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实训教学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2-23吕茵梅
吕茵梅
【摘 要】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会计教育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训教学是关键的一环,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发展,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实训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以后无法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鉴于此,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探究了基于会计实训教学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以供相关同仁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实训教学;实训基地
人才是现代化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就对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可以意识到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缺陷,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与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应该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完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實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其职业生涯健康和谐发展。
一、实训教学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会计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如果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会影响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所以,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对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去回顾学过的理论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训中加深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会计教材的选择中,关于实际操作的内容相对较少,只是简单描述了如何编制报表、填制凭证等,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还是无法独立完成基本的业务操作。可见,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强化教师业务水平
现如今,高校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有很多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十分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是,会计学毕竟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应用性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教学还要有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以及教师自身实践经历不足的原因,使得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高校设立实训课程,就可以引起教师对实训教学的重视,自觉投入到实践课程的研究学习中去,并且会积极寻找一些实践机会,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升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控教学方向。
(三)帮助企业优选人才
以目前企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来看,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与基本业务操作,还要具备较强的财务软件、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同时了解法律、经济方面的知识。高校开设会计类的实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可以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优选人才,最大化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学生可以在会计实训课程中的获得实践经验,企业也不用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培养新员工。
二、基于实训教学的会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实训教学时间有限,模式单一
从现阶段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的开展状况来看,主要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即手工账与电算化上机。在课时的安排上,每周基本不超过两次,每学期实训课程的课时最多只有64学时。为了可以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会在学生大三的时候开设,一般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即将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开设实训课程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实训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先进行一学期的手工模拟实训课程,包括登记账簿、各类凭证的填制和编制财务报表。接下来进行电算化实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记账。不过实训教学中教师很少会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导致学生无法体验与理解实际会计工作中职责分离、角色分工等问。另外,会计分类比较多,除了财务会计以外,还有管理会计、审计、纳税筹划等,这些在实训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二)“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
高校要想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主要是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还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能够有效把握当前行业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但是,这类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比较稀缺,很多年轻教师基本是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年龄较大的教师对新事物的学习又比较慢,无法及时掌握当下会计工作中的一些要点,就会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三)实训基地形式主义
对企业而言,财务信息数据属于机密,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接收一些实习的学生,尤其是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学生,大多数只是为了丰富简历。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对在校实习生都不是很信任。即便学校与企业之间有合作,会接收一部分的会计专业学生,但并不会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真正的财务工作,甚至很多工作对财务知识储备都没有要求,如复印打印材料、贴发票等。虽然他们可以看到企业员工是如何进行业务操作的,但与自己动手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实训就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并不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带来多少积极影响。
三、基于实训教学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高校应该基于行业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置合理的实训课程,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实训的内容应该以制造类企业为主,毕竟这类企业是比较常见,当然也要安排其他类型企业的实训内容,如行政职业单位、金融银行等。由于会计行业分工越来越明细化,所以要尽可能去涉及更多的实训分支,如房企、建筑业的会计实训等。考虑到实训课程的课时有限,高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来进行选择,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实训基地重视与落实
众所周知,会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所以,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要注重考虑到实训教学,而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就是可以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可以在实习中明确自身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提前适应工作氛围与节奏,这样才能保证自身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由于财务数据资料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一般不会让实习生去接触,导致校外实训基地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很多学生的实习变成了打杂。所以,高校就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加强与当地优秀企业的合作。如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到学校实训教学中进行指导,与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对企业而言,他们可以优先接触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来进行针对性培训,充实自己的人才储备,并节省了会计实训类的相关培训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是影响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都是理论指导能力强,实践经历不足,无法对实训课程进行创新与优化,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所以,高校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知识厚度与学历高度,另一方面则是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让教师可以到企业中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还可以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会计主管等到学校进行讲座,与教师一起探讨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为高校会计实训课程提供教学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积极转变推进教学改革,优化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人才培养来说,高校必须注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对此,在高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将优化实训教学模式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整合,以此来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参考文献:
[1]赵聚辉, 黄诗华, 李岩. 基于会计实训教学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經济研究导刊, 2019.
[2]唐欣, 康健. 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财会学习, 2016.
[3]李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r—基于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J]. 科技资讯, 2018.
[4]胡丹, 张琴.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J]. 新会计,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