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的实践探讨
2020-12-23傅殿群
傅殿群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对于环境治理问题的愈发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复垦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强烈重视。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新泰地区工矿废弃地复垦措施的介绍,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进行了简要的经验总结,希望为全国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我国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历史遗留;工矿废地;实践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土地供给瓶颈、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遗留工矿弃废地的环境保护与重新合理利用是当今社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建筑相关企业如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工矿弃废地的地质污染问题,是引发各类环境问题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废弃时间长、以及各种不确定的形成原因,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的质量改善需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跟踪监测工作就尤为重要。在近些年来,由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概念的不断提出并且深入人心,政府以及个体企业,对于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开始卓有成效。工矿废弃地的各种危害问题也被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将弃地变废为宝,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治理,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思路。
一、工矿废弃地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
(一)土地资源浪费
大部分采石场矿坑工矿弃地地表覆盖层为花岗岩强风化壳层,自然状况下矿区降雨充足,整个工矿区废弃地表层腐殖土层灭失,采剥区强风化层或半风化层裸露;由于常年经受雨水的侵蚀,浸矿池内土壤受到酸性电解质液的浸染,呈现较强的酸性,经过长年的风化和雨水冲刷,其周边土地也受到污染;尾砂堆积物在水流作用下,沿区内沟谷漫流,土地无法有效利用,植被生长困难。对于表层土地以及内层土地,强酸性的容积水导致土壤变性,不利于任何植物或是任何生命的生长,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土壤侵蚀、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
工矿区一般地处低缓丘陵区,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表土剥离后的土壤抵抗雨水冲刷能力弱,在雨季时土层受湿膨胀,旱季时土壤水分蒸发收缩,干湿交替,土壤侵蚀现象严重。部分采石场等工矿区一般位于石灰岩山体附近,由于石材资源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部分山体开采从而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雨后容易迅速产生径流,使得矿区周边泥石流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这两类次生地质灾害的面状发育特征,其不良影响已经蔓延到了矿区周边的原生地质环境。工矿区废弃地地质不断恶化以及向周边蔓延的势头会随着搁置时间的流逝而成指数不断增长。
(三)地形地貌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恶劣
工矿废弃地由于地处偏远,土层薄,深沟高坡,不宜各种果园以及各种农作物生长,往往成为当地村民抛弃垃圾的场所,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二、新泰市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的实践
在对新泰市工矿废弃地复垦的过程中,大批的机械和工人往来穿梭,破碎危石、整修石堰、复垦耕地都在不断加速进行。政府和人民群众全身心的致力于废弃地的改造过程,这得益于党的好的方针政策的指引。随着工程的日益推进,昔日的废弃地和破损荒山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自从2017年以来,新泰市把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作为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重要举措,共设立项目36个,治理面积238.4公顷,新增耕地228.5公顷,计划投资1.37亿元,在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拓展土地利用布局空间,保障发展用地需求。而典型例子新泰市龙廷镇崇本庄项目是首次采用"工矿废弃地复垦+破损山体治理"的方式,对项目整体进行综合立项,一体化设计、立体化治理、系统化修复,成功实现了修山、治污、增绿与整地的和谐统一。秉承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新泰市统筹财政资金560万元,于2018年6月份启动了崇本莊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及破损山体治理项目。项目主要实施五项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修筑石堰近5000米、客土回填3.6万立方米,复垦耕地90亩。灌溉排水工程,新打深216米机井一眼,新建井房、蓄水池各一座,并修建输水管道、排水沟和截流沟。道路工程,修建风化岩生产路2条共计710米。立面治理工程,破损山体上部消除危岩,建设绿化平台,下部采用续坡方式,在坡面建设混凝土网格梁,覆土、植草等。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绿化平台和山体边坡底部种植侧柏和爬山虎,完成山体复绿。如今,在项目现场放眼望去,原本地势起伏、坑洼不平的废弃采石场已变成了错落有致的片片梯田。而通过灌排、田间道路以及土地平整等工程的实施,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通过后续农业生产,增施有机肥,可加速土壤改良,促进农田生态良性循环,对维护和改善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发展多种作物种植将起到积极影响。同时,通过修复破损山体地貌景观,续坡覆土,提高植被覆盖率,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泰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从新泰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
(一)对立项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可结合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落实非煤矿山整治方案的要求,对现有工矿废弃地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相关调查成果可继续以专项实施规划的形式进行体现。鼓励地方政府将废弃采矿用地图斑周边因先前采矿活动造成的损毁区域一并纳入工矿复垦利用项目进行实施,验收时单独标注一并纳入实施区域的地类面积,从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奖补。
(二)强化对复垦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监管
复垦中使用客土的,应对土源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客土的土壤结构与理化性质与项目区复垦地块相近。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实施前应在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等的基础上,会同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土壤污染补充调查与评价,采取针对性地污染防控措施。并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检测作为申请验收的必备环节,明确要求复垦土地的质量应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等标准,否则不予通过验收。
(三)加大政策供给力度
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新要求,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特别应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方向和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招投标,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对社会资本注入进行规范和监管,明确社会资本参与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利益分配方式,避免出现自然资源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结语
在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城市形象,阻碍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的文明建设。工矿废弃地的绿化治理,对后期进行整个地区的建设发展有很大帮助,政府与企业群众携起手来努力将废弃地变废为宝,利用各种治理理念,使之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均衡的有用之地。本文以新泰地区对于工矿废弃地的改造过程为例,阐述了废弃矿坑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针对具体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了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工矿废弃地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参考。对工矿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一定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治理了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推动了经济发展,在回报自然的同时也会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这便是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在汲取的同时不忘回馈。
(山东省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新泰 271200)
参考文献:
[1]王成.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及对策分析—— 以重庆市永川区為例[J].农业与技术,2019,39(22).
[2]周妍,罗明,周旭,等.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跟踪监测方案制定方法与实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12).
[3]乔永鑫,夏军,刘旭军.浅谈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J].环球市场,2017,0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