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析
2020-12-23赵邦华
赵邦华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科学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相对应的,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以适应科研业务和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根据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和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化;审计监督;科学事业单位
一、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科研业务和科研经费的管理出台了诸多力度很大的优惠政策。从“放管服”到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每一步都是对科研工作的重大支持,同时又对依托单位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级部门“放权”,依托单位要“接得下,管得住”。对科研业务和科研经费的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全过程,如何管得住、管得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
2.防范潜在风险
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集中于六大业务类型: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国有资产业务管理、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各业务以及业务之间都存在各种风险点,内部控制建设就是通过对制度和流程的规范,防范在六大业务类型中存在的风险点,提高单位应对风险的能力。
3.提高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本身是管理的过程,而且是长期的不间断的管理过程,贯穿于单位管理和业务过程的始终。内部控制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执行的建设,围绕六大业务建设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制度和执行机制,将单位的业务管理流程化、程序化、科学化,对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科学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科研业务,以科研为中心,围绕工作的核心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制度不够完善
在科学事业单位中,制度的建设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政策的落实制度、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事前事后绩效的管理制度等。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上级政策、外部因素、行业信息的落地不够及时和具体,对于外部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及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落地,只是将外部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转发,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这对于单位落实上级单位的政策的指导性不强,对于单位的业务发展起到的激励作用不够;第二,制度的广度不够,存在着缺少科研业务配套管理制度的情形,对于专项的科研经费要有专项的配套管理制度,涉及到经济业务活动的六大模块,都要提出明确的制度规范。
2.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业务活动六个模块的业务并未进行信息化的全覆盖,细化到审批的流程、业务管理的各个步骤,信息化程度未实现全面管理;二是,各个业务流程之间并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对于流程的连贯性,程序的延续性和管理的延伸都产生了一定的印象,增加了科研管理的成本和科研人员的负担。
3.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不足
内部控制建设的两个环节是制度建设和执行,只有制度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在业务处理中,科研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对制度执行不力或者绕开制度的现象,使得制度建设成为“摆设”,管理的程序化和科学性并未执行,加大了业务处理和管理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建设应对方略
1.完善制度建设
相比于其他性质的单位,科学事业單位对于制度的敏感性更强。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中央和地方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激励制度、科研行业的风向乃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都对会对科研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将上级部门的政策应用好、将外部的政策考虑到本单位的科研制度中来,这是科研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上级和外部的政策、制度、因素在本单位落地,真正进行运用和执行,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考虑时效性,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此外,扩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广度,围绕六大经济业务活动模块,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之与业务、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匹配,使得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2.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管理学领域,信息化的出现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史无前例的。“以信息技术代替人”进行流程的控制和管理,防范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风险。科研事业单位的业务涉及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时效性强,对管理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化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将业务和财务深度融合,建设“业务财务一体化”、“财务业务共享平台”,实现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国有资产业务管理、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等六大业务模块的互联互通,将内部控制管控的关键点嵌入各模块的信息化系统中,并实现互联,使业务的处理在各模块间能自动流转,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3.加强监督
应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方式就是监督,这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保障措施。第一,单位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程序,对于重要的业务和性质特殊金额较大的业务进行全流程监督,将执行的风险点防范在萌芽中;第二,建立常态化的巡察审计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风险点的把控;第三,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对整改落实的情况比照问题清单进行检查落实情况,督促规范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促进流程和程序执行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赵冬花.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20(1):104–105.
[2] 唐大鹏滕双杰常语萱武威.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落地的分析和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1):34-38.
[3] 郑喜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分析[J].决策探索,2019(7):74–75.
[4] 李娟,唐绍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参考研究,2017(61):81-89.
[5] 闫妍.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19(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