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应从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塑造

2020-12-23田斌

文理导航 2020年29期
关键词:直角坐标平行线等腰三角

田斌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从知识点出发,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给予主动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数学课堂要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塑造”的过渡,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权,导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掌握自学的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便能得以提高,才能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能力塑造”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是对平行线及直线平行这些知识的一个延伸,于是,我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并为他们设定了教学目标,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然后,我引出教学内容并创设情境:火车行驶在铁轨上;游泳池;横格纸,等等。同时,我说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平行线,那么,直线平行有什么条件呢?”接下来,我给学生们留出了讨论交流的空间,让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们经过短暂的讨论后,也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并继续提问到:“既然利用这些条件能够判断两直线平行,那么如果我们知道了两直线平行,这三种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然后,我带领学生们画图探究,引导学生们画图、度量、填表、猜想,让他们通过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先给学生们设定了自学的目标,以此来提高他们自学的效率。然后,我为他们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并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在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到了活动中,让他们真正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多采用“应试性”的教学手段,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甚至,一些教师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还会采用“题海战术”。客观来讲,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可以短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但是学生们的思维逐渐固化,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图形公式”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给学生们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回忆之前有关验证公式的拼图方法,以此来为接下来的活动预热。学生们讨论过后,我继续说到:“几个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一样。但其中又蕴含了数学原理。”我叙述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了伽菲尔德的拼图,并让学生们思考从图中可以得出什么公式。学生们观察后,利用所学的知识给出了结论:c2=a2+b2,即勾股定理公式。然后,我给学生们介绍了教材中例题的拼法及公式,同时,我让学生们自主选取硬纸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将其拼成长方形,并计算它的面积,写出相应的等式。接下来,我写出了一个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让学生们利用拼长方形的方法将这个二次三项式分解。学生们开始进行交流合作,这个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度的引导,但并没过于限制学生思维的方向。最后,我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们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利用了一个数学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真正经历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公式的过程,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因式分解等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思维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也表现得十分被动。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正确的方法,导致“满堂灌”成为“满堂问”。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提问的方式也不意味“一问一答”。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他们设置问题,并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比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简单的情境:我拿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对折并让对称轴两边重合。同时,我让学生们思考“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由于学生们之前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相关的知识,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接下来,我说到:“等腰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亦然,那么,除此之外,等边三角形还有哪些特性呢?”我让学生们拿出等边三角形纸片,并为他们明确探究活動:1.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2.用量角器量出3个角的大小。探究过后,我让学生们结合折纸和测量的结果,总结出等边三角形的特性。最后,我为学生设置了思考问题:3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如果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我让学生们结合探究活动思考这些问题,并给出理由,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先为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再让他们进行探究。同时,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我对他们进行了引导。这样一来,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又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被应用,但实际上,广大师生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缺乏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知识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时,我提前获取了学校周边建筑的平面示意图,将一些学生们熟知的建筑标注在了图上。我指着图说到:“老师在学校门口的位置,少年宫在学校正北5千米的位置上,博物馆在少年宫东6千米的位置。如果大家不知道少年宫的位置,通过老师的描述你们可以找到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很快就给出了答复。我继续提问:“这种描述方式比较繁琐,我们怎样利用数学语言来简化它呢?”接下来,我引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结合图形给学生们讲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然后,我带领学生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让他们学会利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直角坐标系中的建筑位置。同时,我也进行了巡视指导,帮助他们明确相关的概念。最后,我对坐标的概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课下,我布置了实践活动,让他们结合周边建筑的位置,制作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而且还布置了实践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新教学形式,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初级中学,江苏 扬州 225600)

猜你喜欢

直角坐标平行线等腰三角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平行线
《平面直角坐标系》巩固练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中考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特征和应用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