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0-12-23朱群珍
摘 要:互联网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让学校德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成长方式,深入了解并研究德育教学工作规律,对当前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对学校德育模式进行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7-0085-0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们正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教学过于形式化,最终导致学校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情商学生。因此,目前的德育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学校需要落实德育工作,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自身的优势,树立新的德育文化理念。
一、互联网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转变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已逐渐渗透于各行各业之中。互联网虽然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但也会产生让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对互联网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来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生年纪还小,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三观”发生改变。网络信息具有快速传播、扩散范围广等多种优势,但由于信息监管力度不足,学生的思维会很容易被这些信息影响。教师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出现道德认知障碍。
二、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想转变德育教师观念,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网络德育的认知与理解。在互联网时代,学校与教师需要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来设定德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并且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与当地特色重新挖掘德育资源,从而达到充实德育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且积极探索德育的新模式。
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争当新三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便利用重大节日与纪念日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这一举措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向上的个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严格规范升旗仪式,展开有效的国旗下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向学生宣传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教师可以结合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三是认真落实法治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力度,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身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落实学校法治教育内容。
三、互联网背景下德育网络的构建
学生不但可以从学校获取相应的知识,还要从家庭与社会中汲取知识。因此,要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就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完善,并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当学生处于家庭环境中时,父母就要利用家庭生活琐事,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当学生处于社会环境中时,教师与家长都要引导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当学生处于学校环境中时,德育则渗透在各个学科教育之中。学校需要打开教育大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家校聯系行为,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水平,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可以不定期组织家长代表举行主题座谈会,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尽量避免错误的教育手段,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开展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互联网虽然为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德育的因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全方位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同时,只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生才能够提升思想品德。
四、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创新德育模式的基本。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教育质量的关键便是教师。因此,要想对学校德育模式进行创新,就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促进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首先,在组建德育教师队伍的时候,教师需要重视依法执教,提高思想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其次,学校要狠抓师德教育,促进教风建设。学校要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以“党建+”工作特色为抓手,发扬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依法治教、从严治教”落到实处。再次,学校需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学习氛围。最后,学校要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学校在培养德育教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教师的创作能力,确保教师后期能够独立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能够通过培训与实践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模式。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校坚持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对教学的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牢固树立“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思想,坚持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正因如此,在2018—2019学年度福建省宜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三项教学质量指标监测评估中,我校以99.4分的佳绩顺利通过检测评估。
五、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形式的创新
第一,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够制订更为完善的活动、学习等策划方案,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与工作能力,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基础,采用引导学生探索以及实践方式来逐渐展开德育教学工作。教师还可以组织德育专家来校进行宣讲,为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具有针对性与专业性的启发。另外,学校还可以制订具有民主化、个性化等特征的德育制度,遵循学生生长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中吸收到德育知识。
第二,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德育在行动”这一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同时,学校还先后开展了“文明礼仪我先行”“遵纪守法”“节约环保”“感恩孝道”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为德育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德育教學的实效性。
六、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
校园文化能够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的体现。2018年秋季,在区高校办的安排下,我校很快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第二小学办学历史与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宜山)办学历史的对接,并以浙江大学“求是”精神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确立了“育心养德,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和“传承求是精神,争当出彩师生”的校训,建立了浙大西迁办学纪念碑,浙大求是科技植物园,初步构建起校园文化品牌——多彩教育。学校根据这一文化特色设计了校徽,编制了校本教材:《诵读经典,润泽心灵》《学校规章制度与安全教育》《山歌集》《奔跑吧,童年》,还有青蓝名师工作室“多彩牵手、出彩师徒”结对活动手册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 了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宣传版面,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学校会让全体师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脑入心。我校地处刘三姐文化传承基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以山歌为载体,通过向学生传授山歌文化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在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地时,党支部还创办了党员微信群,实时发布与德育相关的信息与学习动态等,这些对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校还将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向外界媒体推送的方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
综上所述,在目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当主动对德育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并且迎接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德育教师要通过互联网的便利性,及时更新德育理念,调整学校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模式,让学校的德育工作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沈英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智慧德育的变革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6):12-13.
[2]谢育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智慧化的变革[J].教书育人,2018(17):22-24.
[3]马春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4):45.
[4]许百川.“互联网+”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67-168.
[5]刘艳秀.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9(S1):185.
课题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广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验研究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2016JD0108)。
作者简介:朱群珍(1971—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