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路径分析

2020-12-23程曦

考试周刊 2020年9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语文

摘 要:“人文素养是民族素养中最宝贵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学生人品人格的缺失,对他们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利于丰富他们人文知识,帮助他们筑造人文灵魂,教会他们基本的处事,让他们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有良好人文意识。文章将针对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具体培养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 引言

目前,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归咎于课上教法单一,学生始终局限于死记硬背学习状态,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等能力偏低,自主意识不强,不知道为何学。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了缺乏进取心、功利思想严重等人格不健全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要积极革新以往课堂教学模式。

二、 感受诗词,提升审美

“美是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是人文素养培养重要任务,课上要改变以往侧重于工具性的古诗词教法,重视其人文性。人文教育中,利用好古代诗词,引领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吟诵诗词,根据诗词音节行腔使调,于吟诵中深入体悟意境之美。同时,要抓住古代诗词是一种情感表达手段,精心挑选古诗词作品,指导学生分析诗经中美感表现,由此形成良好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但是,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兴趣,尽量采取新颖有趣的古诗词教法。其中,在《次北固山下》一课教学时,可先以“吟诵诗词,书香课堂”为主题组织一次吟诵活动。活动中,精心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请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的吟诵诗词内容。期间,指导学生要注意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引导他们提前用“/”符号标注节奏。当学生吟诵完诗词,对诗歌主题有了初步体会以后,带领他们分析诗歌意境,从诗人角度,以“我看到了……”方式描述诗歌意境,欣赏其意境美。思考讨论中,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我看到了水涨江阔。”还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我看到了日生春暖。”通过站在作者——一个北方人角度观赏北固山下绚丽景色,学生将被这种奇异美所感染,于诗词意境分析中形成良好审美情趣,实现人文素养发展。

三、 借助阅读,获得熏陶

日常教学中,为让学生获得人文上的熏陶,要利用好教材中文本资源,改变以往“重品味,轻分析”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透彻分析阅读中相关场景、人物、细节,以获得更深的人文感悟,不再因单纯灌输影响人文素养发展。阅读课上,要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阅读空间。阅读活动中,精心为他们布置一些任务,基于任务导向下,丰富他们人文知识,提升他们人文内涵。期间,还要重视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对经典的文学著作,帮助他们剔除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作品,循序渐进熏陶他们人文素养。阅读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内涵,以《陋室铭》一课为例,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人文知识,提升他们人文素养,可先以PPT形式为他们直观展示“陋室”,请他们形容屋子的样子。当学生用破旧、偏僻、小等词语形容完图片上的“陋室”以后,为他们介绍课文背景,组织他们结合注释阅读课文。基于个性化阅读活动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写了什么。任务驱动下,学生将分析出课文写了陋室。随即,可继续向学生发布阅读任务:“说一说陋室实际陋不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在作者眼中陋室不陋?”阅读分析中,学生将发现作者托陋室表明了安贫乐道之志。接着,可用PPT继续展示《石灰吟》《竹石》阅读作品中对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运用。整个教学活动,将增进学生对托物言志人文知识的了解,促进他们人文素养发展。

四、 利用写作,提升素養

写作,可用来反映学生人文素养。课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要改变以往空洞、虚假、俗套的作文主题设计问题,科学安排写作训练。首先,在写作训练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向他们灌输写作知识。同时,基于与时俱进下,设计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写作任务,由此实现相对高效的人文素养培养。其次,写作训练期间,要应用好写作案例,用写作案例唤醒学生写作兴趣,激发他们于写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文素养,修正自己人文精神。其中,在《学写故事》写作训练中,可先以《心声》课文为例阐述故事内涵,说明故事的描写要侧重于展现人物之间矛盾冲突。接着,可指导学生故事写法,教会他们要注意巧设悬念,科学使用欲扬先抑写法,塑造有血有肉的故事人物。当学生掌握了故事写法以后,可确定“有人摔倒了”这样一个故事话题,鼓励他们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再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写作训练中,学生将有意识地应用各种文学知识让故事情节变得曲折且更具吸引力。同时,在“有人摔倒了”话题讨论和故事联想中,学生将增进对“人之初,性本善”传统文化的感知,于故事写作训练中清楚认识到人心中要有真善美,要守住善良,懂得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写作期间,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有显著提升。

