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创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2020-12-23朱祥勇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朱祥勇

摘 要:融创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融创教育理念构建起的学校文化、课程体系、治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能够培养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的社会新型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融创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内涵。落实国家五育并舉教育方针,培养兼具本土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学子,找到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理念的教育现代化实施路径。

关键词:融创教育;校本实践;课程体系

新时代教育到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而融创教育中的“创”正是学校发展的更高追求。融创教育既是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又是一种个性化的办学实践,其终极目标是解决如何培养人,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一、融创教育的内涵与基本认识

内涵:

(一)融创教育是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融。它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制照搬,而是体现创造化的作用,创新化的发展。结合时代文化特点,校本化、生本化的学习运用,为传统优秀文化注入了时代内涵,得到创新性发展。

(二)融创教育是中西方优质文化的相融。本土化学习运用也要坚持守正出新,弘文出新。

(三)融创教育是与儿童生命特性需求相连的教育。它从儿童出发,遵循生命成长的特性与需求,符合教育和儿童的成长规律。既有和融的灵魂,又有创生的活力。

(四)融创教育是与生活相连的教育。学校教育在和生活融通过程中才会找到儿童生长和创造的源泉。

(五)融创教育是与实践体验相连的教育。生命正是在经历实践体验过程中赢得创造源泉。

(六)融创教育是与社会相连的教育。它使学校教育跳出孤岛,破除围墙。让家校、社企、社会资源融合优化,促进一体化,生态化发展。

对融创教育的基本认识:

融创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的校本实践探索;融创教育关注了人的全面发展,回应了新时代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创教育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五育并举的一种育人实践的育人路径,也是一种育人理念,一种育人方式;融创教育的特质:开放性、整体性、融合性、动态性、创新性。

二、融创理念下学校文化逐步形成

融创理念下,新时代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在校园、楼道、班级,目及之处,都会看到融创-生活-学习小贴士,看到关于融创的宣传与展示。教学楼的走廊墙壁已被各个班级“认领”成融创规划墙,上面贴着学生的“学生融创思维导图”,增强了文化育人的效果,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融创教育的氛围。通过民主参与、专家支持,进行了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共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融创教育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融创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在“海纳百川 新华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落实“建现代化、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开创学校的新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定位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设立了“中医药博物馆”,充分考虑了中医药的医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了医学与文化的结合。学生能从中药材标本、药用植物的彩色照片中认识神奇的中药材,了解中医的奥秘和神奇;能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中医药史馆馆内互联网播放展示的资料,让学生知晓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发展与成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实现了教育性、趣味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独特文化,通过药材种植、校本教材编写、社团体验等方式,达到环境育人与文化传承的目标。学校还设立了“书法展览馆”“版画展创馆”,有别具一格的融创体验中心,呈现不同的“融创体验场馆”。

此外,还有版画室、形体练功房、民乐室等特色功能室,“清音社”“民乐社”“小蚂蚁啦啦操队”“蓝精灵话剧社”等特色学生社团初具规模,“十佳歌手大赛”“庆六一及生涯节文艺汇演”“校园写经典画经典大赛”“师生版画作品及绘画展”等文化活动中,学生在经历实践体验过程中赢得创造源泉,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加快了成长步伐。学校民乐、版画等特色项目的影响力逐步扩散,成为成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学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支持。

三、融创理念下课程体系的建构

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始终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通过广泛考察、深入调研,反复修正,按照融创教育整体框架,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将三级课程和学校四类课程进行统整,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和发展。学校着力开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形成了“三级四类N种”的课程体系。课程中比较注重中小融合,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建设无边界课程,落实健全人格,绽放个性的办学追求。为了使课程丰富生动,除了在基础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之外,学校还构建起了专门的融通课程,教师课程开发力会明显得到增强,形成了横向融合课程,综合融合课程等融创教育课程体系。体育老师开发了《艺术体操》和《三球技能》等多套体育校本课程,美术老师开发了《中草药中的美》《中草药版画》等校本课程,数学老师开发了《生活中的逻辑》校本课程。融创选修课程是以社团为基础的清音、科技、合唱、器乐、运动等项目;跨学科的融创主题课程则包括校内融创体验活动、阅读与书法考级、德育课程、寒暑假校外融创体验活动、一年一度学校融创传统活动。

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资源优势,加大了与社会的合作,不断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以“开门办学”的思路,与周围的英特尔、富士康、成飞等企业进行了合作,共建了“科创小发明实践基地”,并开发出诸如“微电子与芯片技术”“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技术”“航天科学与航天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一系列科创类的校本课程。此外,为了拓宽师生的视野,学校利用周边企业众多的优势,定期邀请周边名企管理者做客“融创讲堂”,打通了学校与社会的通道,拓展了学生的社会视野。

四、融创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在推进课堂融创时,学校以目标融通为指向,以学科素养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采取自主、整合、创生的方式,形成了教师和学生融合创生的课堂形态。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依据教学的需要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运用各类信息,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活力、德育学科、课程课堂六方面进行融创,促进学生多维多向多边的学习互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教学中,教师应从语文学科与其他文化融合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文化、设计教学,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比如周敦颐爱的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是否爱莲呢?你们爱它的哪些方面呢?”教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了解莲本身的价值,挖掘出莲藕、莲子、莲花及荷叶在中医中的药用价值,实现语文学科与中医文化、与学生生活实践元素的融合。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领略了理学家周敦颐高洁的精神,而且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增进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项指标的调查数据均较研究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发言倾听、质疑问难、独特见解、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外在表现也较研究前有了明显的改观。

五、融创理念下学校治理体系构建

学校教育中关注人的发展是目的,为了组织与统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各年级段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探索出了扁平化的管理机制,把责权放到基层,激励教师从组织结构上做出改变,促进基层潜能开发,形成以自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校治理体系。

实行学段主管负责制,分三个年段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对九年一贯制教学全程关注、跟踪、体验、实践,实现跨学科的整合融通。

融创教育关注下的学校文化设计、制度设计,离不开学校治理这样一个话题。我校以全面参与的融创学校建设为目标,立体建构起互融互通的“二级六会”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以章程制定与实践为核心,建立一套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起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着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在这样的治理思想下,师生有序、有效参与学校工作,人人都有实现价值的机会。

六、融创教育理念下师生评价体系探索

融创教育理念下,我们遵循“各个有特色,人人能发展”的观念,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构建“多把尺子”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为了加快教师专业的发展步伐,划分成“金苹果教师、红苹果教师、黄苹果教师、青苹果教师”四个类别,通过评价激励,使得教师在教育观念、研究力、课程开发力、总结能力等方面得到转变和提升。在每期一次的师德师风评议中,学生满意度达到98%;在学校“牵线搭桥”与教师自身的勤奋努力下,教师的风格与特色不断突出,以长扬长,动态地打破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融创教育的实施端正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彰显特长、挖掘潜力,我校實行“七彩学生”的评价,在丰富而生动的课程网络中,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得学生在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业监测中,平均成绩逐年上升。

此外,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学科,建立了学科评价标准,让人可看、可考、可量化,然后随机制定抽测手段与测试。

总之,融创教育研究是一项创新性的研究,融创教育的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各类人员的广泛参与,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党政领导、社会各部门的全力支持,既要用宏观的思维进行系统建构,又要脚踏实地进行深入的践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张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学校管理向学校治理的转型[J].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2019(22):108-109.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