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周玉朱教授从气血论治乳痈

2020-12-23惠新园易维真周玉朱马卉汤磊磊张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周老淤积乳汁

惠新园,易维真,周玉朱,马卉,汤磊磊,张静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乳痈,古代将妊娠期发病的为内吹乳痈,哺乳期发病的为外吹乳痈,临床上以后者多见[1]。西医又名“急性乳腺炎”,认为此病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早期以乳房肿块、红、肿、疼痛伴发热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发生脓肿,直至溃破,甚或传变,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周玉朱教授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首届国医名师,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安徽省跨世纪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首批导师,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保健会诊资深专家,免费入选美国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从事医、教、研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周老,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乳痈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乳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 是由热毒入侵乳房引而发病[3]。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叙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盛而化脓。[4]”说明肝郁胃热阻滞气血经络运行,导致乳腺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曰:“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5],认为乳汁淤积诱发乳痈。周老将乳痈病因分内外二端,乳头皲裂,外界毒邪承袭而入;在内即厥阴肝气郁滞,阳明胃热熏蒸。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致使乳络阻塞、乳汁淤积,瘀久化热,热盛成脓,发为乳痈。

2 临证经验探析

2.1 气血论与乳痈

《素问·调经论》有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同源,血液与乳汁同根,乳腺疾病的发生亦与气血二者关系密不可分。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厥阴肝经之气不行,产后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胃热炽盛,湿热蕴结,导致气血瘀滞,乳络不通,化热成痈。周教授主张从气血论治乳痈,病初重在治气,疏肝气,消郁结,畅乳络,气行则络通;中期宜在治血,解胃热,散瘀血,和血络,血行则痈消;后期气血同治,益气养阴,鼓舞气血,和营托毒,以达脓尽肌生之力。

2.2 已病防变,分期论治

乳痈多见于初产妇,起病急,变化快,病程3-4周左右,影响母婴身心健康,积极就诊,及时处理,防止传变,颇为重要[6]。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乳痈分为郁滞期、酿脓期及溃后期三期,并结合患者症状分期治疗。

2.2.1 郁滞期,从气而论

乳痈发病之初,表现为乳房肿块,胀痛不适,皮色红或微红,或发热,情志郁闷,乏力,口干,便秘,舌淡红,苔薄黄,脉数。周教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从气而治,疏泄肝经郁结之气,行气导滞,疏通乳络,气行则血行,选用自拟方-通乳清热汤(蒲公英、瓜蒌皮、瓜蒌仁、金银花、王不留行、连翘、冬葵子、地丁各30g,皂角刺 15g,白芷、通草各 6g)。

2.2.2 酿脓期,从血而治

乳痈发展过程中,邪毒由气入营,瘀滞血络,郁而化热,肉腐成脓。临床以乳房肿块、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发热、头昏等全身不适并见。周老认为此期邪毒已入营血,肝郁化火,加之胃热熏蒸,血热旺盛,瘀血滞留机体,治疗时宜偏重血分,化瘀血、驱热邪,使瘀滞之血得以行散,给热毒之邪以出路。治疗时周老加入活血化瘀之药如三棱、莪术、刘寄奴等,同时加大清热解毒药的剂量。

2.2.3 溃后期,气血并调

乳痈后期,皮肤已不见红肿,脓溃破,肿块渐消,乳房伴或不伴疼痛,此期患者无发热、头昏等症状,须鼓舞气血,增强体质,驱除脓毒的同时促进生肌。周老常以炒薏仁、白扁豆、山药、当归、白芍等药物健脾养血、益气养阴,同时不忘纳入理气疏肝之品,通调乳络,调和气血,促进疮口愈合。

2.3 未病先防,调摄机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做到未病先知、未病先防,调和阴阳,免受疾患之苦。周老认为产妇初产后,首先需调摄情志,接纳身心之改变,疏肝理气,防预肝郁气滞;哺乳前后宜清洁乳头及乳房,防止细菌等外邪入侵;建议母乳喂养,按时哺乳,排空乳房,可配手法通乳,避免乳汁淤积;清淡进食,忌肥甘厚味,防胃热熏蒸,热郁成瘀。在乳痈未病之时,及时调护,防其发病。

