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12-23范乾王雅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电针针刺针灸

范乾,王雅丽

(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 庆阳)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是最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其病理过程。COPD在全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的第四大致死原因[1]。目前COPD主要西医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抗生素、激素以及长期吸氧治疗等,但也存在一定副作用[2,3]。

COPD属于中医“喘证”、“咳嗽”、“肺胀”等范畴。针灸已在中国使用数千年,能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且临床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对其疗效机制,目前多有报道与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有关,现将其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针刺治疗

针刺对COPD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均有改善,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高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4]。粗针穴位透刺是以刺一针可透多穴的针刺手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王德敬等[5]观察粗针紫宫穴透刺膻中穴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10d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得到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明显降低,且粗针透刺法比传统毫针透刺法降低的更明显。浮针是针对皮下层的针刺方法,周雪[6]观察浮针刺激患者背部的5个MTrP点,治疗后可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针刺腹部穴位可调理先后经络,对全身各系统有宏观调控。关炜等[7]采用腹针治疗的手段,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气穴,观察到COPD呼吸肌疲劳大鼠的TNF-α含量明显降低,炎性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轻,表明抑制TNF-α炎性介质释放可能是减轻COPD病理表现,改善COPD呼吸肌疲劳、延缓COPD进程的机制之一。

在基础研究中,官锦帅等[8]观察到对COPD模型大鼠进行针刺足三里干预后,除肺功能明显改善,相比于模型组,针刺组血清TNF-α和IL-1β质量浓度明显下降,且针刺组优于假针刺组,因此也表明针刺足三里对COPD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相关。Li等[9]研究针刺肺俞、肾俞和定喘治疗后,发现针灸治疗可能通过减少细胞炎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 TNF-α和 IL-8的产生来保护肺功能并减少COPD诱导的炎症反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2属于HDAC家族中第 I 类成员。HDAC2 活性的改变直接影响 COPD 患者炎症反应状态。针刺还增强HDAC2 mRNA和蛋白质表达,表明通过翻译后修饰可能直接影响蛋白质结构,表明针刺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并通过调节HDAC2在烟雾诱导的COPD大鼠模型中促进肺保护。

2 电针治疗

电针作为现代针灸的发展,通过经穴能够持续刺激穴位。CD4+、CD8+、CD4+/CD8+、Th17作为常见的T淋巴细胞亚群,能够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陈建飞等[10]以不同频率针刺脾俞、胃俞、肺俞、肾俞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发现接受2 Hz低频治疗的患者不论是在改善肺功能还是运动耐力方面均明显优于100Hz低频治疗的患者,且治疗后CD4+、CD8+、CD4+/CD8+也有明显升高及CD8+、Th17水平下降,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可能是低频针刺恢复肺功能的机制之一。相比西医治疗,李国安等[11]观察电针关元、乳根、膻中等穴位联合祛痰化瘀方、西医治疗能有更好疗效,这可能与降低血清脂联素、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延缓COPD病情发展有关。

电针通过电化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迷走神经传导纤维放电等抑制巨噬细胞活化、促进乙酰胆碱释放,缓解COPD患者肺组织和气道的炎性病变,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石贵昌等[12]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电针刺激定喘穴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后不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且血清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IL-8、TNF-α显著降低。童娟等[13]在规定的有氧运动训练基础上观察电针胃经及任脉的穴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且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接受安慰针治疗的患者。电针疗法对稳定期 COPD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控,免疫功能的调节可能是其临床疗效的机制。

