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0-12-23秦玉忠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知识点、掌握解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时才能讲求方法,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侧重于数学思维的培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学习中逐渐树立自信心。在数学思维的培育中,学生需要同教师一起努力,教师则需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16
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中都能看到数学的身影,小学阶段开设数学是为了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在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获得成长的空间。
一、数学思维方式及关键能力
思维是人产生的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数学思维是指学习者对于数学内容的清晰的认知,在教育领域,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辩证思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一般引导着数学的学习与发展。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思维能力的引领。对于数学思维的认识,必须要明确思维方式的类型,思维方式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数学思维也受到数学特征及数学方法的影响。数学思维引领下的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數学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通过对于日常生活问题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图形或者数学进行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首先要具备抽象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形成数学理性思维,这能从根本上反映数学的问题。学生通过数学抽象思维,能够理清数学的脉络,了解整个数学系统。数学的推理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对于未知的事情进行推理演变,主要采取归纳和类比两种方式,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接触最多的一类数学方法,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要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对于新颖的数学问题,数学分析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需要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关键的信息。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知识对于当代的受教育者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它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建设等各个社会领域,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对于数学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这样一个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注重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和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数学灵感,将其中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并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良好心态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找到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提高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交给学生死板的数学公式和解题模式,而是教会学生一种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提升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数学问题,学会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即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与形式对未知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把复杂问题进一步简单化,把未知条件化为已知条件。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利用数学中的大量图形、曲线等,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直观地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这三个形式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同层次的,通过一层层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以更优的学习心态看待数学知识,一步步累积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扎实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这对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消化理解是十分有益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紧紧把握新课标内容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说明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本身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功能。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联想丰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并积极运用,使知识得以内化,使思维得到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思维最基本的要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是进行推理、判断、演算、解题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做到思维条理分明、思路开阔,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紧紧把握住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及要求,高度重视初级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数形结合,增强思维的深度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数字与图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欠缺,对于问题没有清楚的分析思路,数形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感性的认识,这种概念的建立有利于引领学生走入数学世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由浅入深的,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只是对数字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数学思维的培育有很大的限制。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深入,针对数学的抽象性,图形能够直观地展示内在的数学含义,在图形的帮助下,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条件下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情境化教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这是由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更无从谈起对数学学习思维的培育。面对这种教学困境,教师必须及时创建生活化的情境。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数学启蒙阶段,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也要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对生活中的案例会有很强的熟悉感,教师举例后创设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回答,大家结合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讨论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可能是唯一的,但解题的方法却是多样的,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四)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标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课堂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教师在班级范围内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出小组讨论的题目。题目难度对于个人来说较大,但在小组内群策群力可得到最终的答案。小组内进行讨论的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交换意见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同能力,这种合作精神對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类似的小组讨论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建设,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依靠顺序思维解决问题比较棘手,但如果进行逆向思维,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种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会更加开阔。如果一个题目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可以尝试进行逆向思维来解决。解题时遇到困难不能钻牛角尖,要学会变通,运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
(六)注重知识的衔接与拓展
数学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深的,教师教学时要对数学新旧知识进行良好的衔接,合理地引导学生做到掌握新知识,也不忘复习旧知识点。学生只有踏实地掌握知识,才能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应因循守旧,而要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中形成知识点的串讲。另外,在新知识学习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学生介绍更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倩.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2]董万柱.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3]陈学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0).
[4]刘艾莉.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秦玉忠(1970.3— ),男,汉族,甘肃平凉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