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传统名茶的“茶船古道六堡情”主题茶艺编创
2020-12-23金琦芳何忠伟李忠芳
王 仲,金琦芳,何忠伟,蔡 文,李忠芳
(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00)
1 创作背景与主题确定
以梧州“茶船古道”及贺州(原梧州地区)人文风情特点进行演绎编创茶艺,从题材与内容上属于表演型茶艺的创意类茶艺。为引发评委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彰显茶艺创编的亮点与特色,主题立意的选定是茶艺编创的重点。本茶艺以六堡茶为核心和纽带,演绎华侨归国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民族互助邻里和睦的长寿民风。
习近平曾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1]。茶马古道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而茶船古道却影响力有限。《广西通志稿》[2]载有:“六堡茶,产苍梧。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茶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历史上,小船、竹排载着六堡茶走出深山,顺“茶船古道”从梧州苍梧六堡镇合口码头经东安江、贺江,入西江,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东南亚[3-4]。自古“南方多瘴气”,岭南先民素有煮饮草药的习惯。因六堡茶祛湿、调理肠胃功效突出,一些华侨到南洋之时都会带上一些六堡茶,六堡茶成为侨销茶代表,需求量逐年递增[5]。
在梧州、贺州地区,“六堡茶”“长寿”成为两地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关键词。贺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六堡茶”的养生保健功能是联系长寿的重要生活载体,也是当地华侨与故乡的重要联系纽带。
“茶船古道,六堡传情”主题茶艺构思源于梧州、贺州两地的饮茶习俗及民风民俗,将其进一步演绎搬上茶艺舞台。
2 茶品及茶席设计
2.1 茶品
作品选用茶品二种。左侧主泡部分适用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的霜降老茶婆,其品质香气清香鲜爽、滋味甜醇爽口、汤色黄红亮,耐冲泡,贮存时间越长叶色越黑褐油润、香气越幽香、汤色越红亮、滋味越醇和爽口,代表六堡茶底蕴历久弥新[6];右侧主泡选用融合科技元素的人工发花金花六堡茶,品质特征香气甘香纯正带槟榔香、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代表茶船古道再次焕发生机活力和六堡茶产业发展进入科技兴茶新时代。且人工发花的金花六堡茶源于传统工艺的六堡茶,呼应六堡茶产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健康长寿的主题立意,与茶艺主题华侨归国报国以科技兴茶遥相呼应。
老茶婆清香鲜爽、金花六堡茶红浓醇陈,茶的美妙变幻、多姿多彩,先后在口腔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此情境,激起观众与评委情绪的涟漪。最终华侨向祖国(左侧茶席)举杯对饮、缓缓踱步,低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华侨归国报国之心。
2.2 茶席与茶具
茶席分为两个部分,分左右两位主泡。左侧主泡及茶席面南而设,恰似大国的稳重形象及母亲对南方海外华侨的遥盼;右侧茶席稍斜,与左侧茶席相遥望。
左边主泡席采用传统八仙桌,右边主泡席选用矮桌,营造高低错落、变化有序的舞台效果。左边主泡席采用传统八仙桌,双层桌布,上层桌布选择蓝色印花布,下设灰色大幅桌布延伸至大地,桌布上绘制“茶船古道”、茶码头,放置三只竹排模型上载着六堡茶,竹排排布在“茶船古道”形成行进队形,行进方向指向右侧茶席,“茶船古道”两侧点缀绿色以示茶区;右边主泡席选用矮桌,主泡茶席选用湛蓝色布,蓝色桌布从桌面一直延伸至地面,桌布上放置木质帆布小船模型数只,部分小船模型甲板上承有六堡茶小竹篓向茶席方向行进,部分甲板上空载的小船模型向左侧茶席方向行进,寓意六堡茶通商中舟楫往返、往来不绝。
