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

2020-12-23朱虹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6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有效策略

朱虹霞

摘 要:近几年,在基础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育理念被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深度学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个概念来源于人工智能领域,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与教育改革的内涵相契合,主要是对教学方法实施革新与转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形成信息化核心素养。将深度学习的基础特征及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作为着手点,对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当前,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速度较快,使得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字化及网络化等具有智能性质的学习方式使得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提出了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普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使得学生一直处于浅层学习状态。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已经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关键课题。

一、深度学习的基础特征

深度学习的基础特征是与浅层学习相比较而得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形成深入理解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学生接受深度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其能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識,而不是简单的硬性记忆。第二,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随着学生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能逐渐加深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后续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侧重于指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1]。其能使学生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并应用知识,使其内化成为一种实践操作能力。第四,“深度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使得学生获得主题体验是“深度学习”的鲜明特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获得体验,从而掌握课程知识。所以,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

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浅层学习进行深化体现出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这里所提到的基于“深度学习”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感受到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并能够与他人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还能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实践操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强化记忆。所以,“深度学习”主要是学生能够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作为中心,向外延伸,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不断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逐渐形成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三、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

1.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即直观性与形象化的特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所要讲解的知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微课、图片以及视频动画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调动起来,使其切实感受到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乐趣,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夯实基础。

(2)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应该避免一味应用固化的程序,而应该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依据,为学生创设丰富化学习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形成密切联系,并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情境当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2]。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从更加深入的角度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内涵,并由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为小学信息技术实现深度学习提供推动力。

例如,教师讲解到“多变的形状”这个部分时,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学生比较喜爱的动画片片段——《小猪佩奇》,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小猪佩奇所在的学校,并以此设计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看到了小猪佩奇和他的许多同学正准备参加开学典礼。”教师继续提问:“学校中来了这么多学生,校长应该很开心,但是现在校长有一点烦恼,校长的烦恼是学生太多,学校的教室已经不够用了,想要建设一所新的教学楼,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图纸,那么大家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帮助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设计一张教学楼的图纸。”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告诉学生:“小猪佩奇已经帮助校长设计好了一张学校教学楼的图纸,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运用什么样的画图软件设计出来的呢?大家想不想尝试着也帮助校长设计一张教学楼的图纸?”教师在课堂中设计这样的环节,不仅与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相契合,还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内容,还能明白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哪些用处。

2.重视理论深入教育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1)融入生活元素深入讲解原理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将其作为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就无法把握知识原理,更加无法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推动学生对知识原理进行深入学习。

(2)重视技能教育与原理讲解的有效结合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知识原理与实践技能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授学生原理时可以为其进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3]。要想在知识原理讲解方面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将其与技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强化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原理,并能通过自身所形成的理解对一些实践行为进行优化。这样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到“神秘的暗房”这个部分时,其中涉及一个教学难点,也就是如何运用图层管理工具。为了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拿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胶片,从直观化的角度为学生讲解图层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这些图片的特点是背景较为模糊,但是主角比较清晰。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思考图片有哪些相同点?如何体现这种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图片特点,并以此引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也就是图层管理知识。这种以生活元素作为着手点,结合技能与原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3.侧重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活动

(1)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基于“深度學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自身学习需求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自然生成课堂方面,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控制。

(2)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想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为“深度学习”提供推动力,就应该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更多丰富的元素结合到教学活动当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载体工具、设计问题、布置项目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讲解到“有趣的画板”这个部分时,金山画王是主要的工具,使学生熟悉金山画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其在小组中共同探究如何运用金山画王完成点的绘画,如何选择颜色以及笔画的粗细,练习使用撤销等功能。学生带着目的与问题的方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互相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主题,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作,比如,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运用金山画王绘制一幅图画。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拓展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互动

(1)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技术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让学生进行演示或者示范。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会完成一些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的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使学生进行互相分享互相评价。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4]。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作品与评价的过程是其得到思维互相启发的过程。

(2)在课后拓展展示平台

当前,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这就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拓展[5]。因此,在实现“深度学习”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尝试为学生拓展课外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现代基础教育的背景下,“深度学习”已经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项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本质形成深入的认识,并能将其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理论深入教育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侧重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活动;拓展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互动。通过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蓉.巧借项目式教学,促进儿童信息技术深度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3):47-49.

[2]金鑫.打造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以Scratch编程学习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2):67-70.

[3]田爽.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以《制作简单动画》一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9(6):27-31.

[4]李丰叶,刘晓东.问题驱动思维,让学习走向“深度”:例谈面向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8):31-34.

[5]邬技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82-8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有效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