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

2020-12-23张俊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东北振兴创新创业

摘 要:以“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理论指导,以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实践载体,通过基地建设打造具有特定方向和目标的创新创业平台,满足“东北振兴”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需要。

关键词:东北振兴;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自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东北振兴战略开始,东北经济的发展几经沉浮。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和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等决策部署和各项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得全民对创新创业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个人以及小微公司创新创业成本降低,又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热潮,创新创业逐渐步入了黄金时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把创新创业放在“东北振兴”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作为创新创业主体的大学生的活力和潜力,不断满足国家及地方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东北的振兴与转型发展,努力开创东北振兴的新局面。

“创新创业+东北振兴”是在“创新创业”内涵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以“东北振兴”作为目标和方向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升级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与“东北振兴”深度融合,对“东北振兴”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大学生是“创新创业+东北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受众主体和应用核心,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则为这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配套设施,享受各种国家及地方的补助政策,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高校“创新创业+东北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东北振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东北振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要以适应东北地方政府的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化农业等支柱性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培养目标,结合高校自身开设的专业和学科紧密依托《“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农机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石化成套装备、冶金成套装备、黑土地保护工程、节水灌溉、良种繁育、粮食收储、农产品深加工、植物保护”等相关的行业企业及其周边产业,合作搭建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双方的资源对接,通过创新创业促进东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通道,使东北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方向迈进。从合作企业中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行业技术骨干,兼职担任创新创业基地的学生创业团队导师,帮助创业团队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创新创业项目考察市场基础和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对接行业各种资源、大力提供相关技术指导,使得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东北振兴”战略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既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也能促进各高校所在地的区域创新创业和人才的培养。

在基于“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中,第一,高校可以将所属的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创新创业基地的物质基础构建创客基地,通过各种创客课程将基于“东北振兴”的创客教育充分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使创新创业教育发生根本性的提升;充分依靠创新创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和场地开展以服务“东北振兴”为目的的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学院的师资可以在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的基础上联合高校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教师形成跨学科和专业的综合导师队伍,以此适应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大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理论研究,要注重大力引导科技创新型项目的入驻,减少纯商业性项目的入驻,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创客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逐步丰富高等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将对创客教育的理论提炼升华为创客式教育理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化,实现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并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可复制的创客教育模式。

第二,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和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政策向地方政府申请并承建各级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以此广泛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引领和资金、资源支持,帮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初步孵化。

第三,在初步孵化的基础上由大学生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不同组建各类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此进入社会,接受市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检验和洗礼;同时据此可以向国家或地方政策申请各种创客空间、创客街、创客坊、创客公园、创客小镇、创客园区等形式的众创空间,全面提高创客创新创造的效率效益。

第四,可为政府创新创业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提供直接参考;为创客教育培训企业提供可复制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

通过以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为基础的创客基地、依靠国家及地方政策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以及以各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基础上众创空间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创新创业基地,把“创新创业+东北振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落实到具体实践的应用中,为“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撑、技术指导、运行空间等支持,促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的通力配合,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支撑:第一是政策引领,自“东北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从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制定的相关政策都表明要“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东北振兴的有力支撑”,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统筹好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依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大平台建设和布局上向东北地区倾斜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充分研究、理解、履行好政策;第二是资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以“东北振兴”为导向的科技资金管理制度,设立各种“东北振兴”行业的专项创新创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并努力吸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

大学生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学习创新创业通用课程,在各相关专业学院学习特定领域创新创业课程,完成基础理论及相关实习实训。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想组建创业团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按流程申请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区,接受大学生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开始初级孵化;之后根据市场反馈意见,经过自我调整、转型再进入众创空间进行深度孵化,直至孵化过程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选择一批符合“东北振兴”战略要求、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创业项目,集中面向社会开展推介和对接活动;还要联合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努力促成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綜上可以逐步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从而实现从一份创新创业计划书到一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转变,实现孵化和创新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不断拓展就业空间,逐步带动“东北振兴”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推动“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基于“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第一可为政府创新创业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提供直接参考,使创新创业成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第二可以促进创新创业基地科学、理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基地的引领和推动价值,密切与实际经济环境联系,对于“东北振兴”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松琳.真理不辩不明,东北经济究竟路在何方.决策探索(上半月),2017(10).

2.周丽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路径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7(08).

3.张俊鹏.“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6).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东北振兴创新创业
新一轮东北振兴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东北振兴”区域政策经济效益评价
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