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再思考

2020-12-23杜振强

关键词:异化本质马克思

杜振强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何谓“人的本质”?追溯至古希腊人“人是什么”的命题,一直以来是哲学家和思想家探索的对象。揭示、弄清人的本质问题成为哲学思考的基本论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有着很多重要的论述和理解。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探索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是对这一问题不断深化、深入的过程。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第一次阐述了人的本质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他以唯物史观作为研究的基础,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人的本质思想。纵观《手稿》至《宣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考察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转变的内在逻辑顺序,考察的视角也由静态走向动态,即从人的自然属性走向人的社会属性。新时代,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进行再思考,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本质思想”发展进路

人类在“人的本质思想”这个问题上,经历过漫长的探索过程。追溯这一问题的探索历程,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考察,先后经历了两次视角转换:一是从神本体论向人本体论的视角转换,二是从人的自在本质向人的社会本质的视角转换。这两次视角的成功转换,与人对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息息相关,也即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人的本质思想是一个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到《手稿》再到《宣言》渐进提升的过程。

中世纪时代,社会生活中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神学主导一切,认为人出生就是要来赎罪,上帝是创造人的。此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主导就是唯神论,神是最高统治者。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家坚持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反对迷信,改变了对人的本质的看法。这样对人的认识是符合资产阶级自身利益的需求,是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的。此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了历史的进步性,已逐渐从神本体向人本体开始转换。不过此时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是片面的,不是真正科学的唯物史观层面的理解。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流派,他们继承了以往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并且进一步发挥了人的本质思想,但仅限于人的自在本质。康德的观点是“人本质是道德自由、意志自由与意志自律”。“意志自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去为自己的行为规定规范、法则。在康德看来,“意志自由”就是按照自身规定的道德法则去思考、去行动。人的存在是双重的。人具有自然的存在,同时也有理性的存在。自然存在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在康德看来,人作为自然存在,永远受自然界的规律支配,严格说来这样的“自然人”不是人,而是一种“东西”。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是纯粹的抽象的东西,即理念、精神等。在黑格尔看来,人有思想、有理性,能认识自己,按照自己的理性来行动。他反对把人的本质认为是感性的东西。黑格尔和康德一样,把人的本质归结于某种精神的东西,所不一样的是黑格尔不仅看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还看到了人的理性的客观性。费尔巴哈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是相对“神是人的本质”而言。他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的本质。第一,人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人的最高本质是人本身。第二,人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利己主义也是人的本性之一。第三,“爱”是人的本质。从中世纪到费尔巴哈,人类对自己的认识虽然慢慢从神本体向人本体转移,但还是自在本质。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基础,强调人的本质属性是在客观实践活动中生成和规定的,是对黑格尔哲学中的国家观、劳动观等唯心思想进行的深刻批判。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指出客观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人的本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499。马克思指出的,费尔巴哈所说的感性并非实践的感性活动,而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并把人的自然本质认为是人的本质,没有看到人的社会现实关系。马克思花费的毕生精力所追求的就是人的解放。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加深了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在《导言》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人本质的观念,“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力量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2]9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理论不仅仅是自然人,也是现实的人。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开始反思费尔巴哈的哲学,他指出“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

关于对人的本质这一理论较为明确和清晰的系统的表述是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162。他从观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揭示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基础。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活动,体现了人的类本质。此时的马克思尚未突破费尔巴哈的哲学框架,但已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为马克思后来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开始明确人的本质要注重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的视角。他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作用原理更加全面深刻地阐述人的本质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创新,也是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更为科学的解释。这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从人的自在本质向人的社会本质的视角转换。

对人的本质思想作出科学的解释是在《宣言》中提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这里更加确切、清晰表达出人的本质思想内容。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奋斗的最终目标,他揭示了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价值追求,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人的本质思想”的跨越与升华——《手稿》和《宣言》的比较研究

在《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立起来,实现了人从“绝对精神”到“感性存在”的现实回归。在马克思视野里,把“感性存在”置于现实的生活中。“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1]161,163。他不仅把人与自然当作对象来理解,更把自然当作是人进行生产生活的手段和对象来理解,指出人在自然面前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看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继而揭示人是有意识能动的类存在物。人的类存在物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安排生产,能动改造世界。“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1]163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把人的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类生活也成了生存手段。人的劳动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 ,劳动产品就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1]192。

在《宣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也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描绘了人类解放的美好画卷,即人的个性得以彻底解放,人的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的理想境界。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

