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在不同证型消渴病痹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23谢海燕
谢海燕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证型消渴病痹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作用。方法 选择该服务中心接收的62例消渴病痹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其干预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間,依据其证型的不同,分别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率与无效率分别是69.36%、1.61%。结论 对不同证型的消渴病痹症患者采取辨证施护可改善病患临床表现,提升护理效果,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应在临床大力传播。
[关键词] 消渴病痹症;证型;中医辨证施护;运动异常
[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11(a)-01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in different TCM syndrome types of diabetes arthralgia patients. Methods 62 diabetes arthralgia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in the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patients were serv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e nursing effect was prob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and invalid rate was 69.36% and 1.61%. Conclusion For different TCM syndrome types of diabetes arthralgia patients, the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ituations, nursing effect and life quality, which can be widely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iabetes arthralgia; Syndrom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Motion abnormality
消渴病痹症临床又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是由糖尿病不断发展而导致患者周围神经出现感觉以及运动障碍,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1]。临床主要依据患者主要症状将消渴病痹症分成上热下寒、寒湿阻滞厥阳经脉、风寒湿阳滞太阳经络、太阳与阳明同病-湿热阻络、少阴虚寒湿盛证以及少阴虚寒湿盛证等证型。对于消渴病痹症临床主要采用饮食调整、情志护理、功能锻炼、疾病宣教以及中药护理等措施,但由于中医强调辨证施护,因此针对消渴病痹症不同的临床症状,在中医整体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相应的辨证护理措施[2]。因此,该文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62例不同证型的消渴病痹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服务中心接收的62例消渴病痹症患者为研究样本。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2.39±10.58)岁。依据患者临床证型不同将其分成上热下寒、邪犯厥阴1例;寒湿阻滞厥阳经脉10例;风寒湿阳滞太阳经络24例;太阳与阳明同病-湿热阻络6例;少阴虚寒湿盛证5例;寒湿阻滞少阳经脉16例[3]。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证型表现
1.2.1 上热下寒、邪犯厥阴 患者肢体内侧、会阴部和腹股沟区域出现疼痛、冰冷以及挛缩等情况,肢端温度较低,心胸位置灼热,出现口干、口臭等表现,小便频繁,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舌尖发红,舌头体积增大,边缘出现齿痕,见舌苔颜色苍白、颗粒细腻致密。患者脉搏圆滑,如盘走珠。
1.2.2 寒湿阻滞厥阳经脉 患者大腿和小腿内侧出现麻木、疼痛,并且肢体冰冷,有蚁行感,患者偶尔自觉寒冷,增添衣物或近火取暖后,寒冷感觉依旧无法缓解,大便极易出现不成形,形似溏泥。舌体淡红色,舌苔苍白或黄色,颗粒细腻致密,患者脉搏细弱或缓而无力。
1.2.3 风寒湿阳滞太阳经络 患者上肢以及下肢后侧、足尖部位出现疼痛、麻木,并且伴有怕冷,容易出现感冒,全身肌肉酸胀疼痛等不适。舌体淡红色,舌苔微白,脉搏按之如琴弦并有漂浮感。
1.2.4 太阳与阳明同病-湿热阻络 患者机体末梢,特别是足尖、小腿胫前部出现麻木、疼痛,胃部饱胀,小便颜色深黄、气味较重,大便起初为干燥,随后质地变软,且黏连,出现里急后重感。舌体呈暗红色,舌苔黄色,颗粒细腻致密,患者脉搏圆滑,如盘走珠。
1.2.5 少阴虚寒湿盛证 患者肢体末端出现寒冷以及疼痛等表现,若予以保暖则寒冷感消失,小便次数较多且淋漓不尽,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舌头体积增大,舌苔黏液较多,脉搏沉而细弱。
1.2.6 寒湿阻滞少阳经脉 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外侧有疼痛、冰冷以及麻木感觉,同时伴有早晨起床时口苦,胸部胀闷,食欲较差,通常会出现两侧头痛。舌体呈淡红色,舌苔微白,脉搏细数。
1.3 护理方法
①寒湿阻滞厥阳经脉。合理调节病室内温度,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将小豆蔻、艾蒿、秦归以及茶辣煎水泡足,或将茶辣、肉桂使用陈醋調制后敷于两侧涌泉穴,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
②风寒湿阳滞太阳经络。护理人员需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可常饮生姜水,减少生冷、油腻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时需温热服用,可使用疏通经络的中药进行泡足,以达到驱寒、止痛、舒经之功效。
③太阳与阳明同病-湿热阻络。嘱患者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尽量清淡易消化,可食用薏仁米、茯苓以及葛根等祛湿中药,去除体内湿气,促进经脉畅通。
④寒湿阻滞少阳经脉。嘱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教授患者穴位按摩的方法,指导患者按压太阳穴、少阳穴,达到祛寒止痛的效果。对于伴有口苦以及胸腹胀满的患者可使用针灸刺激阳陵泉穴。
⑤少阴虚寒湿盛证。注意为患者肢体进行保暖,可将茶辣、肉桂使用陈醋调制后敷于两侧涌泉穴,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嘱患者可适当食用温补食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效果。患者经护理后腱反射功能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表现部分改善,腱反射功能趋于正常为有效;患者护理后临床表现无改变,腱反射功能异常为无效[4]。
