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23王永燊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6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王永燊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小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观察、分析表达、逻辑思维和多方向多维度创新思考问题等能力,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找准学生的关注点,从而激发学生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让解决问题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收到意想不到的硕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考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观察、分析表达、逻辑思维和多方向多维度创新思考问题等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面对学习迎难而上的坚韧力。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例题的具体情境,合理引导学生从题中提取出与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通过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解题的方法,学生只要尝试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思路,就会成为自己新的学习经验,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从小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会为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集中精神,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记忆力和注意力,就会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顺利地完成解决数学问题的任务。

二、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

学生能否顺利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正确审题,在于学生对问题中信息的正确理解,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能力,要认真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提供的主要信息并加以整理,让学生仔细分析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与解题无关的。学生对这些数学信息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后,就会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它们之间与所要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顺利地完成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8页中的“解决问题”,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根据主题图中出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同时,在学生观察主题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注重观察的顺序,按观察的顺序说出数学信息,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说出数学信息:有3组小朋友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旁边还有7个小朋友。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学生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又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后,我认真与学生一起整理知识,合理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认真判断每道题目是求什么的,应怎样做?如用玻璃做了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如果求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什么?(底面积);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是求这个鱼缸的什么?(容积);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玻璃是求它的什么?(表面积)。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学生提高了审题能力、思考能力,为下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引导和启发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不同的练习来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从题目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综合运用所学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增强解题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加学习收获。同时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思路,也要聆听和分析、思考别人的解题思路,达到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意识和合作研究问题的意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带动全体学生投入到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中去,投入到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中去,这样,全体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自觉地获取知识,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不同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研究和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答案,交流汇报时就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也会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广阔。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4组不同的木条(单位:厘米)。

(1)6、7、8      (2)4、5、9

(3)3、6、10    (4)8、11、11

用每组的木条摆一摆,看看哪组的木条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并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学生通过摆一摆,会发现第(1)组和第(4)组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第(2)组和第(3)组不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再让学生分别填写表格,比较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比较、研究和交流汇报,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通过摆一摆、填一填、比一比、议一议,学生真正理解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如何最快判断怎样的三条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完善。只要每个年级的任教教师都能做到坚持不懈,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和研究问题,注重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让解决问题教学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數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