《宣言》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成为异化劳动,使得人的本质特性丧失了,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劳动成了剥削手段,是造成劳动成为异化劳动的根源。“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3]46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作为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作为人的社会属性改造的一个手段、一个方式。劳动不再是异化劳动,而是出于人自发的、能动的劳动,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身,实现人的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3]46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处于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只有在社会中,人的存在对他自己来说才是合乎人性的存在。就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187。人的社会属性规定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只有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入手,才能系统考察和理解人的本质的具体内涵即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如何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异化劳动阻碍着人的本质的实现。马克思指认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其一,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也称作“物的异化”。其二 ,劳动活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也称作“活动着的异化”或“自我异化”。这也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的原因。其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也是人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它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自然界来确证自身。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其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仅仅变成为维持个人动物生存的手段,从而使人的类本质成为与人的存在相对立的东西,人的类本质变成了人的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其四,人与人相异化。这是前述规定的直接结果,因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同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当人同自身相对立时,必也同他人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它又属于谁?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之所以同工人相异化,是因为在其对立面是强有力的占有者——资本家。

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考察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就要消除异化劳动,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1]185。而要实现这种真正合乎人性的复归就要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来实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1]192。显然,在马克思看来,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话语中,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而人借助这个环境使自身的本质得到全面而深刻的发展。换言之,共产主义语境中的社会为人的本质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人的本质并非静态的存在,而是在社会中、在实践中不断地形成、丰富和发展着的,是一个未完成的人的发展过程。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逐利性,带来剩余价值。《宣言》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1]279;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3]47。人可以占有社会产品,真正做劳动的主人,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应得的社会地位。人们的观念和想法,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变化。人不再是片面的生产工具,而是可以活成真正的自己,人的真正的自我本质可以充分展现。

从《手稿》到《宣言》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考察是逐级递进发展的。在《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思想是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价值思辨逻辑,同时研究以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逻辑。费尔巴哈考察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显然,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没有看到人的本质后面深层的含义。在《宣言》中,它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统一起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实践这一环节达到人的本质完美统一。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能通过“打碎国家机器”,完成革命任务,建立一个新世界。

三、《手稿》《宣言》中人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意蕴

《手稿》《宣言》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论述,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在看到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也应看到其局限性,与新时代的具体情况还是有所区别。我们现在的历史条件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不能现在就达到马克思在《宣言》中所描述人实现全面自由而发展的境界。但这个美好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实践。我们要合理吸收《手稿》《宣言》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有益成分,发挥其实践价值。理论的最大魅力,在于指导实践,并促进实践的提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实际,做到以下三方面的相统一,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发展。

第一,实现人与自然的相统一。在满足人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自然的健康存在。在注重人的发展的同时,要关注自然的发展,关注自然的承受力,关注自然的反馈。要有你好我也好的心态,不能以牺牲自然的代价换取人的发展。这样不是双赢,而是两败俱伤。要有全局的观点,坚持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思维,在大力发展经济、充分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要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一个天下大同,是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相结合,就更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4]242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首先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活理念。人们要实现美好生活的满足,就要大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产品的满足除了基本的物质产品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等。在实现这些需求的同时,树立新的生活理念势在必行。其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4]247,“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5]395。具体做法上应该是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和变革。倡导绿色环保与消费,成为人们的日常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4]249。这就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建设来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着力解决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体制问题;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梁架柱工作,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朝着法制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二,实现人的主体需要与客观实践相统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历史上的全新方位。虽然现在社会各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社会在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时,还应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最着急、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出发。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主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加强建设,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社会产品,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经济上来说,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扩大开放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政治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社会上来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国人民一起奋斗。文化上来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生态上来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人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平台,需要社会为人的发展创造基础。同样人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深化。社会实现全面进步,才能更好地为人的发展保驾护航,人的发展才能是实实在在的、充分的,有条件的。“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57。人民在新时代这样一个历史境遇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着特定的时代要求。广大人民应该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宗旨应该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性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强调人民主体性。人实现自我发展了,人的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更多的动力,促进社会向更进步的方向发展。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社会风尚向良好的方向迈步。社会由更多优秀的人组成,这样的社会优越性也就愈发凸显出来,社会的亲和力愈发明显。这样的社会才是新时代大家共同期盼的、向往的新时代。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实现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四个伟大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要靠人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本质上是统一的,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进一步细读、品读《手稿》和《宣言》,从中窥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更能体会到人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从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展依靠人民。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宣言》中描述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一个远期目标,目前尚未实现。我们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注重实践,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人的本质理论的理解。

猜你喜欢

异化本质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童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