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声部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究

2020-12-23黄昭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6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黄昭蓉

摘 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声乐欣赏能力、锻炼其音乐感知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名目繁多的音乐培训模式中,多声部合唱教育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音乐技能相比,合格的合唱教学在提升学生个人音乐能力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音域协调能力。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出发,论述在多声部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多声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重要形式,与独唱、伴唱等歌唱形式相比,合唱更注重不同个体间的情感沟通,在引导学生完成合唱任务的过程中,其十分注重多声部的和谐与沟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取得长足发展,培养其基本音乐学习意识,就要尊重多声部的基本合唱规律,在专业技能的辅导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一、现阶段小学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指挥教师

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其基本学习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由于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能接触并应用到的合唱知识全部来源于教师,在缺乏外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学生的合唱能力、综合乐感直接受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指挥能力的影响。但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大部分學校并没有引入专门的合唱教师,对于“合唱”这一音乐表现形式,也是直接将其混入普通的音乐教学之中。受到教师指挥水平的限制,在合唱排练环节,学生并不能接受到专业的合唱指挥训练,在杂乱无章的合唱理论下,即使教师已经为学生指明了技能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开展的合唱过程中,整体合唱成果依然受学生声调与声音的限制——在一个合唱团体中,声音越大、音调越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带动整个合唱团队向着自身的音域特色靠拢。如果无法建立系统有效的指挥体系,合唱最终将沦为“一群人的独唱”。

2.专业技能与教学要求脱轨

合唱不仅受到学生整体能力与音乐素质的限制,更受到教师个人专业技能水平的直接影响,在学生发起合唱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出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指挥行为、纠正行为,学生的合唱水平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活动来看,学生合唱与教师技能间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只有较少的学校会开展识谱、多声部演唱等相关教学活动,由于缺乏科学的声部训练,学生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向着“教师要求的方向”靠拢[1],但大部分音乐教师并没有形成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学生出现发声错误时,教师的指导方式偏向于实践,即教师重新演示,引导学生应该怎么唱,而不是依靠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长此以往,在不断纠正与犯错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愈发明显。

3.学生的音乐基础存在差距

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合唱的最终成果直接受学生能力与学生素质的综合影响。在一个合唱团队中,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合唱素质,团队所表现出来的合唱水平将远远超出预期结果。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与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关注远高于对艺术课程的关注[2],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家长与学生更注重文化素质。由于忽略了音乐教学,在与具有音乐素养的学生共同合唱的过程中,其基本识谱水平、演唱技能、音乐表达能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在个体素质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多声部合唱教学的综合成果甚至低于独唱。

二、开展多声部合唱的意义

1.培养音乐自信,锻炼学生技能

多声部合唱是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人学习意识、综合表达能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3],利用多声部合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水平。

在多声部合唱成员选择环节,教师往往会选择音色较为优美、合唱表现力较强的学生参与相关合唱工作。对于渴望得到教师认可的小学生来说,进入合唱队就相当于教师承认了自己的“音乐才能”,在合唱环节,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为提升自身的合唱水平而不懈努力。对于其他学生,进入合唱队的学生能够发挥其榜样作用,在与合唱队成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宣传教学知识,帮助其他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在合格的多声部合唱教学下,学生能够自觉向着“合唱”靠拢,全面提升音乐水平。

2.开展思想教育,提升个人素养

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中,合唱艺术已经屹立了数百年,在这繁杂的光阴中,合唱艺术见证了社会的激烈变动,见证了华夏子孙的自强不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合唱已经与国家社稷、个人品德紧密相连,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爱国主义合唱、自由主义合唱等活动都在无形中推动着个人品德的完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如果教师能够选定合格的材料作为合唱曲目,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激荡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不同的合唱活动中激发各个群体的情感互动,在带动学生个人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将其打造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开展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具体对策

1.活用现代资源,培养合唱兴趣

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多声部合唱的基本技巧,培养其合格的音乐合唱能力,在相关教学环节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引入可用的教学资源。传统的合唱教学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展示,但受到人力与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展现出较为出色的教学成果,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造接触外界资源、提升个人合唱水平的机会。

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入教学资源,实现音乐教育的具象化,帮助学生掌握多声部合唱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及时引入多媒体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合唱知识,提升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点评,在引导学生抒发个人感想的同时,为学生教授基本的音乐教学知识,依靠可见化的教学材料,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4];在开展多声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导入同龄人合唱视频,将学生带入对应的合唱情景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多声部合唱的综合效率。

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效率

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吸收相关学习经验的能力,对于多声部合唱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参与多声部合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保留相关教学活动的自由性与灵活性,创造出适用于当下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按教学章程完成热身任务,并为后续的歌唱活动做好准备,在保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同时,进入开声训练:在相关训练环节,教师除了要做好气息、声音的联系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利用个体展示的方式感受自身的歌唱能力,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歌唱水平;对于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摒弃操之过急的此错误心态,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技能,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曲目分为不同的小章节,要求学生根据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5];多声部合唱是一个不断锻炼并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唱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聆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单声部的聆听训练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音乐调整能力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在掌握了基本甄别技能之后,教师可逐步深化练习层次,将单声部练习转化为双声部、三声部练习,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表现能力,为多声部合唱训练的后续展开做好准备。

3.落实过渡训练,深挖音乐才能

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其所接触到的单声部歌曲较多,在引导学生演唱多声部歌曲的过程中,其听觉与演唱等行为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引入过渡训练,在帮助学生寻找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合唱共同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多听、多唱,提升合唱水平。

在完成单声部与双声部的引导教学之后,教师可及时引入多声部合唱训练,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合唱要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多声部合唱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不断磨合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磨炼学生音乐表达技能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能力;在合唱教学环节,教师可积极引入轮唱,在帮助学生指正自身错误的同时,允许学生彼此模仿,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降低多声部合唱教学的教育难度,依靠学生带动学生,为多声部合唱教学注入无限可能。

总之,合唱教学是磨炼学生个人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开展多声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在引导学生接受当前教学理念之前,合理放慢教学速度,确保学生全面吃透理论知识,带动多声部合唱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帆.基于多声部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9(12):121.

[2]张卫琴.关注起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教学三部曲[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6):33-35.

[3]刘晨娟.小学低段多声部歌唱教学的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8):24.

[4]卢苗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师,2017(10):75.

[5]丁丹.合唱的基础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7(68):24.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