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2020-12-23徐兴华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摘要】外语课作为高校受众广泛的课程之一,是“课程思政” 的重要阵地。高校外语教师有条件、有责任肩负起实践“课程思政”这项重任。本文笔者尝试结合高校外语专业实际情况,以“课程思政”作为切入点,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索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外语教学;协同育人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major,one of the most popular key,general courses in Chinese colleges, i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dvantage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s  with "idea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pointcut,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in colleg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作者简介】徐兴华,扬州市职业大学。

【基金项目】2019年扬州市职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sz2019212);2019年扬州市职业大学校级教改研究立项课题: “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校外语课程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2019GJ07)。

一、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率先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高德毅、宗爱东,2017:31-34);杨维东指出在外语教育中,往往存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侵蚀,“外语热”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主权意识被削弱等现象(杨维东,2015:73-76);此外,赵继伟探讨分析了“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赵继伟,2019);汪承平针对思政教育与外语课程融合的意义进行了梳理分析(汪承平,2019:12-14);崔戈介绍了“大思政”格局下大连理工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崔戈,2019);敖祖辉、王瑶尝试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敖祖辉、王 瑶,2019:128-132)。

在国外,早在17世纪新教育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泛智论,主张让所有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具备一定思想性并对实际生活有所帮助; 1983年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现代西方文化课程论代表人物丹尼斯·劳顿( Denis Lawton) 在《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中提出了课程发展的“文化分析”理论,建议在课程规划构建过程中选择出恰当文化思想背景,从而确保课程发展建立在良性的文化思想选择基础之上。随后,他在《教育、文化与国家课程》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更是将课程本身视为一种“文化资本”认为其在推进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切实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校人才培养一定是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做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高校外语教师应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进行教学,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都应具有育人功能,都应承担起育人责任,都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外语教学中频繁出现的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言传身教切实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自身的知识、阅历、智慧、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

2.深入挖掘拓展高校外语课程思想政治元素。高校教师在进行外语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相关教学素材,以有效、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每一门外语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往往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之中,而是深埋于专业知识背后,需要师生主动挖掘、精心加工、合理利用。选取含有思政元素的素材通过翻译、阅读、小组任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增强高校外语教学的时代性、时效性、思想性,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

3.充分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外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选用好优秀的课程教材,设计好各个教学设计环节,改变以往对语言知识的单一、机械关注,用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按照逻辑关系找准切入点,运用语言艺术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教学当中,进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外语课堂也应是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在语言教学范畴中,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深入心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外语课程育人的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家国情怀。

4.真正落实外语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管理,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选用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组建全方位外语课程思政团队,将传统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活动,进一步拓展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互联网环境下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5.完善、健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保障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构建多维度、多路径、多层次的教师培养路径,充分调动每位任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培养、打造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完善、健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相关奖惩措施。可以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组织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启迪智慧、铸造品格,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课程思政能力。

6.提炼、研究、推廣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举办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遴选优秀示范课程组织观摩、交流,加以推广;对优秀教师及课程团队进行表彰,提炼可推广的课程思政经验、案例、特色做法;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关理论体系未成系统,应用模式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系统论证,应加强与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重难点、前瞻性问题研究,以解决客观实际问题。

三、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深入挖掘拓展外语课程思政元素,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健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保障机制,构建外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8-140.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17(07):10-14.

[3]胡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外语课程的生成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9(02):30-34.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