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12-23夏国锋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语文

夏国锋

【摘 要】毛泽东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课堂上,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利于提高国家文化实力,又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养成良好素养。本文,将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语文;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目前,学生们缺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加之,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过于功利化且形式单一,影响到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养成。在这个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他们的道德品行,让他们主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应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路径,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

一、聚焦教學目标

爱默生曾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由此可知,课堂上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在优秀传统文化实际弘扬中,要聚焦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不再局限于文本表面,吸取文化智慧,着眼于文化细处,确立目标内容。如此,不仅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有助于他们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设计上,可确立几个目标内容:第一,朗诵古诗,注意“之”和“而”的停顿;第二,了解新的题材——“歌”,学习“歌”的语言风格、修辞特点、写作方法;第三,学习“幽州台”的历史典故;第四,借助注释,弄清古诗大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词汇;第五,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怀才不遇悲慨。通过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学生们将增进对汉语言文字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思想的感受,深化对诗中优秀传统文化情意体现的体会,并联系作者陈子昂现实生活中的遭遇,站在哲理高度理解他所要表达的人生奥秘。

二、深挖教学内容

朱自清先生有云:“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课堂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深挖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让他们做到知人论世,由作者的精彩人生探索出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其精神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此外,面对铭、说、书信、表、序等不同文体,要抓住文体特点,向学生灌输文体文化,以文体鉴赏方式丰富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教材中注释、插图等内容,陶冶学生思想,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解读教材中文化,理解文化内涵。另外,在课堂上,要注意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使其扎根于学生心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教学时,可关注文中包含的宽厚待人、严以律己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略读课文,高度概括出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个方面特点,总结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了他的特点。文本阅读中,学生将通过总结叶圣陶先生亲自送客到大门外、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等事学习他身上所体现的宽厚待人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同时,通过总结叶圣陶先生严格执行自己“写话”主张、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等事学习他身上的严以律己品德,主动发扬文中所体现的优良传统道德,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采用多样教法

教学方法关乎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也要注意采取多样教法。对于教法的应用,可引入诵读教学法,通过文本诵读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能增进对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对其进行传承。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可用来打造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情与境,熏陶学生。另外,可采取写作教学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写作形式表达自己对文中思想精神等文化的理解。例如,在《爱莲说》一课教学时,为弘扬文中所体现的“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促进学生内化吸收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民族精神,可采取写作教学法。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出淤泥而不染”来造句。在这样一个写话练习中,有的学生将用“我爱荷花,爱它纯洁优雅的外形气质,更爱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句子来表达这种精神,有的学生将用“她最值得人敬佩的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句子来表达……写作练习中,学生们将增进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感悟,主动发扬这种高贵品格。

四、运用多元评价

科学恰当的评价可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结果。课堂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多元评价考察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评价活动中,可引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上的进步。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期间,可积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中,可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主要用于记录他们孝亲敬老优良传统美德学习成果。期间,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搜集、讨论的学习资料。当某一小组展示完与孝亲敬老相关的人物故事时,可根据小组档案袋中记录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通过学生互评法,从故事分享中的语言清晰度、声音洪亮度、是否生动感人等几个方面客观评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主动吸取文化精髓。

五、开展多类活动

人们常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因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时,应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精心为学生筛选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以品读经典、整本书阅读等活动方式指导他们学习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品味。课堂上,为点燃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还要立足教材,组织除阅读活动以外的多类活动。如名家书法作品临摹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古代历史人物事迹讲述活动等。其中,为保证传统礼仪节庆活动的有序组织,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节日文化知识储备,并在尊重学生学情前提下开展教学。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回忆了春节早上阿长让迅哥儿说吉祥话的场景,可抓住教材中涉及的传统节日文化——春节,组织一次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活动中,用《过年谣》烘托节日氛围。基于喜庆的节日氛围下,请学生联系文中说吉祥话的场景,想一想、说一说吉祥语、祝福语来表达自己节日的良好愿望。当学生说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表达节日愿望的词汇以后,于班级内组织一次小型的春节春联作品展示活动,抓住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展示、创作工整隽秀、浓墨重彩的春联书画作品,学生们将慢慢提高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在喜庆的春节节日氛围中陶冶自身情操,主动弘扬文化。活动组织期间,还可围绕春节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灯笼,用灯笼来表现节日文化氛围。

六、结束语

习近平曾说:“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课堂上,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聚焦教材中汉语言文字文化、节日文化、教育思想、礼仪文化、历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改变以往教法,运用多元评价和多类活动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大程度提高他们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仕芝.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

[2]闫丹.浅析初中语文中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9(30)

[3]桂佰芝.文化延承教学相长——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语文天地,2018(32)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语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