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在PCI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20-12-23朱其行印建荣于春强
朱其行 印建荣 于春强
【摘要】 目的 分析脑钠肽(BNP)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9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37例)、三支病变组(32例)。三组患者均行PCI, PCI术前及术后3、30 d检测BNP水平, 比较三组患者术前BNP水平;比较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 BNP水平。结果 术前, 单支病变组BNP水平为(70±46)pg/ml, 双支病变组为(110±68)pg/ml, 三支病变组为(145±70)pg/ml。三支病变组BNP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 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前BNP水平为(113±53)pg/ml, 术后3 d为(183±97)pg/ml, 术后30 d为(56±42)pg/ml。术后30 d, 患者BNP水平低于术后3 d、术前, 术后3 d高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一定的关联, 行PCI后BNP水平有所改善, 可将其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研究指标加以重视。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不稳定型心绞痛;脑钠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18
在目前,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诱发率不断上升。血清BNP是临床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一点已经在国内外诸多文献加以确定[1]。在临床实践中, 可以看出BNP能够对各种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 患者很容易诱发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然而在实践中发现, 也有部分患者不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如果没有诊断准确, 在治疗工作的开展中也会存在缺失。因此, 在临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干预时, 必须要先确定其是否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现象, 以保证其在发生心肌梗死之前, 就能够得到良好地治疗, 控制病情, 降低该种后果的诱发可能。尤其是在当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量骤增, 对于这类患者的病情诊断与干预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本院临床工作中,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冠脉造影对其进行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 从而确定患者的血管内狭窄状况, 并针对性的开展治疗工作, 降低介入术实施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作者结合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就其运用PCI后来对其BNP水平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其均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均行PCI。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37例)、三支病变组(32例)。单支病变组中, 男12例, 女9例;年龄56~72岁, 平均年龄(66.23±6.53)岁。双支病变组中, 男23例, 女14例;年龄55~73岁, 平均年龄(66.28±6.92)岁。三支病变组中, 男17例, 女15例;年龄54~74岁, 平均年龄(66.92±6.52)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射血分数>50%[2];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符合PCI的实施指征;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诊断标准 单支病变:患者存在1支血管内径狭窄≥50%;双支病变:患者存在2支血管内径狭窄>70%(或者左主干狭窄>50%);三支病变:患者至少存在3支血管内径狭窄。
1. 4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 选用血管造影机(西门子artis zee floorⅡ、飞利浦FD20)来对其进行冠脉造影。其具体操作为:对患者行右侧腹股沟区域、右桡动脉局部麻醉后, 选取患者的股动脉或者桡动脉进行穿刺, 并置入6F桡动脉鞘。然后, 注入2000 U的肝素, 对患者进行左、右冠脉造影。在左侧冠脉造影后, 使用后前位、右前斜加头位、左前斜加头位、右前斜加足位、左前斜加足位五个区域投照体位。右冠脉造影对患者的左前斜和右前斜2个区域进行投照。根据冠脉情况, 对投照体位进行调整。在术中需要多采取生理记录仪监测主动脉内压与心电图检查, 并对其加以记录。在发现动脉压异常或者心电图变化时, 必须要及时告知医师, 并且采取处理措施。以直径法对患者的病变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造影结果要由专业的心内科医师2人以上来进行分析和确定。三组患者均行PCI, 均需要在行PCI术前及术后3、30 d抽取静脉血2 ml, 然后以固相免疫放射法对BNP水平进行检测。
1. 5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术前BNP水平;比较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 BNP水平。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术前BNP水平比较 术前, 单支病变组BNP水平为(70±46)pg/ml, 双支病变组为(110±68)pg/ml, 三支病變组为(145±70)pg/ml。三支病变组BNP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 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 BNP水平比较 全部患者术前BNP水平为(113±53)pg/ml, 术后3 d为(183±97)pg/ml, 术后30 d为(56±42)pg/ml。术后30 d, 患者BNP水平低于术后3 d、术前, 术后3 d高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基础性疾病覆盖面扩大的状况下,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诱发率逐渐上升。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临床典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其多是冠心病的症状之一。该种疾病存在后, 患者的冠脉会存在明显的狭窄、痉挛等现象, 心功能严重缺失。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随着病程的延长, 患者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发生突然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重视度较高。
3. 2 BNP BNP是钠尿肽族中的一种物质, 其包含了32个氨基酸的多肽类激素[3]。广泛分布在机体的多个组织之中, 例如脑部、脊髓、心脏与肺部等, 其中, 以心、脑中的含量最高。且在相关研究中指出, 个体左心室的BNP含量尤其高。BNP是一种具有利尿、扩张血管、抑制醛固醇分泌、交感神经活性等物质, 其多是由心肌细胞合成, 在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 患者会出现心室扩大或者心脏压力负荷增加时, BNP能够进入心血管系统, 从而发挥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指出, BN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肺动脉压、左心室内压等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 心输出量与患者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4]。因此,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 必须要及时对BNP进行检测, 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临床实验中发现, 低氧会导致心室肌细胞中的心钠肽(ANP)和BNP的释放产生刺激作用。对冠脉造影呈阳性的心绞痛患者和正常患者进行观察, 可以看出, 存在急性心肌灌注缺损的患者其较为严重。在运动高峰期, 患者的BNP水平与缺血的严重状况存在一定的联系[5]。因此, 可以认为, 心肌缺血会导致BNP水平增加, BNP水平的高低与心肌缺血状况相关。
3. 3 研究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 共有9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其均符合PCI的实施指征, 且运用该种术式加以治疗。在造影检查中发现, 患者的冠脉内径狭窄病变存在一定的差异, 即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从术前对BNP的检测可以看出, 三支病变组患者的BNP水平最高, 其次是双支病变组, 最后是单支病变组。即患者的冠脉内径狭窄越为严重, 则患者的BNP越高[6]。同时, 在术后3 d内, 患者的BNP水平大幅度提高, 这可能与PCI实施的过程中, 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等现象加剧存在一定的联系[7]。同时, 患者术后30 d对其BNP水平进行检测, 其相较于术前与术后3 d均有降低, 且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心肌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关系。当然, 在实践中, BNP水平的升高机制尚未明确。尤其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患者, 其BNP水平的升高与心肌缺血发作时, 导致的局部心肌张力增加存在一定的关系[8]。部分研究者认为, 这与心肌缺血所致的炎性因子異常存在联系。可以认为, PCI的实施虽然能够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 但是, 在病变不同的状况下, 患者的PCI实施效果也会受到限制。以BNP水平的高低来进行评估, 能够有效地引导临床工作的开展, 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促进其心肌功能恢复, 减少其他组织的损伤[9]。
综上所述, BNP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一定的关联, 行PCI后BNP水平有所改善, 可将其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研究指标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任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末压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 2018.
[2] 吴喆.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河北医科大学, 2018.
[3] 王娜, 胡宾, 秦兰萍, 等.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0, 32(19):2636-2637.
[4] 刘敏.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5] 马圣庭.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术的预后影响. 山东大学, 2015.
[6] 刘科彤, 王新, 赵迪.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及cTnI、MMP-9、NT-pro BNP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0):951-953, 956.
[7] 康忠俊, 张胜, 陈宇. 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7):69-71.
[8] 李祖伟, 贺敬波. 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前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3):1477-1480.
[9] 谢皛, 褚福永. 养心定悸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病人室性早搏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4):448-451.
[收稿日期: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