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现状、反思与推进策略
2020-12-23吴军其周思慧任飞翔
吴军其 周思慧 任飞翔
[摘 要]全球化进程中,教师教育国际化成为教师培养的必然趋势。师范生海外研修作为实现教师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之一,受到海内外教师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海外研修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校的项目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项目参与人数有限、研修地点过于集中、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学生反思水平不足等因素可能制约项目的发展。未来,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应进一步明确制度保障、提高对项目的支持力度、转变项目定位、扩大合作范围、完善研修安排、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等,开发多样化的教师教育国际化培养路径,创新卓越教师培养的方法,培养国际化教师。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范生;海外研修
[中图分类号] 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6-0097-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6.018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一浪潮中,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又能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创新、勇于竞争,具有良好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个体[1]。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其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进行国际化变革。教师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教师培养的国际化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由之路。实现教师教育国际化,培养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学生的必然选择。海外研修是实现教师教育国际化的方法之一。海外陌生的环境对于开阔年轻人的视野、锻炼年轻人的综合能力、激励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有着促进作用[2]。通过在海外的研修、观摩、实践,使师范生切身感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特色,体验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的独到之处,进而对师范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反思、开展行动研究、推进教学创新;对于高校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海内外教师教育经验交流、培养国际化教师具有重要作用。
海内外已有许多实践经验。例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海外实习项目,通过将实践与科研相结合、专业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流程、充足的资金支持等,培养既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教师[3]。新加坡教育部领导的唯一师资培育机构国立教育学院(简称NIE)推出了“全球交换项目”,其中包括国际教育实习项目,师范生可以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为期5周的海外教育实习;另外还有GEM探索者项目,允许师范生到海外高校修读相应的课程,所得学分也被NIE承认[4]。香港教育学院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海外高校、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师生交流、学术互访、促进研究和发展项目等,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5]。国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索虽然取得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的理解与操作还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卓越教师2.0计划》中要求:“要深化教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范生赴境外观摩学习比例,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师范生国际视野。”[6]此后,各师范院校积极创新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教师的目标,尝试开展海外研修项目。本研究通过对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参与海外研修项目的学生的反思与总结,尝试提出研修项目的未来发展路径。
二、我国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各高校与海外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华中师范大学与美国堪萨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部分高校与海外的中小学建立起联系,例如东北师范大学于2019年开展公费师范生赴台湾省高雄市两所高中开展短期教育见习。开展研修项目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寒暑假,项目时长普遍为3~4周,最短为1周,最长可达8周。
(一)考核标准与选拔方式
海外研修项目每期参与人数从10人到40人不等,人员需经过严格的审核考查确定。考查的内容包括英语水平、综合素质、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状况、身心状况、在校表现、从教意愿等。部分高校还要求:“申请者要有一定家庭经济基础,能承受项目费用。”部分学校规定,申请者若满足一些条件可以优先通过审核,如华中师范大学在《关于选拔公费师范生参加海外研修项目的通知》中规定,“同等条件下,‘未来教育家计划学生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准备能够代表个人能力水平的申请材料交由校院审核。选拔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材料审核即可确定最终参与项目的人选;二是候选者在材料审核通过之后要参加面试;三是一些高校会同时要求初试试讲和复试面试;四是个别高校会将学校最终确定的学生名单发送给对方学校,由对方学校决定最终的入选者(如图1)。
(二)研修内容与学生评价
目前海外研修项目有3种代表性的模式:一是采用先在大学里进行理论学习以及交流研讨,之后进入中小学开展实践考察,最后再回到大学学习并做汇报总结的模式;二是采用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观摩齐头并进的研修模式;三是以到中小学观摩为主的模式。从总体上看,卓越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论学习、观摩考察、教学实践、文化交流和语言课程等。
教育理论学习的内容涉及教育学理论及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学校管理相关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对当地教育体制介绍与比较等。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造就了不同国家、地区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当师范生身处于另一种教育环境中,他们对于这种差异的感受更加强烈。其中,使师范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外学校对合作精神的重视、对亲身实践的重视、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如有学生认为:“‘Together we are more.这种强调团队协作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体会。”有学生说:“这里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放手去尝试,将课堂融入生活。”还有学生分享了一段经历:“当我们提问为什么RSS要设计如此多的木工、金属工、设计、厨艺等等生活课程的时候,校长的解释是:我们希望让学生不仅仅是去学习知识,而且要能够全面地发展。”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教学不是灌输式的,而是建立在孩子天性基础上的一种引导式学习。”