五、 灵活教法,探寻人文

语文课,是丰富学生精神家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灵活教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价值探寻空间。汉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基于互动式教法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汉字书写与释义问题,一同感受中华文化。同时,要组织好口语练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沟通、交流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气质相关的问题,促进他们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要积极采取生活化教法,加深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最终实现人文教育目标。例如,在《灯笼》一课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养成爱国之情。课上,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法,灵活采取互动式教法,先请学生说一说灯笼象征着什么。当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灯笼象征着节日喜庆以后,引导他们一起走进吴伯萧的灯笼,学习灯笼文化。在灯笼文化具体学习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互动讨论灯笼的重要意义。互动讨论中,学生将加深对灯笼文化的了解,掌握到人们在纱灯上描红是展示雅致,而宫灯主要展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情感上,灯笼诠释了长幼情笃、母子情深和做“灯笼下马前卒”家国情怀。在这里,通过采取互动式教法,加深了学生对灯笼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体验,让他们于人文探寻中渐渐实现了人文素养发展。

六、 课本编演,寓教于乐

以往的“我讲你听”教法难以收到较好的人文素养培养效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积极采取寓教于乐教学方式,于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学中,精心为学生安排一个课本剧表演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改编课本故事,演绎课文内容。这种新颖别致的教法,能作为人文素养培养“助推器”,加深学生人文体验。传统课堂总是缺少活力,课本表演,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他们成功实现人文体验中感受的“输出”,由此实现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课本编演期间,要先对文本材料做一个透彻了解,再引导学生优化设计演绎活动。举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在《溜索》一课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马帮汉子沉着、勇敢人物形象的感知,让他们主动学习他们身上乐观豪迈的人文精神,促使他们有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课上,可先为学生简单介绍怒江、马帮和溜索。接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当学生理清了文章结构,对文中人物形象和特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可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文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故事情节自主创编课本剧,设计剧情,再分别扮演成马帮首领、精瘦短小马帮汉子等人物角色,共同演绎准备过溜索,将牛们运到对岸等故事情节。课本剧演绎过程中,学生将加深对文中人物身上豪迈气概的体会,主动学习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由此实现人文素养进一步发展。

七、 拓展延伸,丰富文化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重视组织丰富多彩拓展延伸课外活动。课上,可针对党的十九大强调“文化自信”这个背景,将电视文化节目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用《汉字风云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电视节目积淀学生文化,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实际教学中,要以书法为突破口设计拓展延伸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要精心组织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语文知识讲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发展他们人文精神。如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中,可以“和为贵”为主题,精心组织一次语文知识讲座。讲座开展期间,说明“和为贵”出自《論语·学而》,并对“和”进行阐述,详细介绍“和”的内涵。包括崇尚和谐修身之道、追求和谐齐家之道等。同时,讲述“禅故事”和子骞重孝的故事,借助故事进一步解读“和为贵”。接着,说一说关于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发迹之路,阐释和气生财这个真理。当学生透过讲座理解了“和为贵”意义以后,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收集相关事例,提高对“和”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和”的宣传语,展现自己对“和”思想的理解。在这里,通过组织一次语文知识讲座活动,学生不仅能从中掌握更多文化知识,还将受到更好的熏陶,明白在日常交际中要尊重他人,要懂得礼让。

八、 结论

“人文素养往往存在于日常琐事中。”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引领他们感受诗词中审美情趣,借助阅读,熏陶他们人文精神。日常教学中,还要利用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通过课本编演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营造良好人文氛围,促进他们人文素养得到强化,获得更好地人文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蝶.浅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人文之友,2018,7(7):282.

[2]王雁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

[3]梁荣杰.加强初中生语文的写作训练,催化人文之情[J].语文课内外,2019(5):347.

作者简介:

程曦,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