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2020-12-23张亚楠
张亚楠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本身不仅要体现在知识水平的提高上,更要体现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人文素质,更注重人内在的精神品格。以《心中那盏灯》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质 教学目标 精神
一、《心中那盏灯》人文素质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需求而定,通过分析而找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优良的教学目的。本文更加注重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渗透。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所采用的声情并茂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式的教学过程等,都体现出了这一点。
二、人文素质教学目标
通过《心中那盏灯》的教学目标得知,教师要采用纵横交错的三维目标去有意识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始末,将目标制定依据放在与心理、生理平衡的水平线上去加以考量,并且在教学目标编写方法中要采用ABCD表述方法。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加以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阅读找寻里面的关键词汇、生字,并且在分角色的阅读中去领悟文章中关于父亲制作冰灯时的动态词汇描写,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从表面的刻画深入到心理刻画,能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点滴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与讨论空间,而不能决断式的去掌控,去设计。
三、人文素质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看,在《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寻找到学生当下所感兴趣的点,注重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年龄特点。其次,挖掘教材,将教材中及相关内容的图文进行搜集,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听,还能看,进而渗透人文素质内容。通过多媒体创设文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情感的满足。再次,结合老师自身,去引导学生也要讲出自己再生活中的感悟与生活点滴,创建现实性的情感教育與人文关怀。
四、人文素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有指向性地去制定一些内容或问题情境,从而形成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师搜集材料,创建情境,来搭建起情感的支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情感关怀,使学生在图片中,在音乐中,在故事中,去感悟文中的父爱,再由此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的点滴,从而寻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并能将这份情感共鸣进行勇敢地表达。引发出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上升到人性、博爱,并能主动地联系生活实践中去,由此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学。
五、人文素质教学过程
在人文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注意互动性的环节。例如,在文中,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学习,去进行感悟。那么,作为教师也应通过分享自身的点滴与生活感悟,来与学生共同探讨,以这种师生间共同的对话与生活实际的分享来使学生明白,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应是真实的,要懂得感恩的,无论是谁,都应如此。通过创设情境中的图文,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能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师也应在换位思中,来注重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的特点,着重去把握其中的度,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意识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从而达到灵活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灌输性的教学模式。
六、人文素质教学媒介
《心中那盏灯》的教学方式引入了多媒体,多媒体多维现代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手段,的确能更加吸引学生。但要把握其中的度,感情的充沛并不完全依赖于媒介,照本宣科式地观看与讲解是要付出更多的专注力的代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入多媒体,不要忽略老师的引导性作用,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中带着兴趣去领悟,由此强化学生对文章的记忆。然而,作为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的魅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多媒体不能够达到的。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人文素质教学案例评价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汉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汉字去体味中国的文化。而学习一篇文章,也不仅仅是能够流畅地进行阅读就行了,要能够抓住文中人文素质的关键点,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去感悟一些东西。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设定基本符合学生当下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通过该教学模式的设定,学生也能够主动地参与,还能积极地回答问题,投身于学习的情境中,这是非常难的。在语文学习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贯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带有针对性的去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自我表述中所表露出的问题,然后去有意识地逐一解决。在激励与赞许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高素质情怀与感恩的心理。教师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同时,激起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的情感共鸣,由此引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傅春燕.如何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8,(3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