2 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率与无效率分别是69.36%、1.61%。见表1。
3 讨论
消渴病痹症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的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残疾的重要原因,阻碍患者疾病治疗[5]。降低其生活质量。我国中医在消渴病痹症治疗以及护理方面研究较多,针对不同证型的消渴病痹症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消渴病痹症患者进行辨证护理,依据患者自身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但在辨证施护的同时需要对其基础护理进行指导,方法如下:①嘱患者定时开窗通风,合理调节温湿度,保障每日可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依据气温情况嘱患者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防止因再次感染外邪而导致疾病发作。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生活习惯,对其错误的生活习惯要予以纠正,指导患者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若患者睡眠以及起床时间紊乱,会引起机体体液不足,从而促使机体内部出现燥热,而内热又会对其体液产生损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疾病。因此,过度疲劳或过度放松均是错误的生活习惯,要劳逸结合,适当运动。②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向患者讲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嘱患者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日常饮食。指导其食物种类需丰富,多食谷类,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尽量选择蛋、鱼、瘦肉等食物,避免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6]。嘱患者每日适量运动,避免体重增长较多。限制患者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以及饮料的摄入,严重控制患者每日糖分摄入量。③对于行西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完全掌握药物功效、使用剂量以及方法,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需先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以及药物种类,告知其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同时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影响疾病治疗。对于使用胰岛素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教授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控制使用剂量的方法以及实施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强调无菌操作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在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避免出现低血糖。对于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教授患者煎制中药的方法,嘱其中药汤剂需温服,可在两餐之间服用,并将其分成多次服用。中药丸剂可用温水送服,或将其融化后服用[7]。④情志是影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患者得知患病后,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治疗,并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促使其增强疾病治疗信心,提升依从性[8]。嘱患者家属多予以其家庭支持,帮助患者了解自身价值,缓解不良情绪。⑤护理人员需定期观察患者疾病情况,尤其需注意患者足部有无发黑、坏死等情况发生,定期检查足部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者体重,观察其有无水肿情况发生[9]。该文中,62例患者中,显效率与无效率分别是69.36%、1.61%。将辨证施护与基础护理方式结合,可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予以消渴病痹症患者辨证施护,可提升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从而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贞,张维.黄祥武治疗消渴病痹症用药特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730-732.
[2] 王志强,庞国明,闫镛,等.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380例临床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1):43-46.
[3] 翟纪功,庞国明,闫镛,等.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对消渴病痹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2):217-220.
[4] 张淑芳,宋慧丽,吕树泉,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7):663-666.
[5] 张明明,马先红.中药熏洗在消渴病痹症中医临床方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7):145-146.
[6] 王凌芬,苏敬文,焦红蕾,等.益心舒胶囊合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7):939-941.
[7] 王艳,吴粉,吴辉,等.中医护理技术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145-146.
[8] 孙芹.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消渴病痹症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70.
[9] 孔德伟.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对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54-55.
(收稿日期: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