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研究述评
2020-12-23杨洁梅
[摘 要]我国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课题研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分。文章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内地高校培养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专门路径,提出一些新思考和思路。
[关键词]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
[基金项目]201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内地高校疆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实证研究”(DMA150216)
[作者简介]杨洁梅(1978—),女,湖北天门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学、文化与民族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2[收稿日期] 2020-06-02
引言:就读于我国内地高校的民族预科生,是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群体。关于此一特殊群体在文化适应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专门成果不是太多,研究的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细化,深度也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前学术界较多关注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总体状况。文章通过梳理和简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进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的文化适应工作,提供一些新路径。
一、文化适应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文化适应是少数民族个体或群体,从当初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主流文化后,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的适应过程。自美国学者Powell提出文化适应概念后,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化适应进行了系统探讨,文化适应对个体发展的成功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个体或群体所采取的文化适应模式和伴随而来的心理变化,是面对民族习俗、群体风俗、教育制度、经济政治制度等一系列的文化冲突时,达到真正的社会交融与适应的关键。
文化适应的一维模型研究、文化适应的阶段模型研究、文化适应的二维与多维模型研究等,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研究也需在此基础上展开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二、我国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
我国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文化适应分类
国内学者参考Black(1991)的三维划分法(一般性适应、工作性适应和交往性适应)、Ward等人(1998)的二维划分法(个体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根据适应的具体内容或适应的维度,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分为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宗教适应等维度展开探讨。
(二)文化适应能力
文化适应能力作为文化适应的一个研究范畴,与态度、策略、模式一同构成教育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的四维研究路向。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意义重大,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不仅关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关乎国家多元文化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的提升在于多方的努力,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营造宽和的氛围,高等院校强化文化育人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还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付出努力。[1]
(三)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影响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个体自信和心理健康的能力、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有效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意愿、对于主流文化行为的正确归因能力和自身行为可能引起冲突的预测能力、主流文化本身的开放度、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本民族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群体的社会支持等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个体因素(疆、藏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汉语能力、学习适应性、人格、兴趣爱好、情感、民族认同等)和外部因素(学生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育培养模式、文化距离、社会支持等)。
(四)关于“现状—问题—原因—策略”的调查研究
学者们通过各种调查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观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状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这类研究以特定区域(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文化适应状况为调查对象,从教育管理、和谐校园建设等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对策研究。如赵敏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和社会文化适应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校的教育对策[2],又如黄彩文、钱春富在调查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与校园满意度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3]。
三、我国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的文化适应研究
我国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是离开本民族聚居地区,进入内地高校接受一年或两年的预科教育,考试合格后直接升入本科的少数民族学生,是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典型群体。回顾关于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多是将少数民族身份的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较少将我国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的文化适应细分出来专门研究。现有注重文化适应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如下:
(一)注重现状的描述
李宁银等在《宁夏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适应性调查研究》一文中,基于民族预科生与本科生相比,在文化适应压力上存在的差异性,将文化适应划分为“就学期望适应、同伴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宗教适应以及压力适应”等几个类别,据此编制问卷展开调查分析,认为尽管民族预科生的思想状况整体上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狀态,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消极、目标缺失等不良情绪和心理,而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短期性与过渡性给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管理和教育增加了难度,教育者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为顺利升入本科阶段学习做好准备。[4]
(二)注重对策的提出
王祖龙等在《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对三峡大学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人际交往、学校学习、学校生活等方面展开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创设有效心理疏导和沟通渠道、坚持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营造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氛围、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的四点建议。[5]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文化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多选取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较少系统地专门研究民族预科生的文化适应课题。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在民族自尊、文化距离、文化认同、认知风格、潜能开发、预科与本科衔接、专业发展期待、就业前景设计甚至人生发展设计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个体需求,决定研究他们的文化适应具有典型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运用多样化的典型案例,对此群体的文化适应潜力、活力、模式、影响因素、适应对策等展开全方位的实证研究,探索、设计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优化他们的文化适应意愿、文化适应行为与文化适应能力,构建“五个认同”的重要教育场域以及校园、城市等文化融入环境,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社会发展、文化创新、长治久安、民族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怀宇,钱春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研究—基于云南省五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03):22-27.
[2]赵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2):80-83.
[3]黄彩文,钱春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和谐校园建设—基于云南民族大学的调查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4): 16-21.
[4]李宁银,王郢,李楠.宁夏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适应性调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05):7-14.
[5]王祖龍,阮玉明.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及其对策研究—以三峡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4(06):121-126.
Abstract: The study on acculturation of nationality preparatory students in inl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part of the study on acculturation of nationality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cademic history and research trend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for the acculturation of nationality preparatory students.
Key words: inland universities; nationality preparatory students; accult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