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史料作用,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020-12-23吴爱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

吴爱明

摘 要: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围绕历史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情感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探究重大的历史问题,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初中历史史料的选用应该丰富多彩,教师必须开阔学生视野,针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对历史学科的问题探究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坚持问题导向,探究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契机”。

关键词:史料作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

一、教材“史料”体现的情感价值因素

1.应用史料拓展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

认真研究史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加强初中新编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历史文本”,深入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唐朝的对外交往,可以联系小说《西游记》,让学生观看喜欢的影视作品,联系唐朝“玄奘取经”的历史史料。因此,在史料运用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史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合理拓展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字、图片史料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初中历史教材的人文性特点突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丰富多彩。因此,教师选用的史料必须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选用典型性“史料”

新编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突出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特别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古代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例如《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对于 “春秋五霸”引发战争、争夺地盘的“史实”,较为详细地介绍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情况,突出表现齐国国力强盛起来以后,成为当时春秋时期“霸主”的经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文本,引用当时谋士苏秦和张仪的故事,引导学生评议他们的政治主张,发挥史料的价值作用,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加深其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认识,让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古代战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对文字史料的分析探究,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当今世界维护和平,尊重国家主权的重大意义。

3.立足 “文本”,适当开阔学生视野

初中历史课程扩大史料的来源与范围,例如,具有一定价值的图片资料、适当的文字解说、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等。恰当选用文字史料,使初中历史教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突出新时期历史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文史结合的教学风格。比如,七年级教材“秦汉时期”的章节内容,首先概述“秦汉时期”国家政权统一与巩固的特征。初中历史教材体例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例如,课文前设、课文后设等内容的构思与设计,有利于强化文本意识,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例如,教师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当时汉朝的疆域,理解中國历史上的民族大团结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二、发挥史料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情怀

1.解读文字史料,思考历史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引述的范围有所扩大,这样有助于初中学生了解教材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社会背景。教师必须加强对文字史料的深入分析和科学解读,成为学生解答历史知识的关键。教师若能够活用历史教材文字史料,同时紧密结合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那么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牢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强化学生对文字史料解读的训练,加强模块化系统前后知识的衔接联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例如,对唐朝的文化繁荣,教师可以列举诗歌流派,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说明盛唐时期文化空前繁荣。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到“安史之乱”,杜甫流落成都修建草堂,可以窥见“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初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

2.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情怀

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编排的中国近代进步人士追求科学与进步的有关章节教师可以拓展史料范围。例如,初中学生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教师必须广泛搜集史料,可选取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列举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组织学生阅读通俗易懂的文史资料,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像甲午海战的惨烈与悲壮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同时思考:甲午海战的失败也说明了当时中国科技的落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开始到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又到铁路矿务学堂学习,都是追求科学、民主进步的表现;詹天佑带领中国技术人员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更是中国人民追求科技进步的象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和詹天佑的初心和使命,并且将其牢固树立在自己心中,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因此,鲁迅的《呐喊》揭露中国社会的“病根”,振聋发聩;詹天佑亲自主持完成京张铁路的修建,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历史上的丰碑,那就是肩负一种民族与国家的社会责任。

总之,坚持适当选用历史学科的典型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探究,必须全面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初中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挖掘历史史料的有效使用价值,探究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朴爽.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与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2015(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