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2020-12-23熊英
【摘要】我国现在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够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教师在努力让学生学会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同时,自己进行课堂总结并且改进课堂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都有一定的进步。因此,在一门新的语言培养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定要认真对待,用有效的策略应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从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找原因,从师生关系找原因,从家校配合的程度找原因,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熊英,黄冈师范学院。
一、关于初中英语学困生
学困生是在每一个科目中都存在的。英语教育从初中开始都是打基础的过程,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牢固,那么后期的学习是很困难的。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的目的不是培养优等生或少数有才华的学生。由此可见,对其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的分析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的使命,也是学生的需求。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改进和改善初中英语教学,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本文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转化策略。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 内因。内因即学生自己的原因。学困生往往没有仔细而准确地观察事物的意识,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自制力、意志力以及学科兴趣等方面表现较弱。语言模仿、读、听、说、写能力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平衡,从而不利于其学习潜力的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短缺,表现为知识的不完整和不准确,无法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1)学习没有动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的时候勤加练习,形成自己的英语思维模式。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很单一,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一种形式,而且教学内容非常单调,仅仅是跟着课本的步骤来走。现在经过课程改革之后,其实教学形式是很多样化的。比如,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元素中进行学习。教学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教学,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运用知识。那么,我们这门英语学科,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背会单词,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更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
(2)学习能力不强。外语学习能力是学好外语的潜在能力,它指的是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接受及掌握的能力。例如,在英语的单词的认识、拼写、发音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但是,在这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拥有比较高水平的英语单词拼写能力,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就应该把培养思维当作重点。但是学困生往往就是没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意识,单词无法准确掌握,口语不标准等情况无法得到改善。
2. 外因。语言环境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语的使用远低于母语,对一些学生没有约束力。此外,一些家长给孩子施加压力,一旦学习上有所失败,畏惧家长的学生也会更加讨厌英语学科。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英语的使用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无法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在教学方面,教学进度与课程安排的冲突使得教师很难充分了解、指导和跟踪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条件不一致、语言训练难度和强度不合适、因材施教等教学因素会导致同一班级的学习差异。学校没有完善的辅助学习条件,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熟悉英语。现在的学校教育都太过于偏向应试教育,为了学生的升学而进行教育,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思想只会让学生更加重视考试的解题套路,而不是真正地学会知识,并且学会怎样去运用知识。应试教学也会让教师过于注重教会学生解题的套路,甚至给学生施加很多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但是,英语这门考试应该注重学生的口语、听力以及一些英语综合素质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阅读理解,学会背单词。背单词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学生只会拼写单词,而不会读单词。因此,学困生就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
三、转化策略
1. 正确对待学困生。学困生的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知识贫乏,思维迟钝,讨厌学习等许多方面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转化他们学习困难的条件问题。随着心理的成熟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尊、自信和主动性也不断发展和增强。认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无可救药,因而对他们漠不关心,这是不正确的。教师还应该与学生的家长多多联系,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多反思自己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管理力度,致力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家长又是学生在学校外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那么,两者应该多多沟通,各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与家长多多保持联系,比如在班级群里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家长也可以随时跟教师交流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然后一起了解学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家长们还可以在群里聊一聊各自的情况,说说各自的看法,一起分析学生不同的表现的原因,适当地提提意见和建议。
2.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任务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正如课程改革专家指出的那样,课程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教科书或教师的教材,而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结合。无论有多少班级,都会有相应类型的课程;现在无论有多少学校,都会有同样多的课程。总之,课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文本形式之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经历。
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中,口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英语期间,如果掌握了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这种能力,也方便后期的自主学习。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大多数都是汉语式英语教学,连教师都是用汉语来给学生上课,目的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做对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使用英语,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学习哪国的语言就应该去哪国生活,这就是语言氛围的魅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地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慢慢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并且逐渐进行简单的英文交流。
在被提问的时候,学生要积极思考进行回答,教师也要注意不要仅仅问一些形式化的问题,比如:大家听懂了吗?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无效问题,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教师应该将问题设置得和课程内容相关,而且设置得有趣一点。如果说问题设置得非常有趣,那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而且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起来。
3. 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需要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发展智力,培养自我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形成自学能力。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非心理素质之一,但对学习过程中所有行为起控制作用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的开始。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的是开发这种潜能的意识和需求,更不用说开发潜能的能力了。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贯穿英语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与英语相关的文化,从而进行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水平,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库,然后再去教育学生。生活中事物的积累留下的印象是会储存内化的,只有见得多,才能想得快。
4. 丰富英语教学形式,营造英语教学氛围。教师还应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这种模式。英语课堂既然是要学习英语,那么就应该讓学生积极地去用英语来进行课堂的交流。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模式,给出一段美剧或者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仔细地观看和聆听,最后用英语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演绎角色的方法,比如给出一个经典桥段或者课本上的经典文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演一个剧本。小组内自由分工,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准备自己,角色所需要的道具,然后熟悉自己的台词,并且要让自己的情绪表达到位,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和比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接龙的比赛,比如给出一个话题,让同一排的学生进行接力写文章。那么说明,每一个同学的句子都要与上一个同学相承,并且要给后面的同学接力的余地。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比如说创设一个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这也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办法有很多,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做出改变,并且营造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本研究为转化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理论分析,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然而,由于作者的局限性,本研究的所有结论都应该被视为是启发性和尝试性的。培养和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如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这些课题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逐一研究。如果能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Coopersmith S A. 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J].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76.
[2]Gard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72.
[3]Kirk S A, Gallagher, Coleman M R, et J.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M]. Massachusetts02108: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6.
[4]田竟正.苏霍姆林斯基转化差生的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5]叶长文.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其启示[J].齐鲁学刊, 2000,3.
[6]于冬梅,龚晋玮,单方,郑煌,施海华,喻小琴.学习困难学[M].2005.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