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启示

2020-12-23潘苹阎瑞霞

当代农村财经 2020年8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乡村振兴战略

潘苹 阎瑞霞

摘要:乡村振兴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模式的经验,寻找各国乡村发展模式的优势弥补我国的不足,本文主要借鉴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法国“农村改革”、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等乡村发展模式,虽然各国国情制度存在差异,农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基于农业发展的乡村建设都具有共性,可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经济 乡村模式

一、国外典型乡村发展模式

(一)日本的“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振兴乡村经济

因地制宜型模式以日本“一村一品”模式最为典型,是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保持本地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每个村子的居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建设家乡,促进乡村社会可持续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为加快社会的发展速度,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倾斜政策,着眼于城市工业的发展,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以迅速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1]。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必然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为振兴乡村,率先倡导推行造村运动,该运动坚持三大原则: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造村运动受到政府的青睐并得到大力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特色建立适合地区发展的特色乡村模式,从而形成举世闻名的“一村一品”。

第一,日本政府立足自身发展特色,通过对传统工艺品、农林水产品、加工品等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性产品譬如:甘甜可口的温室橘子、品质优良的香菇、牛肉、麦烧酒等。第二,日本政府积极引导予以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以配合,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引导和服务,不断开拓市场,中央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共同促进日本农业现代化。第三,日本农协组织保障,提供服务。各级农协提供信息供需、市场销售、信贷保险、人才培养等服务,保障产品市场的有序运行。第四,培养人才面向未来。日本政府开设人才培训班,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通过文艺活动,营造文化氛围。第五,深化加工打造品牌。日本在“一村一品”运动中,重视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注重品牌宣传,严格把控农产品加工环节,扩大产品影响,占领市场。

(二)法国“农村改革”,促进乡村综合发展

综合发展模式以法国农村改革最为典型,指通过集中化、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农村建设方式,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从而促进乡村综合发展。法国的农村改革体现为“一体化农业+领土整治”。“一体化农业”是建立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工商业资本家和农民使用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将农业及同农业相关的工商业、交通、信贷等部门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体化农业”的实施可以使农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汇聚在一起,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推动农业建设,并支持和反哺农业。

法国为发展“一体化农业”出台了土地整治的相关法律,支持和发展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法国的“一体化农业”改革和领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高度重视采用综合方式,如财政支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方式相结合,以支持农村建设和促进乡村社会的整治,不断缩小法国城乡差距,使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与预期目标达到一致水平,促进法国乡村模式迅速发展。

(三)德国“村庄更新”,循序渐进加强乡村治理

循序渐进型模式以德国“村庄更新”最為典型。“村庄更新”是将乡村治理视为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来规范和指导农村改革,逐步促进乡村的发展与繁荣。

德国乡村治理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村庄更新”是德国政府倡导支持的。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法律保障德国的“村庄更新”模式发展,1936颁布《帝国土地改革法》规划农村土地建设、生产用地和荒地。1954年明确提出“村庄更新”的概念。同年颁布《土地整治法》,提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促进乡村建设。随后德国的“村庄更新”发展计划在巴登威滕堡州和巴伐利亚州相继出台。1976年德国在保持农村社会环境的独特优势基础上,首次将“村庄更新”在修订后的《土地整治法》提出,从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乡村社会环境。“村庄更新”在20世纪90年代融合科学生态发展元素,将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提升到与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并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很长,但其价值和影响却深远流长。对于乡村治理而言,村庄的循序渐进发展可以使农村更具活力和特色。

(四)韩国“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夯实基础设施

自主协同模式以韩国“新村运动”最为典型,大力支持政府与农民自主相结合,降低成本来促进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共同促进和实现农村治理的目标。

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发起了“新村运动”。第一,为改善乡村面貌,全国范围内积极修建基础设施,涵盖公路修缮、住房条件改善、环境整治、建筑改造等方面。第二,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开展相关教育讲座,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第三,大面积绿化规划,保护大自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推进山地绿化、森林防火、耕地整治等计划的执行。第四,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五)荷兰“农地整理”,精简集约重塑乡村景观

1954年荷兰颁布第三《土地整理法》和《空间规划法》,规定除农业生产外,如自然保护、休闲娱乐、村庄改造、改善景观等乡村景观规划受到法律保护。

荷兰政府在1970年后重新制定了农业土地整理的目标。政府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农用土地,避免土地零散化,从单一目标发展转变为多目标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保护了自然环境、发展了乡村旅游、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农地整理”,荷兰乡村不仅拥有良好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而且拥有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日益改善的农民生活条件。

