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建筑企业混改背景下的财务困境与突围

2020-12-23梁梅芳

时代经贸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财务管理

梁梅芳

【摘 要】国有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国有资本活力,实现资本价值增值,扩大企业资产规模的重要途径。在混改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使财务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本文分析探讨了国有建筑企业混改背景下的财务困境与突围之道,期望对助力国有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而言,企业在混改背景下面临着一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资产重组和财务监督等方面,亟需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转型升级,以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激发国有建筑企业的资本活力。

二、国有建筑企业混改背景下的财务困境

(一)财务制度困境

混改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财务制度差异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国有建筑企业在开放和分散持股及控制权的过程中,仍然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一般情况下国有建筑企业会继续执行混改之前的财务制度,并要求非国有资本主体也执行这一财务制度。然而,由于非国有资本主体本身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财务制度,在短期内很难执国有建筑企业的财务制度,所以导致国有建筑企业混改后出现并行多种财务制度的情况,易引发财务管理体制混乱,阻碍国有建筑企业发展。

(二)财务管理模式困境

国有资本主体与非国有资本主体在财务管理理念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使得两者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增加了两大主体财务管理统一的难度。在混改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中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国有建筑企业混改前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兼顾政治责任、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而非国有资本则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所以,在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运作后,对国有资本主体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很难从财务管理理念、目标和方法上统一财务管理模式,易使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财务困境。

(三)资产重组利用困境

国有建筑企业在多年来的发展中积累了大规模的资本,在混改背景下,随着非国有资本的进入,使得原本资本规模较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本梳理与管理问题。为了发挥出混合所有制中不同资本类型的最大化效益,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深入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明确资本类型,开展资本评估,这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量和资本管理的难度。同时,在资产清查与评估中,国有建筑企业要根据不同资本的性质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加之混改之后很难准确界定资产类型,所以会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在此情况之下,国有建筑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顺利完成资产重组,导致企业可能面临着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

(四)财务监督困境

在混改之前,国有建筑企业原有财务体制中的财务监督机制发挥着一定的监控作用,能够满足对企业国有资产活动的有效监管。但是,在混改之后,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变革,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尤其在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滞后于混改步伐的情况下,企业若仍然沿用以往的财务监督机制,则有可能难以满足对非国有资本运作的监管要求,出现监管疏漏或监管不配套等问题。此外,混改背景下还有可能给国有建筑企业带来非国有资本粉饰财务报表的操作空间,增加了财务监督的工作难度,若财务监督未能及时识别财务数据信息失真问题,则会对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国有建筑企业混改背景下的突围之道

(一)重塑财务制度

国有建筑企业在混改背景下要对财务制度进行重塑,使财务制度与企业产权结构、战略发展相适应,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国有建筑企业要及时确认混合所有制下的产权、股权问题,从财务制度上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兼容并蓄,促使两者和谐融合,为执行新财务制度打下基础。具体建议如下:其一,优化财务制度顶层设计。国有建筑企业要从混改后的战略发展高度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对财务机构组织设置、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财务管理工具、财务审计评估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使财务制度更加系统化。其二,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国有建筑企业混改后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出资人的利益,处理好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的利益关系,将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作为财务制度重塑的重点,在收益分配、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非国有资本投资者相应的权利,从而促进国有建筑企业良性运行发展。其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有建筑企业应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确定职业经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由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一切财务活动,有效解决混改后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混乱问题。

(二)统一财务管理模式

建筑国有企业在混改背景下要掌握不同性质资本在财务管理理念、目标和模式上的异同,找寻统一财务管理的突破口,使更新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得到不同性质资本主体的认可。具体建议如下:其一,统一财务管理理念。国有建筑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混合所有制下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通过集体讨论表决,确定财务管理核心理念,并对核心理念的適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剔除极端的思想,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理念。其二,加强资产管理。国有建筑企业可委托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完善资产流动的审批程序,避免在混改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其三,建立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国有建筑企业要优化债务结构,加强对投资、融资、担保等资金活动的管控,严格执行财务决策程序,对重大财务决策进行风险评估,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强化资本管控

在混改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要清查资产,准确界定不同性质的资本,加强资本管控,促进资本不断增值。具体建议如下:其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国有建筑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部资金都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内,编制高质量的财务预算,规范财务预算运行,为资本运作提供数据支撑。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要解决资本类型复杂的问题,要求各类型资本运作都要执行财务预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二,优化股权结构。国有建筑企业在混改中可采用“倒三七”的股权结构,持有70%的公司股份,剩余30%股份由民营企业及其他投资者分摊,既可以保证国有建筑企业的控制权,又可以注入非国有资本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其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建筑企业要在混改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对不同类型资本的管控,使各类资本的利益主体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建筑企业应选出能够代表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以及职工群体利益的董事,调整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避免出现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情况。其四,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国有建筑企业可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准许优秀员工持有企业股份,或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向经营者、骨干技术人才分配股份,使员工享受到企业混改红利,积极参与到混改后的企业经营发展中,依托现有资本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四)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在混改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要创新财务内部监督机制,使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特点相匹配,进一步强化建筑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牢固构造企业财务安全防线。国有建筑企业要引入先进的监管理念,采用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提高财务监督成效。具体建议如下:其一,构建协同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可建立起财务监督与绩效考核协同运作机制,在财务监督中引入绩效理念,制定财务监督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财务监督职责、目标和考核指标,促进财务监督向精细化、可量化的方向发展。其二,制定激励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应建立起财务监督激励机制,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和约束财务监督部门、监督人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全面监督企业内部财务活动运行情况。其三,发挥独立董事职能。国有建筑企业应设置独立董事,由独立董事负责监督股东的行为,避免股东过度干涉企业经营管理。

四、结论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国有建筑企业混改过程中,必须将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通过重塑财务制度,统一财务管理模式,强化资本管控以及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从而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体制转型升级,从而不断提高国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有建筑企业顺利度过改革关键时期。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参考文献:

[1]汤健,邓文伟.基于DPSIR模型的资源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7(1).

[2]蒋卫华.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绩效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

[3]王婧,单宜思.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股权特征文献综述[J].时代经贸,2018(29).

[4]陈俊龙,汤吉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与国有股最优比例——基于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1).

猜你喜欢

国有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建筑企业党务思想政工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对策
国有建筑企业政工工作新形势下的探讨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