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小学生“微作文”实践

2020-12-23王晓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微作文拓展延伸互联网+

王晓蓉

【摘要】“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小学“微作文”的阅读及选材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宽泛;“微作文”的写作变得更为自由,真正做到了“吾手写吾心”;“微作文”的呈现、修改和拓展变得更为宽阔,更为高效。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引领学生多元阅读,生动写作,深远扩展,以此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写作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互联网+” 微作文 阅读选材 自由表达 拓展延伸

毋庸置疑,“微作文”因为“微小、及时、高效”而颇受师生青睐。这样的一种新型语言实践活动,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摇曳生姿。的确,“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微作文”的素材来源更加多样而丰富,其写作过程也变得轻松而高效,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言语丰富过程既显得意蕴十足,又显得余味无穷。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高效利用“互联网+”的问题。

一、阅读及选材:一种师生窃喜的趋势

无疑,借助“互联网+”,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宽泛,而这正是微作文能够盛行不衰的原因之一。长篇阅读、硬性阅读和规定阅读,既没有阅读“市场”,也没有阅读生机。而随时随地的“微阅读”带给学生的是轻松,是没有负担的愉悦,是多样化的载体中的信息的互动,因而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更能收获到点点滴滴的阅读的精彩和享受。

例如,通过QQ或微信平台快速浏览一些有意义的短文、信息或热点,如永昌三小“童话妆点美丽校园,优雅雪人喜迎新年”的师生创意堆雪人活动,“行人轻轻走,小草微微笑。”“闪闪发光的课间十分钟”……这里的浏览既是一种微阅读,也是一种微素材积累;这样的阅读及选材,随时、随地、尽兴,当断可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不做硬性规定,不受成人的左右。

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与自己的“微作文”主题。这个主题必须是学生喜欢的,是有感而发的,是符合学生内心实际的,是“吾手写吾心”“吾口表吾情”。比如,“爸爸,别逼着我学琴了。”“我想成为最棒的自己。”“点与生活。”“亮晶晶的童年”……实践证明,因为“互联网+”而打开的阅读和选材的版图愈广,孩子们愈能进行率真、自由和精彩的主题确定。这样的一种师生窃喜的趋势特别有利于学生“微作文”的兴趣、热情和创造力的喷涌。

二、創作及呈现: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

选材之后,真实自由的创作不可或缺。以往,在纸质上先打底稿,然后修改,最后抄到正式的作文本上,其过程繁琐、麻烦而费时低效。而现在,孩子们借助“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随性进行“微写作”,在短时内完成了言语实践活动,减少了很多无用的、费时的的环节,即节时又高效,在生机盎然中完成了对言语的构建、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何乐而不为呢?

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或QQ等平台进行“微写作”,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手写“微写作”;可以在精彩的辩论赛后进行“微写作”,也可以在课初5分钟演讲后进行“微写作”。

微作文写好后,可以随时在教室的某一个墙面上呈现,可以出一个“微作文”集子,可以拍照片发布在QQ家长群或微信家长群。挑选其中的优作品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可以发表在博客等网站中——这既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又是一个立体呈现的舞台,所以,学生对此的投入、热情也就日渐高涨,“微作文”的精彩、厚重和摇曳生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修改及拓展:一方生机盎然的天地

新的技术支撑下,“微作文”写好后其修改及拓展变得与以往不同。过去,极少数可以面批,极少数作文当作范文进行朗读。而现在,很多人的“微作文”都有“上上镜”的机会。一方面,“微作文”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其修改变得轻松而高效;另一方面,“微作文”不因为“微”而“短暂”,相反,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例如,可以把已经写好的“微作文”通过教育云平台呈现在大屏幕上进行欣赏和修改。欣赏时,可以利用新技术中的“放大、缩小、随意拖曳、声光色俱全”等特点,全面、立体、逼真地欣赏其中精彩的篇幅、段落或句子。因为“+”,欣赏更加深入;因为“+”,印象更加深刻;因为“+”,对比更加鲜明。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大屏幕上进行修改,可以直接把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并列呈现在一起,让学生更细微地对比其“干瘪”与“丰富”、“陈旧”与“新颖”、“拧巴”与“流畅”,其中的“删减、增加、换词”等修改细节,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同学欣赏、比较和反思。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引领学生多元阅读,生动写作,深远扩展,以此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写作生命和精神生命。

参考文献:

[1]陈彬.“小题大做”,开展“微写作”教学活动[J].语文知识,2016,(19):88.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微作文”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650。

猜你喜欢

微作文拓展延伸互联网+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