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大潮下微纪录片创作话语空间浅谈

2020-12-23徐士悦

声屏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作

徐士悦

摘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媒介产品逐渐碎片化,尤其是日常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也逐渐适应这一状态。因此,长纪录片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媒体环境,随之微纪录片产生。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创作微纪录片,不断保持其活力,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创作条件下,微纪录片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关键词:微纪录片 媒体融合 创作

微纪录片的创作主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以新闻采访、现场录播的方式将真实的生活素材记录下来。在如今新媒体的发展状态下,微纪录片的创作需要不断适应手机、网络以及流媒体的传播特点,在较短的时长内展示出核心内容。

媒体融合下微文化的新形态——微纪录片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迅速扩散,蔓延到整个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全民阻击战迅速打响。肺炎疫情来得非常迅猛,病例快速增加,使得全国各地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而在灾难面前,纪录片的社会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此次疫情防控,在新媒体的支持下,纪录片的新形态——微纪录片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央视媒体、各地方媒体、各网站平台以及大众都纷纷推出了微纪录片,一时出现了很多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微纪录片作品。

媒体融合下微纪录片的特征

时效性更强。在疫情蔓延至全中国的过程中,人们“足不出户”,都是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等对疫情最新消息进行获取和关注。当爆炸式信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信息的真假掺杂,使人们恐慌不安。面对危机,迅速应对更为重要,所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十分关键。传统的纪录片创作时间长、门槛高、叙事跨度大,因而时效性不强,不过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形式,除了具备传统纪录片的特征外,在创作以及传播的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与如今社会传播的碎片化、快节奏相适应。特别是面对此次的疫情防控,很多微纪录片的创作都体现了较强的时效性。不管是电视媒体、网络平台还是普通大众,都迅速地创作微纪录片以传播疫情抗击中的温暖故事,向广大的中国民众传播正能量。武汉作为疫情爆发的首个城市,在“封城”的当天,就有自由影视者在微博上发布了微纪录片《封城》,将“封城”后武汉街头的真实景象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从拍摄、制作到发布,都是在当天完成,体现了极强的时效性。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记录者用镜头记录武汉抗击疫情的一举一动,用真实的信息反映疫情防控,让大众有及时且清晰的认知。接着央视推出了《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各地方电视台推出了《我们的战“疫”》《非常时期》《抗“疫”一线》等,优酷网站平台上线了《中国面孔》,这些微纪录片都从不同的侧面用镜头记录了疫情抗击当下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微纪录片的时效性,在社会上起到了正能量传播的作用。

互动更深入。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微纪录片的策划、创作以及传播等都具有新媒体的特征,创作微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中,新媒体受众都参与其中,或者是投资者,或者是内容生产方,借助于网络平台,与创作者能够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比如,超微纪录片《我的中国梦》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广品牌和征集线索,使大众能够更进一步参与其中;《车轮上的记忆》在进行策划时,将选题发布到网站平台与大众建立联系,让网友参与集资创作;《语路》系列微纪录片则通过官方博客让大众分享交流各自的故事,创作者与大众进行互动连接,从而使微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与大众进行信息的互动。

体现艺术化叙事。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主要是短小精悍,在较短的时长内吸引更多的观众,所以艺术化叙事的特征就会更加凸显。制作中光线、背景音乐、色彩以及镜头的切换等艺术化的处理,都能够更好地吸引大众。例如,央视推出的国宝题材的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通过灵活的电脑动画特技,在五分钟时长的微纪录片中,让国宝“开口说话”,从而吸引来自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

媒体融合下微纪录片创作的有效发展

要注重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长纪录片在内容展现上通常使用的叙事手段,不论是在拍摄方法还是在创作思路上都相对比较单调,在如今新媒体环境下,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内容传播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作微纪录片需要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在内容以及表达形式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在素材寻找以及创作思路创新方面,可以对生活中的各个角度进行挖掘,抓住独特的视角,对内容及语言表达进行创新,以新的形态来传播具有较大人文及历史价值的题材内容。这样可以带给大众更大的吸引力,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纪录片所传达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长内凸显出核心内容,不会使大众感受到感官疲劳。例如,《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创作,主要从新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等方面取材,通过人物故事的讲述,展示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创作人员通过深入寻找历史档案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创作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微纪录片有更好的展现效果。纪录片每集是3分钟,通过场景还原、实物拍摄等方式来展现故事,同时还应用了很多特效镜头,多角度展现故事内容。如今,该微纪录片在微信、微博以及各网络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中进行发布,获得了较高的播放量。

创作时要融合更多的元素。在各种媒体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元素的展现也更加丰富,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群,网络文化中出现了各种新兴的元素,这是新媒体所展现的一大特点,是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主流文化。因此,面对这样的现象,创作微纪录片也要积极适应时代环境的发展,在内容表达上使用多种元素,以引起更多观众的观看兴趣,进而提高传播的效果。例如,在《水下,你未见的中国》微纪录片系列创作中,创作人员将纪录片分为不同的主题,将每集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而且不同于以往的记录视角,摄制组更多地和人物进行互动,或者说成为影片中的一部分,使故事得以推动。其中在某一集的创作中,创作者加入了渔民这一主线,通过跟拍渔民的捕鱼生活,展现人類向海而生,为了生存与大海进行搏斗的故事。另外,该微纪录片的创作也以全方位、多维度的拍摄方式展现出海域中水下丰富的生态。

创作要适应如今人们网络浏览的习惯。如今媒体的发展状态使得信息的增长展现出爆炸式的特点。网络中各种信息存在,社会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因此传统的长纪录片已经不符合如今人们观看的习惯,这就使纪录片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要想使纪录片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就要積极适应现代人群信息浏览的习惯,将传统的长纪录片分割成一个个时长较短的视频内容,以小主题串联的方式来展现纪录片的整体人文历史思想。这样,大众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浏览观看,从而增加受众群,扩大传播范围,进而提高纪录片内容的传播效果。

提高微纪录片创作人员的水平。在如今的媒体发展状态下,微纪录片的创作由于各类人群都可以参与,在制作质量方面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影响了纪录片创作的良好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制作水平,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具体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微纪录片创作的标准流程,让更多的人群掌握创作技巧,同时设置标准的微纪录片审核规范,促使行业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另外,应该积极改变创作思维,通过多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使创作的纪录片能够以多种方式展现。例如,可以使用数字特效技术、航拍技术等,结合主题内容的选择,展现不同的表现手法。再者,根据微纪录片本身时长较短的特点,在进行创作时,除了要注重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将各个小的主题有效地串联起来,使纪录片的人文历史传播能够较为完整的呈现。

结束

总而言之,在如今社会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微纪录片的创作还有更多的技术手段以及传播路径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为了能够使纪录片得到更好的传播,创作者要深刻地认识如今的媒体环境,对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提高创作的质量,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积极地适应现代人群观看视频的习惯,合理地选择主题内容,使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逐渐提高人们对纪录片观看的兴趣。(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琪,赵博翀.媒介融合下“非遗”微纪录片的创新[J].视听,2018,(10):35-36.

[2]牛东玲.浅谈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传播特征[J].明日风尚,2017,(15):313.

[3]顾博涵.媒介融合时代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0):45-46.

[4]蔡志海.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研究——以《潮州特色建筑》为例[J].环球人文地理,2017,(22):314-315.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