COPD是以炎症改变为主,基础研究中,童娟等[14]观察电针“膻中”、“气海”、“中脘”或电针加运动均能明显下调COPD肌营养不良大鼠TNF-α、IL-6、IL-1β含量,且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也进一步表明电针疗法对于COPD肌营养不良大鼠抗炎免疫方面有明显疗效,可通过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状况,直接提升呼吸功能。程淼[15]探讨4/20Hz交替频率电针肺俞、足三里穴对香烟及脂多糖诱导的COPD大鼠肺部Thl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发现电针后BALF中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BALF和血浆中的 IL-17、TNF-α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也明显下调,同时IL-10水平明显上调,且IL-17受体无论从组织水平还是基因水平均显示下降,电针调节COPD大鼠Thl7/Treg免疫失衡,抑制肺部炎症,缓解气道重构,进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张洁等[16]观察电针肺俞、足三里、列缺和丰隆穴可使COPD模型大鼠外周血中HDAC2活性明显上升,但是炎症因子IL-10、IL-8和TNF-α的表达含量明显降低,而电针治疗对于CO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HDAC2活性,从而消除炎症而起作用。鲁静等[17]观察电针足三里和肺俞穴治疗COPD模型大鼠治疗后血清、BALF、肺组织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MIF)、TNF-α、IL-1β 和 IL-8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内MIF、受体复合物CD 74-CD 4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mRNA显著下降。其中大鼠肺组织内MIF与p 38MAPK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电针足三里和肺俞穴对大鼠COP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及其受体复合物活性及受体介导的p 38MAPK信号通路有关。针灸对COPD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参与了针刺的抗炎过程,zhang等[18]研究发现电针COPD模型大鼠足三里和肺俞穴后大鼠肺功能和迷走神经放电均增强,肺部炎症改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IL-6和TNF-α水平降低。电针治疗可降低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这可能与其参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有关。

在离体实验研究中,提取COPD模型大鼠电针治疗后的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AM处于炎症状态下,针刺血清可以通过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 降 低 IL-1β、TNF-α、IL-6 炎性因子的释放,有抑制炎症效应,病理状态下,针刺血清可通过α7nAChR后核转录因子κB、Janus激酶2/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起到抗炎作用[19]。

3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

IL-6、IL-1β、IL-8及 TNF-α等炎症因子与 COPD 的气道炎症反应和肺部病变进展密切相关。何帆等[20]观察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以毫针针刺肺俞、脾俞、肾俞等穴联合礞石滚痰丸加减方治疗AECOPD后患者的血清及呼气冷凝液(exhale breath condensat,EBC)中 IL-6、IL-1β 及 TNF-α 水平,对 AECOPD 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提升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炎症反应和气道重构,改善气流阻塞状况,保护肺组织。黄莉[21]探讨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足三里、定喘、膻中等穴位联合化痰清肺方剂治疗AECOPD后,患者外周血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化痰清肺方剂治疗患者,针药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也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肺腧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而肺俞埋针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周胜利等[22]在常规基础上发现肺俞埋针联合八珍汤治疗脾肺气虚型COP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且提高机体免疫力,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和IL-10水平明显提高。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易损害肺功能。朱静[23]也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肺俞埋针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人COPD后,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同时血清炎症因子IL-8、IL-17、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张凯彦[24]以针刺关元、合谷、曲池、肺腧穴位配合止咳平喘方干预COPD模型大鼠,单纯针刺能使血清IL-8和肺组织IFN-γ水平降低,针刺同中药配合使用,COPD模型大鼠血清中IL-8、TNF-α、IFN-γ含量降低,肺组织匀浆液中 IL-8、IFN-γ含量也明显降低, 表明针刺及联合中药方剂可能减轻炎症反应来发挥对CO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4 灸疗

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通过艾条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来激发经络感传, 促使气至病所以治疗疾病,对提高患者免疫力有一定作用。梁永妍[25]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助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COPD稳定期,发现血清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1)水平明显下降。TNF-α能够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释放,从而加重气道炎症、纤维化及肺实质损伤,对TNF-α和HMGB1水平的下调可能与该灸疗改善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有关。

5 针刺联合灸疗

何琦等[26]探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肾俞、大椎、膈俞等穴位温针灸联合六君子汤治疗COPD稳定期后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而且患者痰液中的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吕志坚[27]探讨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温阳通络法针灸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COPD的应用效果及对通气、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无论单用针灸治疗还是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IgA、IgM水平均显著增高,且联合治疗显著高于单用针灸或药物治疗,也进一步表明温阳通络法针灸或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6 结论与展望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COPD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等。而综合上述文献表明针灸或针灸联合药物等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取得与针灸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有关,如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8水平等。但由于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针刺干预手段的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更深入的机制研究等,都影响了针灸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因此在未来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加强动物实验的针刺手段标准化,深入研究针灸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推动针灸治疗COPD的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电针针刺针灸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针灸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