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礼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

2020-12-23邝卫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提升策略

邝卫华

摘 要:以新城小学为例,从构筑“诗情画意”的环境文化,塑造“仁、勤、智、雅”的教师文化,建构“诗意”的课程文化,培育“仁、勇、信、勤”的学生文化四方面,阐述“诗礼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

关键词:诗礼教育;实践路径;提升策略

“诗书礼乐”教育源自我国先秦《诗》《书》《礼》《乐》四部儒家典籍的并称。又称“四术”或“四经”。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即提出以“诗书礼乐”陶冶学生、培养人才的思想。新城小学根据地域和自身发展的优势,立足传统文化,着眼于心灵浸润和品格建塑,在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六艺教育”的基础上,提炼出以“诗书立品,礼乐美行”为核心的办学理念。通过打造以“仁爱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构建以“诗礼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新四艺内容为依托的办学理念体系,运用感化、浸润等柔性的方式,深入地对学生的认知系统加以浸润、重塑、升华,促使其人格系统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健康、和谐地发展,努力培育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

一、筑“诗礼”校园——构筑“诗情画意”的环境文化

优雅的校园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成为师生群体的诗意栖居地。新城小学立足“诗情”,突出“画意”,注重体验性、生活化、场景化的原则,从环境建设入手,利用校道、连廊、小广场、露台等空间,建设一系列的生活化场景、立体化雕塑、信息化设备,形成浓厚的诗礼”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景一角都融入诗礼的元素,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育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为此,学校在校园西侧建造“诗礼文化”广场,广场包含“全民K诗”一条街、“全民K歌”一条街、“配音剧场”“童话剧场”“名著剧场”“寓言剧场”“小品剧场”“诗词擂台”“鹿鸣诗吧”“兰竹画斋”;校门改造成“小荷竞秀门”,校道改造成荷韵大道、建成了“音韵连廊”,校园中庭建设了曲径通幽的荷园;过厅有三维的理念墙;西厅是“荷美展厅”,东二楼有“草房子书吧”,东楼梯是“小红帽童话街”。这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场景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这厚重的文化氛围,时刻浸润、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2.教室文化

教室文化同样突出诗礼的主题,有“疯狂唐诗班”“疯狂成语班”“百灵鸟美诵班”“鹿鸣创诗班”“蜜蜂唱诗班”“丹顶鹤舞诗班”“小荷诗画班”“小红帽童话班”等异彩纷呈,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每间教室以“诗”命名,门前挂木刻古诗名句,讲台右侧养一种花卉。教室门口有诗意的班风班训、每周阅读之星、每周故事大王、每周礼仪之星等,使教室成为一个诗情画意,德育、智育、美育相统一的大家庭。

3.办公室文化

办公室以诗情画意为基础理念,把大阳台改造成温馨浪漫的“诗吧”、书吧、画廊,让教师在诗情画意的环境熏陶中形成以“仁、勤、智、雅”精神追求。教师浸润其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内修外省,真正成为“仁、勤、智、雅”的教师。

二、构“诗礼”课程——建构“诗意”的课程文化

教师应将诗礼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诗礼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把诗礼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如把诗礼教育的内容纳入品德课的教学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诠释诗礼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语文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平台,在文学作品讲评中凸显人物、事件的思想性,寓教于乐。总之,各学科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诵诗习礼,把培养学生的四至、四会、四有、四善等内容融入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管理中,使诗礼理念渗入学生的心灵和头脑,形成“诗礼教育”的学生观。诗礼教育是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且有成就感的教育,是学生能力发展、高雅品位、生命丰润的教育。诗意的学习是幸福的,诗意的学习是激情的,诗意的学习是思维碰撞的,诗意的学习是和谐共振的。

三、育“诗礼”学生——培育“仁、勇、信、勤”的学生文化

诗礼教育倡导柔性的教育,以“诗书礼乐”为“精神的种子”,以“唱诗礼”“击钟鸣志礼”“播种礼”等三礼,以“赏诗节”“读书节”“器乐节”“舞蹈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六节为载体,把美好的“精神种子”安静地撒播在孩子纯净的心灵,滋养嗷嗷待哺的生命,让他们藉此克服“内在的黑暗,外在的罪恶”。它倡导给学生一个传统文化熏染之下的人格支撑和精神支撑,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体验人类的仁爱、勇敢、诚信、虔诚等美好品质。因此,我们可以坚定地以为诗礼教育的价值意义就在于:给稚嫩的双手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以清明,给自卑的脸颊以阳光,给沉睡的头脑以清醒,给荒凉的心灵以翠绿。它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们濯炼出仁爱的情怀、清明的才智、勇敢的情性、诚信的胸怀和勤劳的品质,它将在学生心灵深处撒播“精神的种子”,激荡“精神的清晖”,建构“精神的家园”,最终实现诗礼学子四至、四会、四有、四善的目标。

学校的精神文化应该成为培育完善人格的“苗圃”,“诗礼教育”所创造的教育正是这样的“苗圃”,在这个温润的“苗圃”里,每一个个体都如一颗种子在饱吸“诗礼教育”丰富的精神营养,在六年“洒满阳光”的日子里茁壮成长,从而成为“仁义双修、智勇双全、礼乐双馨”的百艺美少年。

参考文獻:

[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7.

[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28.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05:5.

[4]彭正梅.美国大学普通教育理论的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1998(4):9-1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提升策略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