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废品利用的创意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0-12-23路晓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审美趣味环保意识

路晓

摘 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环境保护是当下教师亟须关注的主题,将环保意识的培养融入今天的美术课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选择废品材料作为创意实践的创作材料,是融美术教育与环保教育于一体的很好的结合点。

关键词:废品利用;创意实践;审美趣味;环保意识

通过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我们不难确定美术教育的关键之处,既不在于应试,又不是为了培养大批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希望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通过相关主题的创意实践,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在生活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开设美术课堂的意义所在。

一、在创意实践前,善于发现美

著名音乐家谭盾说:“我生下来,我没有一个学交响乐的环境,也许是很好的,因为他给了我一个大自然的钢琴,在大自然的钢琴里,不止八十八个键。”可见艺术的创作需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启发。因此在创作作品前,最好根据主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境引导。中国古代艺术本质论中常常提到“感物”,它充分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客观基础。那么“感物”的第一层意思是感知,“创造美”之前,我们需要去发现美。当下的中学生沉浸在繁忙的学业中,很难有时间亲近大自然,真正深入观察生活,真正去感受什么是春风沂水,什么是夏山如碧,什么是层林尽染,什么是千里冰封。这些美景给多少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注入了创作的灵感,成为他们笔下的素材。贝壳上熠熠的色彩、叶脉规律的线条变化、螺壳内壁的黄金螺旋等都是大自然“美”的创造,在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界“美”的存在。

但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人为环境破坏,城市的上空已经很难看到满天的繁星了,很多野生动物从濒危状态到彻底消失,海平面上升也为海岸带带来重大灾害。自然中的“美”在减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充分利用美术课堂进行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美”的发现总是与人们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鼓励学生积极从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入手,提升学生对周边环境观察力的同时,思考其再造方式。通过创意实践使废旧物品成为创作材料,化腐朽为神奇,重新在生活中实现其价值。

二、在创意实践中,动手创造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由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实用化,就导致产生了很多看似无用的“生活垃圾”,例如易拉罐、包装盒、不穿的衣物、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美术课堂中的创作材料大可不必局限于文具店售卖的画材,可利用的材料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取。很多“垃圾”放在家里占用空间,丢弃后又给垃圾处理造成负担,但在善于创造美的双手中,这些“垃圾”摇身一变就变成艺术品或其他生活工具。各种废品利用中的创意实践,不仅降低了我们艺术创造的成本,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让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务实、粗俗中变得精致起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课改核心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到现在“核心素养”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不断进一步深化整合的结果。由关注知识技能的培養上升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变被动学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问题情境,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将环保意识融入美术课堂是符合美术教育宗旨的,对废品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是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意义的。废品材料的收集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合作研究精神;废品材料的二次创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材料造型、材质、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通过整个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的意识,学生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中,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外在世界。“绿色环保”不单单是一个宣传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生活方式。

三、在创意实践后,懂得保护美

很多艺术家会利用垃圾制成各种艺术品来警醒人们保护自然。例如: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展出的“海洋垃圾”雕塑,这些雕塑是利用从海上捞起来的垃圾制作而成。观看这些作品时,使我们心情沉重,那堆积起来的垃圾材料是大自然的无声控诉。学生在最终展示利用废品制作的各种创意作品时,也会对此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生态环境的失衡已经给人们生活、社会发展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希望学生通过废品利用的创作实践过程,真正明白自然的伟大及自然的脆弱,真正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在手工课堂中开展更多意识方面的培养,才可以使学生由单纯劳动型的手工制作过程转变为具有更深层次教育内涵的手工创作过程。将环保意识贯穿整个课堂,是促使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需品格和能力的绝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君玉.环保题材应用在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62-163.

[2]肖月.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8(23):220-221.

[3]蔡立.巧用废旧材料丰富美术课堂探究[J].成才之路,2017(26):8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审美趣味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