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个性化发展 满足个性化需求

2020-12-23刘永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小学数学设计

刘永丽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师都针对“个性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以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为切入点,针对小学数学的个性化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枯燥、作业形式单一、评价方法僵化,是传统小学数学作业中常见的三大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正是尝试从这三大问题入手寻找解决策略,力求从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三个层面入手,实现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都必然具备明确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然而,针对性和目的性过强,就会变成“功利性”,仿佛把学生当成了没有情感的写题“机器”,难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内容的个性化设计:首先,增加趣味性内容。在个性化作业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新奇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在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增加多样性内容。传统的“一刀切”式的作业根本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符合“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因此,在个性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多样性的内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最后,增加教育性内容。个性化作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

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时候,针对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個性化作业内容的设计:我国向来是一个崇尚“对称之美”的国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承载着传统文化元素的物品都体现了“对称美”的特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将这些物品拍摄下来,并用手机修图软件画出你所拍摄的物品的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尝试阐述这些物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或民族情感,以及这些内涵与情感跟“对称”之间的关联。教师所布置的这个作业,将抽象的“轴对称”知识与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同时,这种没有唯一答案、没有统一标准的开放式和多样性的作业内容,也更容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从数学的视角理解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传承。可见,教师所设计的本次作业内容兼具趣味性、多样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开辟了个性化作业内容设计的新思路。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形式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基本上以书面练习为主,鲜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出现,这会导致作业缺乏新鲜感。因此,教师应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设计个性化作业形式,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首先,布置线上作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使学生通过“线上作业对决”“线上游戏闯关”“线上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其次,布置口头作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化通信工具的优势,为学生布置口头作业,让学生录制“学习心得总结”“学讲实录”“口头运算”等视频,以口头形式呈现作业成果,丰富作业形式。最后,布置实践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形式为学生布置作业:首先,“火眼金睛”线上游戏。让学生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与图片进行匹配,用时最短、得分最高的学生荣获“火眼金睛”称号。其次,“学讲实录”。让学生口头阐述自己总结的本课学习的成果和解题的技巧,并拍摄短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组。最后,“我眼看世界”绘画活动。让学生选定一个物体,以绘画的方式展示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侧面”。教师通过上述形式,不仅通过不同途径创新了数学作业形式,还通过不同方法锻炼了学生数学思维,实现了对于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评价

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以“评分”为主,缺乏感情温度和个性色彩,与“个性化教学”理念明显相悖。因此,教师应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评价:首先,多角度评价。教师应该从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多重视角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其次,多标准评价。教师应该从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情感态度等多重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具全面性。最后,多途径评价。教师应该通过作业批改、任务点评、作品展示、成长档案等多重途径对作业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具发展性。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校内学生的个人特长情况展开调研,并利用复试统计表呈现调研结果。在这次作业的评价中,教师并没有简单根据学生上交上来的统计表进行评价,而是采用多角度、多标准、多途径评价方式,不仅开拓性地将“受访对象”纳入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还创造性地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统计表学习进展档案”,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从而通过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传统作业是一个学习模块的终结环节,而个性化作业,则是一个学习模块的延伸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三个层面努力,实现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从而实现教学的延展与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旭东.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多形式的探讨:个性化作业的初探[J].学周刊,2018(7).

[2]马秀玲.对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点滴做法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业小学数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