3 验案举隅

患者石某,女,29岁。2019年3月12日初次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堂。主诉:左乳肿块红肿胀痛1天,伴发热(38℃)2h。病史:患者系初产妇,顺产后28天,哺乳欠畅,期间发生1次乳汁淤积,经催乳师手法排乳后,乳汁恢复如前。该产妇性情急躁易怒,产后嗜食滋腻厚味,病程中伴有乏力、口渴、便秘等不适。查体:左乳头轻微内陷,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小约6cm×4cm肿块,境界模糊,皮色略红,触之无波动感,压痛(+),右乳(-),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舌红苔少,脉弦。诊断:乳痈-郁滞期。处理:通乳清热汤加减:瓜蒌皮、瓜蒌仁各30g,蒲公英、金银花、王不留行、连翘、冬葵子、地丁、漏芦、皂角刺、路路通、丝瓜络各15g,白芷10g,香附、郁金各8g,3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有不适感随时就诊,并按时哺乳,排空乳房。二诊:患者热症已退,肿痛未减,左乳肿块较前变软,大便已解。查体:左乳外上象限皮肤红,肿块大小约5cm×4cm,界尚清,触之有波动感,压痛(+),舌红苔少,脉弦数。处方:上方去金银花,加三棱、莪术各15g,4剂,一日两次。嘱其正常哺乳。三诊:左乳肿痛减轻,肿块处破溃流脓,肿块减小,轻微疼痛。处方:上方去三棱、莪术,加川芎10g,3剂,继服。四诊:左乳肿痛大减,破溃处渐趋收口,肿块减小,疼痛尚不明显。处方:炒薏仁、白扁豆、山药各30g,路路通、漏芦、王不留行、冬葵子各20g,白芷10g,橘络6g,4剂。服后,患者诸症渐消,调理自愈。

按:本案患者因先天乳头内陷诱发排乳不畅、乳汁淤积,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及舌脉, 系肝郁气滞、阳明热结共同作用而致的乳络阻塞。故初期治疗应以疏通清热散结为主。选用自拟方-通乳清热汤加减治疗,用王不留行、瓜蒌皮、漏芦、路路通、丝瓜络宣通乳络;以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地丁之品,清泄阳明热邪。其中金银花、冬葵子、蒲公英性寒味甘,清热养阴而不伤正。因气血同源、乳血同根,气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将辛温之皂角刺、白芷纳入其中,行血消痈、驱毒止痛。二、三诊时,患者处于酿脓期,防止瘀血滞留体内,此期宜从血分论治,加入三棱、莪术、川芎活血祛瘀类药物,祛除已成之脓腐,血行则乳通,通则不痛。至四诊,此时患乳脓将尽、渐愈合,重用炒薏仁、白扁豆、山药等益气健脾之良药,鼓舞气血、补气益血,辅以路路通、漏芦、王不留行等疏肝行气之类,梳通乳络、调和脾胃。另外,周老不建议患者回乳,每诊均嘱其按时哺乳、排空乳汁,缘由有二,一则母乳营养充盛,对乳儿有益,对产妇康复亦大有裨益,二则乳汁滞留可致原疾复发。

4 小结

中医药治疗乳疾正发挥着自身优势,从西医角度来说,乳痈虽属急症,而今随着现代人对调摄身心的重视,多数患者倾向于中医疗法,这给中医中药提供了发展空间。依据周教授治疗乳痈的临证经验总结,已发乳痈宜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辨证施治,可缩短病程,快速治愈;未发时应积极预防。乳汁淤积在乳痈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既可为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故疏肝气、通乳络是治愈的关键,用药时疏肝理气通络之品须贯彻疾病的始终。临证结合患者症状,调和气血,通达乳络,疾病乃愈。

猜你喜欢

周老淤积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乳汁点目需谨慎
水库运行管理方式对水库积淤的影响研究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个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不能多写一字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
周有光:“吃小亏不占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