二、国外乡村模式经验借鉴

(一)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经验借鉴

日本因地制宜乡村发展模式重视地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传统资源,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创新地区品牌。由于农村发展长期缺乏标准的乡村治理模式。因此,采用因地制宜的乡村治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二)法国综合发展型模式经验借鉴

法国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离不开各部门的自主协调和相互联系,通过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完善合作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学习国家科学指导精神,整合部门资源,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共同促进法国乡村社会发展。

(三)德国循序渐进型模式经验借鉴

德国循序渐进乡村发展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制度框架体系,重视宏观乡村经济规划和综合治理,不断调整治理目标和手段,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

(四)韩国自主协同型模式经验借鉴

韩国自主协同乡村治理模式能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改革农村有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缺乏经濟收入,生活质量低,通过自主协同型乡村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贫困现状。

(五)荷兰精简集约型模式经验借鉴

精简集约型乡村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集约化耕作和对农村地区的多种方式精简利用来获得大规模专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方面,精简集约乡村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保护环境,提高资源运用率。另一方面,它也实现了乡村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启示

(一)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要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不仅局限于乡村经济振兴或工业发展,还包括促进文化、环境、资源和人的全面发展。一是重视乡村战略中传统村庄的地位。我国的村庄不论其规模如何,都有悠久的历史,不亚于世界各国。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评估标准,明确村庄适合人居的“文化定义和取向”,重新焕发文化生机。传统的农村社区需要修缮农村建筑,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完善农村现代化宜居功能。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打通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就业机会。三是鼓励农村发展多种产业功能,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直接融合。

(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振兴立法体系

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完善立法体系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我国乡村振兴立法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立法经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进行。首先,《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提出符合乡村振兴时代发展要求。目前,在农村地区共制定了15部有效法律,28部行政法规,148部部门规章和600多部地方农业法规规章。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的依据是农业农村法律体系的建立,该法律体系以《农业法》为核心[2]。但是,这些法规大多集中在产业发展上,而关于乡村发展的法规仍然缺乏。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要达到总体要求需要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建立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多种制度体系。其次,加快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倾斜,以确保投入和措施到位。政府要提供财政支持,将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金融投资予以经济补贴,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立法,保证财政支持的安全[3]。最后,将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运转纳入立法体系,从而完善整个乡村振兴的立法体系[4]。

(三)重视农民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修养。首先,重视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建设农村体育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改善农村住宿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确保农村儿童可以接受高等教育[5]。政府和社会团队举办农民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并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其次,不断创造农村的就业机会,鼓励相关专业领域的毕业生投身于农村创业,培养一批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开设相关培训讲座,增加农民的农业知识。最后,明确农村技术员的培训评估标准,对培养计划期满的农民实行考核,不断调整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确保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

(四)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行农村振兴政策引导

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视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起着支持和指导作用。首先,明确政府在农业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贷保险等方面的职责,划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作用[6]。税收是调节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所有国家都为农业就业人口制定了特殊的征收程序、优惠税率和减免额。我国不妨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并通过征税或减免措施来保障农民的收入。最后,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农村公共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雨东,汪涛,王德平.日本乡村振兴运动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农业科学,2019,23(05):4-7.

[2]朱红根,宋成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20(03): 4-11+27.

[3]周智学.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当代农村财经,2018(08):29-31.

[4]高强.乡村振兴的立法考量: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9(08):10-16.

[5]黄季焜,陈丘.农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06):709-716.

[6]罗屹,武拉平.乡村振兴阶段的农业支持政策调整:国际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20(03):123-130.

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Rural Revitalization

Pan Ping,Yan Ruixia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201620,China)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strategy on October 18, 2017. 2019 is the key year for the 16th consecutive year of the Central Document No. 1 to focus on the“three rural issues”. The priority of the“three rural issues”reflects our partys deep concern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rmers. This year is a period of decisive vict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shortcomings and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decisive period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r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any countries have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ue to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and inadequate system guarantee system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to fi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s of various countrie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this country. Rural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the“new village movement”, the French“rural reform”, the German“village renewal”, and the Dutch“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the level of rural development is uneven, r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t ha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economy, rural model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凌玉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构建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