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本科生就业困境的哲学思考

2020-12-23杨雪梅王顺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规培医学生医学

杨雪梅,王顺先

(1.川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 南充;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0 引言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求贤若渴,而医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医学生”)却觉得无业可就。这种现象越演越烈,演变成医学生就业三大困境:硕士研究生报考火爆、基层岗位无人问津、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抬头。当然,这其中既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医学教育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1 医学生就业三大困境

1.1 硕士研究生报考火爆

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年级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比例高达90%以上,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更甚。应届生更趋向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原因在于毕业时四证齐全:学位证、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合格证,就业后节省规培转科时间。此外,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不离校,不就业,脱产准备考研,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群体;且大部分毕业生脱产考研的决定均取得父母支持,亲朋理解。

1.2 基层岗位无人问津

省属本科医学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但毕业生真正到基层岗位的寥寥无几。以川北医学院为例,近三年医学生基层就业比例仅为20%左右。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在其他院校受欢迎的国家和地方就业促进项目,在医学院校却持续爆冷。为加快建设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至2010年起,连续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2015年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2018年完成全科医师规培,但赴定向单位履约比例全国普遍偏低,违约办理高峰期集中在毕业时和规培完成时两个阶段。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紧缺、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将会持续[1]。

1.3 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抬头

在大众的意识里,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会继续深造,或者工作就业。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不断变化,小部分毕业生主动选择了“慢就业”。他们既不着急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而是选择旅游、休息、学习英语、创业考察或者在家陪父母,从而争取更多规划未来和提升自己的时间,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到一个“最优解”。

2 产生就业困境的原因

2.1 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通过就业意向调查,选择在成都市包括成都周边区县就业的学生比例高达60%,重庆次之,占比15%。成都的生源希望回成都就业,非成都的生源也希望去成都就业,实在不行才选择重庆或回生源地。川北医学院毕业生离开川渝两地就业仅占10%左右,与非川渝两地生源比例基本持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失衡。省属医学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生活成本考虑,大多远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更多将眼光聚焦到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除了考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信息资源的优势,更主要是担心由于非发达地区医疗卫生建设落后,硬件设备和人才储备限制个人职业发展。

2.2 价值导向偏离

为什么医学生更愿意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主要缘于医疗卫生单位的用人导向,高学历、证件齐全、可直接上岗已经成为单位招聘简章的标配;加之医学生在校期间价值引领缺失,一部分学生甚至老师认为,医学生专业能力高于一切,整个大学期间重专业课程、轻通识课程,重临床技能、轻医德医风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生就业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业价值实现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2]。学校教育和用人导向加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偏差,进而在就业选择中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的现象愈演愈烈。

2.3 就业能力缺失

近年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抬头,主要有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而为两种。主动选择缓就业慢就业的毕业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或者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需要调整就业方向,重新准备。积极来看,这是毕业生理性就业的趋势,是就业观念成熟的表现。但更多学生则是被动选择缓就业慢就业,由于缺乏就业能力,怕就业,逃避就业。用时间做赌注去博取未来,消耗的时间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很可能会消磨意志,致使以后更加难以适应高压的职场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逐渐演变成宅男宅女,啃老族。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充分暴露学生不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定位偏差,职业规划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2.4 医学教育特殊性

一是医学院校扩招使得医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生源数量连攀新高。医学本科教育学制长,培养成本高,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由于跟不上生源数量的增加,医学生培养人均标本量、见习动手机会大量缩减,医学实验课程、见习课程正逐渐弱化;最后学年的临床实习,很多学生忙于备考研究生而放弃实习。这些直接导致部分医学毕业生生动手能力不足,对毕业就业上岗望而生畏。二是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2015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全面实施,要求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须取得规培合格证。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以社会人身份在规培基地参加规范化培训或专科医师培训,为期3-5年[3]。三是医学生毕业去向的优先等级为:首选考研,其次理想城市就业,最后规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很难招录到医学应届本科生,规培结业生更多分流到规培医院、考取研究生或者地市级综合医院。基层卫生人才断代现象严重,短期内难以改善。

3 就业困境的哲学思考[4]

3.1 矛盾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它的方法论意义在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务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在分析和解决矛盾中,应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结合医学生就业困境的现实,用人导向驱使医学生考研热度居高不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一窝蜂涌向大城市,过快的高考扩招速度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的情况。医学培养使用整个链条上的有关者,均需要重新审视哪个环节违背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医教协同。

3.2 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一是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它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自身造福。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早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如果学生自身消极等待,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或者仍然过高估计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那么只能是被淘汰出局。因此,高校毕业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视现实,调整心态,增强危机感和挫折消化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增值潜力,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减少大学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的被动因素,杜绝懒就业、不就业出现。

3.3 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方法论意义在于,应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将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应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同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

医学生做社区医生,当医药代理,自主创业已屡见不鲜,对这样的就业选择,高校、家庭和社会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生高质量就业不能简单归结为到大城市大医院就业,大学毕业后无论干什么,只要是有利社会,有利人民,均应值得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看似不起眼的基层工作起步,脚踏实地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职业素养水平

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认为,选择职业是关系到个人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的重大问题。因此,不应为一时的兴趣、渺小的激情、个人的虚荣心所左右,而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选择一种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5]。

医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践行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历史使命的承担关系着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形成,更关系着社会成员的健康和谐的生活[6]。培养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弘扬和践行崇高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将高标准严要求。教育的目标在于育人,而立德是育人之本,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价值观又是德育之核心。应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不能相互割裂。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和兴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政教育务必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管齐下,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医学元素,在课程思政中贯穿医德培养,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凸显思政教育。在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网络思政建设,以易班共建中心为平台,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实现价值引领[7-8]。

4.2 提升职业素养水平

医生的职业素养是从医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医生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的培养过程,既是医学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临床技能的提高过程,更是以良好医德医风、人文精神为主的职业素养的涵养过程[9-10]。将职业素养提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引导他们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逐步从“学医术”“悟医德”到“行大爱”[11]。

5 小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牵涉一个家庭。医学生就业困境得不到缓解,未能及时参加就业的医学生越来越多,不光会导致医学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会加剧用人单位与医学院校培养之间的脱节,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前,在部分医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欠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我国医学人才的重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对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卫生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规培医学生医学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