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0-12-23沈伟
沈伟
摘 要:信息技术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种现代化教育辅助工具,各学校根据教学现实切实购入并安装了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致力于构建智慧校园。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生本化、优质化的阅读课堂,引导学生全面投入阅读活动中,使其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唤起学生思维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补充文化资料,丰富学生阅读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电子图书,优化学生阅读习惯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直以來,初中生的阅读行为都十分被动,原因是教师在阅读课上全面掌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阅读方法,且会用规范的阅读答案限制初中生的阅读思维意识,导致学生长期缺乏能动探究经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设计阅读教学结构,将学生的视听感受、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自主展开阅读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
要想促使初中生实现深度阅读,当务之急便是要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全身心融入文本世界之中,自觉展开阅读分享、阅读表达。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阅读语境,及时优化学生的视听感受、思维状态,由此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全神贯注地分析、组合文本知识。
如在《猫》一课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了一则关于爱护流浪动物的公益宣传片,展现了憨态可掬的猫这一动物形象,由此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受。通过视频资源,本班学生普遍都被可爱的猫咪“萌化了”,不少学生主动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也主动分享了自己与猫咪相处的幸福经历。如此,本班学生便可放松精神状态,产生良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阅读《猫》这篇课文,使其自主分析作者与猫之间的真实相处经历。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初中生的阅读效果,使其在阅读时自主迁移个人真实经历,切实优化了阅读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补充文化资料,优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文本资源所描述的现实世界都脱离了初中生的现实成长经历,而初中生也因此无法全面内化文本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及时补充文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了解各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优化学生的阅读感悟,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可直接优化学生的文化感悟,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
如在《望岳》古诗教学中,笔者直接利用百度百科这一互联网平台整理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全面整理了《望岳》这一古诗的创作背景,指出了杜甫在创作《望岳》时的人生际遇。这就可以及时调整初中生的思维状态,使其自主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重要观点。如此,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促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诵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样一来,便可有效优化古诗阅读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电子图书,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不得不承认,电子书阅读软件的出现使得纸质图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相比纸质图书阅读,现代人更习惯用手机读书、听书。这是因为电子版的图书资源十分丰富,且阅读形式十分便捷,只要用户下载相应的客户端便可切实完成阅读任务,所以逐渐形成了电子阅读的社会风气。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电子书阅读平台去开发丰富的电子图书,由此拓展阅读教学范围,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随时随地都可根据个人需求阅读相应的电子书籍。
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笔者除了会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课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外,还会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喜爱的书籍类型,发现有不少学生都很喜欢看电子书,积累了充足的阅读量。对此,笔者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比如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国学经典作品等,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珍藏的电子书资源,由此培养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创新了课外阅读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初中生则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其切实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但是,电子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视力有一定的伤害,所以笔者并不会设计繁重的电子书阅读任务,每天将阅读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结合纸质图书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信息技术对于阅读教学的多种作用,由此构建智慧化的阅读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金明龙.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2):99-1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