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
2020-12-23汤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不先进、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内容不丰富和教学方式不新颖等不足。文章论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可以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三种生活化策略,一是善找生活化素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妙用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三是巧设生活化作业,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37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并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国教师纷纷对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元素[1]。小学数学是小学生真正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开端,也是他们走进数学世界的入门途径[2]。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积极引入各种生活化策略,能切实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效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教学理念不先进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先入为主地发挥着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单方面地在讲台上讲,学生“乖乖”在台下听,二者之间少有互动或仅有简单封闭式的问答互动。如果有学生主动提问,甚至会被误解为“爱表现”“扰乱课堂秩序”等,严重打击学生爱学习、勤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着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有机会与教师交流互动,以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严重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不提问的习惯,严重影响其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多用一讲到底、满堂灌输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考虑这种方法传授的知识是否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解较多的知识,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简单、生硬、机械地记忆知识,缺乏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内在关联性和逻辑性的深层次理解。短期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应试教育希望的高分数,但长远来看却无法满足小学生天性中对知识趣味性的追求,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
(三)教学内容不丰富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考试服务,教学不是以教学大纲为纲,而是以考试大纲为纲,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小学数学考试中,只有理论笔试而没有情境面试,所以教师根据考试内容要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知识教学[3]。教师“照本宣科”,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表层意思,培养的学生也是“纸上谈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不足,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外,教师教学囿于课本,不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生动事例作为案例教学和示范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毫无新意和吸引力。
(四)教学方式不新颖
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多以黑板板书的方式来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他们或一边讲解一边进行黑板板书,或先进行黑板板书再讲解。这种单调、重复的教学方式很难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当今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但很多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囿于现实条件,暂未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MOOC和翻转课堂,不仅具有直观教学的优点,而且其光感强、直观形象、视听结合、可静可动、操作方便等特点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4]。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现有条件,最大限度、正确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产物,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以前的教育思路锁定在學生的学习结果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5]。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数学不仅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还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实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生活”这一主线,根据各年龄阶段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生活化情境,从生活实际中导引出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生活趣味。
小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逐步养成数学生活化思维,即主动从生活中发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探索和思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巩固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实效。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化元素和策略,这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一)善找生活化素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数学中也无处不有生活的影子。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6-12岁之间,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却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各种生活元素,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解完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地取材,动手量一量教室里的课桌、文具盒、书本等物件各个平面的周长。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时,可以列举自行车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形象直观、易于接受地促进学生进行发散式和延伸式思考。这种融入生活情境的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联想和发散思维。
(二)妙用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普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语言在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6]。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能高效地帮助他们轻松学习、逐步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大大降低其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授计量单位换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化小,用乘好。小化大,除不差”;在讲解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时,可以让学生记诵“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教授年月日知识时,可以使用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既便于小学生快速准确记忆,又方便其理解,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感悟數学知识和思想。
(三)巧设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多个环节,课堂教学只是中间的一环,课后家庭和父母的参与是对课堂的重要延伸,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知识的强化和理解,而巧妙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教师要本着“以学为用,以用促学”的原则,注重对课后延伸指导环节的设计,精心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例如,讲解完比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家庭各成员之间年龄的比值关系,也可以分析各家庭成员之间身高的比值关系;讲授连续减法后,教师可以要求家长给一定零花钱,让孩子买两三样日用品后计算还剩余多少钱。类似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情境性和实际性强,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这门基础教育课程的专任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引领和契机,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转变原有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刘希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6(19):55.
[2]李永福,哈金桂.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62.
[3]李红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16.
[4]张大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8):116.
[5]张珍.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40.
[6]顾伏威.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22.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汤佳(1987.9— ),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基金资助: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全民阅读内涵及路径优化研究》(编号:XSP19YBZ05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