观摩考察则包括参观优质学校、观摩课堂教学、体验当地教学模式等;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实验活动、在当地学校进行教学等。各地不同教育理念催生出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研修学生身处于真实的课堂之中,感受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如一位学生分享了她的亲身体验:“学生在炫酷逼真的科学影片、奇妙的物理原理实验、逼真的恐龙场景、真实的白鼠强化实验、精妙的榫卯结构体验……两个半小时的体验,老师与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了许多科学道理。”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总结道:“PBE(place-based education)能让学生的学习渗透到当地的文化遗产、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当中去;将一地的时空作为天然的课本,运用到从数学到科学到语言到社会学等一切课程当中去,并将重点放在实践与服务社区之上,让学生与社區、社会乃至全球的联系更紧密,同时也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学生对对方的评价方式很感兴趣:“对于学生的评价,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袋,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并不是一考定终身的感觉,评价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
文化交流的内容包括与学校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参观当地博物馆、艺术馆等标志性地点,参与文化活动等。在学习之余,师范生们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进程,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研修体验。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加拿大人对原住民文化的尊重与保护。随按随听的原住民语言,保存完好的木雕……那些类似于图腾的雕塑与面具起先让人觉得害怕,而后便是敬仰与敬畏。”还有人提道:“我们走进了当地的农场进行参观,农场对外开放,设置了农牧业课程、采摘活动、园艺课程等,让我们更加了解农牧业相关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语言课程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学术英语。课堂教学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同异国老师、同学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语言水平的提升,也使彼此熟悉、熟知,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有学生在回国很久之后依然兴奋:“感恩此行,让我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一次的研修之旅,使我结识了一群和我有一样的教育梦想的追梦人”“虽然身体不适,还遇到了许多语言障碍,但老师的温柔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希望研修结束以后还可以保持联系。”可见,这段经历成为许多人珍贵的回忆。
师范生在研修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身实际和对教育比较进行反思。如“自己在国际学校看到的课堂更是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距离一名教师、中国基础教育达到世界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可能在合作和家庭参与这两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我们能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挑战难度大的课程供高水平学生选择,同时弱化功利性,但是可以将其与大学课程接轨,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获得学业上的回报,而不仅仅是高考分数的增加”“作为教师,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多询问学生的意见,把学生视作独立的人,让学生为自己的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想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这种体验式的反思直击心灵,让学生产生了观念的触动和思维的碰撞。
(三)评价方式与项目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的持续进行并检验研修效果,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项目结束前进行研修汇报和总结,对参与项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数据显示,海外研修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更新了教育观念,了解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拓宽了国际视野,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反思。
三、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
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范生的国际化培养。但由于项目发展时间较短,在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以激励为导向的项目定位,参与人数有限
参加海外研修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和选拔流程,虽然保证了项目参与者的质量,也激励了想要参与项目的学生更加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能通过选拔的学生为师范生群体中最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一方面,海外研修的成本高,选拔优秀学生参与项目可能获得更满意的效果;另一方面,参与人数过多不利于管理。但这些原因都不能成为提高海外研修项目普及程度的限制因素。如何使更多学生从海外研修活动中受益,能够感受多元文化的教育、体验多元文化环境,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与海外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研修地点有待丰富
从被调查高校师范生海外研修的合作学校来看,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占据76%,其次为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占比为12%(如图2)。可见,研修地点相对比较集中。加拿大、美国拥有一流的基础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标杆,因此成为师范生海外研修的首选之地;由于不同的教育体制,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有其独特的教育特色,且在语言沟通上相对容易,因此也成为研修的热门地点。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不断优化提供方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教育特点不同,也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如基础教育同样位于世界前列的新加坡、芬兰、日本等。丰富的研修地点有利于为师范生提供个性化的研修,师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获得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此外,全球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也应努力尝试让中国的教育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高校也应尝试与亚非欧国家进行互动,促进教育经验与文化交流,实现互学互鉴,促进共同提升,这对增进国家间友谊,构建教育共同体有重要作用。
(三)研修模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但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各高校对于海外研修项目的定位不同,因此在设置具体研修内容时,侧重点也不同。但为达成研修目的,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均设置了丰富的研修内容,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交流研讨、教育实践等均包含在内。其中理论学习、实践观摩所占比重最大,教学实践活动相对安排较少。从学生的感想总结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感受很丰富,但在实际的技能获得方面较为缺失。而实践历来被认为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使学生作为参与者而非观察者,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成长[7]。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项目时长有限,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适应环境,通过不熟悉的语言完成学习、交流、观摩、汇报等各种任务,对学生来说难免有些困难。如有学生说“我的英语口语不好,刚开始不敢和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缺少实践经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了解。研修时间大多安排在实习之前,学生缺少课堂教学经验,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观摩、实践的难度更大。“因为我从来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知道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四)项目整体满意度高,但专门的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短短3周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学习环境、教学技术资源等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多丰富的体验和感触”。“如果用一个学到的单词来形容研修之旅,那么必定是awesome无疑了”!学生的反馈情况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和老师对于项目均表示了很高的满意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修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也不难发现,在评价环节中缺少对于参与项目学生的标准化评估、连续追踪考查等。学生满意度只是衡量研修效果的一个方面,仅依靠参与项目的学生的汇报,以及主观感受对研修项目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未免片面。一方面,由于不少研修项目中的研修目标较为笼统,不够具体。如培养目标中“了解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现状,学习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這样的表述,导致评价时难以有效衡量目标是否达成;另一方面,缺少专门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准则,不利于项目的进一步改进。
