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0-12-23贺卓张贝伊

新一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开发实践

贺卓 张贝伊

摘 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是一个重要的科研旅游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2015年,“博物馆教育北京论坛”主题确定为“博物馆资源课程”,旨在深入挖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带到博物馆开展研究性旅游,借助场馆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专业体验等活动,在研究性体验中进行深入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本文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安源纪念馆)红色研学为例,简要介绍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践

博物馆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课程是以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学科和教学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规划、实施和获取的过程和结果。西方对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过程”。课程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论“生命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与行相结合”和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提出课程开发的过程: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学习体验-组织学习体验-评价学习体验,以作为博物馆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策略

研究性旅游课程开发通常分为四个部分:目标确定、资源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博物馆课程开发中的资源选择通常需要先行,因为课程内容和目标需要根据博物馆的具体历史资源和馆藏资源来确定。安源纪念馆作为全国知名的红色场馆,依托安源厚重的革命历史和众多的革命旧址为基础,进行红色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在确定研学课程内容时,安源纪念馆邀请了大中小各类院校的师生一起共同探讨研学课程,组织师生参观纪念馆,参观后由老师和学生向馆方宣教人员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和想深入学习的内容。宣教人员结合师生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活动和内容,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既有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参与,也综合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针对校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深化,以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课程开发具体策略:

1.1学校与博物馆联合发展

在研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学校教师和安源纪念馆相互之间本着共建共赢的理念,积极开展合作。在课程设计上,将安源红色革命历史与国家课程内容相融合,充分利用纪念馆的物理性、直观性、基础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开发系列研学课程。在课程实施上,采用宣教老师+学校教师的“双师教学”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教育的实效性。

1.2师生共同参与

课程主题的确定是在内容广泛的博物馆中寻找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有价值的主题。课程内容的开发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和长期性,避免成为国家课程的延伸。在课程实施中,通过专业宣教人员教,学生跟着学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建设,完成自己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移。

1.3专家及研究人员专业指导

课程开发过程中,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除了学校教师与馆方宣教人员的合作外,安源纪念馆还邀请了课程专家和相关教师、研究人员参与,探研红色课程的设计和融合。

1.4结合学校文化

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发展需要,自主开发、多样化、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与红色研学的相互融合,既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博物馆课程实践的主要模式

2.1在宣教人员的指导下发展学习

通过纪念馆宣教人员的直接讲解,或借助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数字化展览,让学生了解安源革命历史和馆藏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从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2.2红色研学以“研究清单”为基础

纪念馆宣教人员与学校师生共同设计了“研究清单”,作为研学的辅助材料,供不同学术基础的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注重深入、系统的学习,形成比一般的参观学习更完整的认知系统,以避免“观而不学”的现象。清单包括研究主题、导论、知识导航、纪念馆发现、拓展思路、合作实践、评价尺度等内容,以及二维码链接的参考文献。

2.3注重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做”的中心就是做,学生在纪念馆宣教人员的指导下,制作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的红雨伞,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强同龄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安源革命历史的理解,体会传统工艺的艺术之美,他们还可以与物体架构内容相联系起来,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移和建构。

2.4以科学探究为指导的深度学习

孩子的天性是天生的顽皮、好奇和竞争,安源纪念馆在研学中设置了重走秋收路、武器探秘等环节,在红色研学中,运用游戏性,精心设计活动、教学和娱乐;运用好奇心,激发动手实践,提高认知;运用竞争力,积极进取,增强团队精神。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宣教人员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结束语

研学旅行是将学校课程与社会资源联系起来,通过综合实践育人的一种新途径。从课程性质看,研学旅行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博物馆将自身资源整合成课程体系,成为研究性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对推动研究性旅游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

[2]梁爽.博物館研学旅行探析[J].文化产业.2018(05)

猜你喜欢

开发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