课,丰富学生人生阅历、提高学生思维层次、实现英语课堂的升华,促使学生成长为更优秀、更全面、抗压能力更强的新時代青年。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A good book”,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对看书有更深的认识。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学生会通过思考、阅读等方式自我减压,实现自我心理调节。

3. 强化英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高校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逐步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高校英语教学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加强与心理咨询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养。二是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心理普遍比较脆弱、敏感,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以前优越,成长过程中经受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心理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对于个别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应开展重点辅导,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教师倾诉。三是教师应加强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多开展交际心理、人格心理、自我评价心理、心理行为的自我完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四是高校应注重与其他院校合作,为英语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合作平台,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教师形成完善的实践心理认知。

4. 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放松学生心情。现代高校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数量普遍较多,学生活动形式和放松的时间相对较少,英语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避免学生长期处于封闭、高压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及时放松心情、达到劳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机会,相互分享英语知识、运用技巧,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孤独感。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具有实践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只要教师讲课生动、方法灵活、分析透彻,学生就会兴趣浓厚,为知识长进而感到满意,产生愉快体验的同时欲求更深的学问。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练习的机会,通过编排游戏、采访汇报、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例如,在学习有关 future 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想自己的未来,分享当前想法和长远规划,对未来有所期待,并为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鼓励学生成为行动派,在忙碌的学习中合理定位,提高英语学习的幸福感,减轻思想上的压力,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

总而言之,为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深挖教材内涵、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教学活动形式等,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引,解决他们生活和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将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

参考文献:

[1]姚晓琳,常颖.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169-170.

[2]徐艳艳,刘春富.高校外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6):117-119.

[3]李琼霞.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9):13.

[4]贾鸿鹏,钱正莲.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更好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J].新课程:中,2017(8).

[5]陈欢,王小月.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7):66-67.

[6]刘雨珊.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9, 000(039):113.

[7]伍惠文.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000(003):222-222.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