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主要矛盾 做到统筹兼顾

2020-12-23林保华

文理导航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

林保华

【摘  要】高三化学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条理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是能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以电离平衡复习课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以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电离平衡;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即帮助学生形成能力素养。要做到这两点,教师就必须在“抓住主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上下一番工夫。本文就以电离平衡部分的复习课教学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1.把握知识体系

要做好对本单元内容的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本身必须把该单元的知识体系烂熟于心,并能从中找出其主干和核心知识。

2.抓住两条主链

从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框图中不难看出,其主要内容明显可以分为两条知识链:

2.1“水的电离”链

与弱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为“水的电离”作知识准备的;“溶液的pH”、“盐的水解”是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了:2H2O  H3O++OH-,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一过程,就会举一反三地理解如下内容:

其一 信息题中涉及的2NH3  NH4++NH2-、2BrF3BrF4-+BrF2+等问题;

其二 H2CO3+OH-  HCO3-+H2O  CO32-+H3O+;

其三

2.2“溶解平衡”链

与难溶电解质相关的平衡,包括“沉淀溶解平衡”、“沉淀转化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物质的溶解度和化学平衡原理,沉淀转化的本质则是沉淀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移动。

3.运用矛盾原理

3.1擒贼首先擒王

所谓“擒贼擒王”,即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第一条知识链中,“水的电离”和KW是核心内容:“温度效应”、“浓度效应”[包括“酸碱效应”、“消耗效应(包括加入活泼金属或盐的水解)”]都与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有直接关系;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的稀释效应又都与水是极弱电解质、水的浓度为常数有关。擒住了这个“王”,则问题不攻自破。

例1.分别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晶体,比较这两个过程的异同。

解析:(1)相同点:水的电离平衡均被打破,溶液的酸碱度均发生改变;

(2)不同点: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不同——硫酸氢钠抑制水的电离、碳酸氢钠促进水的电离,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例2.将pH=5的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倍,溶液的pH为多少?

解析:当溶液稀释程度很大时,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占居主导地位。

3.2普遍性与特殊性

在第二條知识链中,复习“沉淀溶解平衡”内容问题时,常会遇到看似相反问题的“成对”出现。

例如,硫化亚铁可溶于稀硫酸而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硫化氢气体,这是符合“强酸制弱酸”的一般规律的,即矛盾的普遍性;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却是“弱酸制强酸”,即矛盾的特殊性。

又如,碳酸钡沉淀在一定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会转化为硫酸钡沉淀,是因为Ksp(BaCO3)﹥Ksp(BaSO4),即硫酸钡的溶解能力弱于碳酸钡,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硫酸钡沉淀又可以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后而逐渐转化为碳酸钡沉淀,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等等。

我们复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这些表面上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实质上还是沉淀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移动问题,只是由于外界条件改变,造成平衡移动的方向不同而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矛盾普遍性,那些所谓的“特殊性”其实是寓于“普遍性”之中的。

3.3注意矛盾转化

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时常提醒他们注意理清矛盾主次,并充分考虑在一定条件下主次矛盾的转化,这样才能会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3.分别将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是什么?

解析:加热氯化铁溶液,温度升高促进Fe3+离子水解,因H+离子浓度增大及HCl的挥发性,会使平衡持续正向移动,氯化铁水解趋于完全,生成的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为氧化铁;

而加热硫酸铁溶液时,起初阶段加热促进Fe3+离子水解是主要矛盾,平衡正向(水解方向)移动。但因H2SO4难挥发,随着加热时水的蒸发、H+浓度增大,抑制水解反而转化为主要矛盾,平衡反向逆向移动,最终得到的固体仍为硫酸铁。

4.简化记忆内容

有人把化学学科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是因为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本来就已经感觉化学学科知识“繁”、“杂”、“碎”,如果我们再刻意让他们去记忆更多的东西,不仅会加重他们的记忆负担,还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记忆的模型越简化,知识点记忆就会越牢固。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常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扒皮抽筋”。

例如,对于盐类水解的条件和规律,我们在具体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归纳成为八个字“弱者水解,强者定性”;对于溶液中的守恒规律,只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不主张补充所谓“质子守恒”问题;对于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只要求学生记住“能发生离子反应的不共存,其余都共存”,至于“离子反应的条件”则要求记住“复分解、双水解、氧化还原和络合”,其中“络合”只要求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反应,等等。

上述方案中,“抓住两条主链”、“擒贼首先擒王”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意矛盾转化”、“简化记忆内容”等,就是要在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

总之,高三总复习教学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有整体和全局观念,又要有主次之分,还要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徐宇峰,彭小平.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的盐类水解复习教学研究[J].化学教学,2017(11):49-52

[2]曹彬.“化学平衡”二轮复习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6):54

(安徽省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安徽 阜阳 236400)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
理解主要矛盾 读懂美好生活
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
关于新时代党的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一个“新”字贯始终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及措施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重点定量确定方法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巧抓主要矛盾,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用“矛盾”的思维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