(五)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反思,但反思水平有待提升
研修过程中,许多师范生能够通过对比,积极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欠缺,以及我国当前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得失。但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仅能对中外的差异进行现象描述,不能探讨原因。有些学生接触新鲜事物之后,容易产生充分肯定“新思想、新模式”,否定“旧思想、旧模式”的判断。究其原因,首先,由于部分学生在国内未参与过实习,对现阶段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的状况、教育成果不了解,难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其次,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关于教育反思与比较研究的训练。可见,在开展研修之前,需要对师范生的教育反思进行进一步引导。
四、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研究从制度保障、项目定位、合作关系、研修安排、评价机制、学生反思6个方面提出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明确制度保障,提高支持力度
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的进一步推进离不开国家、地方、高校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领。各方要加大对教师教育国际化的重视程度,明确师范生海外研修的意义和目标,从整体上对海外研修进行把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实施手册、评价标准,保证项目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为更多学生提供海外研修机会;开发多样化的教师教育国际化培养路径,创新卓越教师培养的方法,提升培养质量,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转变项目定位,创新研修模式
海外研修作为激励性的项目有利于督促师范生的日常表现,但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获得多元文化体验不应当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首先,制订有弹性的选拔标准。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海外研修项目带来了新的思路,如语言能力或许不必成为最重要的考查点。借助先进的翻译工具,原本语言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在非汉语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打开海外研修的大门。其次,为更多师范生提供扩展国际视野的机会。如在师范生课程中适当融入不同国家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邀请海外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与本校师范生进行交流,运用智能技术为师范生创造不出国门也能获得的海外体验。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海外研修中,让学生体验到海外学校的办学环境、校园特色,感受海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到的跨文化环境。加大海内外交流,开展交换生项目,等等。提高校内国际学生的比例,形成多元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创新研修模式。
(三)扩大合作范围,重视持续合作
优质、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是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首先,高校相关部门要关注国际基础教育发展,了解各国最新的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到到访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特色、社会状况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国家、地区的学校开展海外研修活动。其次,要不断扩大研修地点可选择的范围,与更多海外学校、教育部门、国际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建设高质量的海外研学基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修目标选择相应的研修基地,促进研修项目的系统化、个性化。最后,还应注重海内外交流的持续性。研修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同海外学校、教师、同学间交流的停止,学校应该积极创建项目结束后可以继续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交流互动成为常态。
(四)完善研修安排,提升研修效果
师范生海外研修项目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其他交换生项目、海外留学项目和实习项目,而是要让师范生深入海外的中小学进行观摩与实践,在观摩和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不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特点,使学生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育创新,让学生在做中学。首先,适当延长研修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理论、感受环境与实践、进行反思。其次,要重视师范生赴海外研修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开展专项语言培训,特别是针对教育教学类的专业词汇、表达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提前适应语言环境;二是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预先提供给项目参与学生,方便学生提前预习等;三是针对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文化情况、社会情况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此外,研修活动本身也承载了文化交流、理念碰撞、推陈出新的使命、在海外研修过程中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教学论坛等实践活动,在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促进不同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相互交流提供机会。
(五)构建评价机制,重视反馈改进
评价是检验研修效果的重要依据,对未来开展相关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发展、调控和监督功能。高校要根据不同研修项目、研修内容对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制订专门的评价标准并设计专门的评价工具。一般来讲,首先,在项目开展前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保存好相关信息。在研修中,对学生的考勤情况、听讲情况、活动参与等进行记录;在研修后,通过对参与项目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项目的满意程度。通过海外指导老师评价、校内指导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并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参与项目的学生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教学情况等。通过长时间追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项目是否产生了显著效果。其次,对海外研修项目的影响力进行评价。考察整个师范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等各方面是否发生变化。再次,还要对海外合作学校的重视程度、项目的安排情况、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为今后研修的基地选择、活动规划和内容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