在茶具的选用方面,左侧主泡茶具选用复古风格陶制敞口煮茶器,下设风炉、炭火,冷色、暗色茶盏作为品茗杯,整体呈现传统农家生活气息的饮茶风格,寓意淳朴的民风、粗犷乐观的生活方式;右侧茶具选用钦州坭兴陶壶作为主泡器,壶身绘有传统写意山水画,寓意身处异乡对家乡山水的思念,以白瓷品茗杯,衬托茶汤的红浓醇陈,恰似对祖国的情感且红且浓、历久弥醇、永葆初心。
2.3 服饰与配饰
两位主泡服饰配饰选择上有所不同,左侧主泡着瑶族传统民族服饰,左侧副泡着民国素色色调的服饰,通过左侧主副泡瑶族、汉族服饰不同而同席演绎茶艺代表贺州长寿市邻里和睦、不同民族融合互助的传统淳朴民风。右侧着现代改良汉服,服色素雅,以白色底色、蓝色轻纱为主,领扣采用红色中国结装饰,寓意侨胞炙热的中国心。
3 意境营造
3.1 背景展示
作品背景采用图片和动画结合的形式。开篇以沙画绘制茶船古道进行开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山水间竹排缓缓驶出,从左侧茶席驶向右侧茶席,两席主泡落座后,背景逐渐转变为贺州、梧州、桂江、西江、茶乡的山水风光和古建筑图片。背景随着主泡茶艺流程的进行,相应的背景图片进行变换,背景音乐也随之变化,以视觉听觉引导观众和评委的情绪与茶艺情景产生共鸣。
3.2 解说词
本主题茶艺解说词以散文的形式来撰写,以男女声分别进行抑扬顿挫的解说。开场选取长寿市贺州原创诗文《长寿赋》内容为背景人声。解说词全文及表演步骤如下:
[出场,背景人声]金风送爽,玉露盈盈。山奇嶂翠,泉水丰沛,卉木茂盛;穆穆贺江,竹涛阵阵,荇菜展旎,百龄眉寿辈出。长寿之缘盖出于此乎?非全也!仁者曰:寿者之众,或因孝悌斐然。感此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乡亲邻睦。此不可不谓之寿德也!此地宛然如仙境,天上人间何甄?不须归也?
[赏茶]当地长寿老人多有饮“霜降老茶婆”的习惯,其品质香气清香鲜爽、滋味甜醇爽口、汤色黄红亮,耐冲泡,贮存时间越长滋味越醇和爽口,历久弥新;而今,六堡茶加工已融入现代科技,人工发花六堡茶品质特征香气甘香纯正、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
[温润泡]六堡茶以“红浓醇陈”品质著称,每一杯六堡茶都是时光的沉淀。唤醒昏睡中的记忆,中国心依旧炙热。
[奉茶]红浓的六堡茶汤,蕴育着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寄寓着和谐团圆、兴旺发达。这一杯“中国红”特别浓醇。
[品茗,男声低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谢场,全体成员起身鞠躬谢场]
3.3 背景音乐
主题茶艺的创意内容主要为近现代题材,所以音乐选择也以新世纪音乐风格为主,开场时契合“茶船古道”形成的绘制背景,采用古风音乐剪辑以对应。因老茶婆通过煮饮的方式,所以在时间和视觉分布上,左侧和右侧主泡时间和动作可以错开,当左侧主泡泡饮程序行至老茶婆煮饮适度进行分汤前,《瑶族舞曲》纯音乐渐渐响起,左侧主泡着瑶族服饰随着民族音乐响起大方地进行分茶,生活中随意的一次茶饮也体现着仪式感,寓意着人民生活乐观豁达的状态。待右侧主泡分茶时,背景音乐渐渐消失,刻意制造空背景,营造留白之美,随着品饮红浓醇陈的茶汤,缓缓出现人声低声吟唱《乡愁》,恰似华侨于生活中随时迸发的乡愁,而且人声吟唱,无需解释就能使观众的情感自然而然跟随茶艺主题情感产生共鸣,整个茶艺情感轻松乐观又带有感情的波动,让人印象深刻。
3.4 泡饮技艺
泡茶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更要掌握茶品的性质、通过艺术的手法最大限度的呈现茶的美、并契合主题。在茶艺中呈现一杯滋味甘醇的好茶,是对茶艺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场茶艺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霜降老茶婆,以霜降前后一定成熟度的叶子制作而成,因此使用常规的冲泡方式难以呈现该茶的特点,当地民间饮用该茶多采用煮饮的方式,且加入适量的盐可以使茶汤滋味更加饱满。左侧主泡使用“霜降老茶婆”茶品,表演主泡具采用复古风格陶制敞口煮茶器(容量1200ml,备水800ml),下设风炉、炭火,以冷色、暗色茶盏作为品茗杯(6个,容量100ml);85℃水置于煮茶器中备用,茶艺师入场行礼坐定后,因“霜降老茶婆”茶品较为特殊,需进行简单介绍和进行茶品外形鉴赏(用时1.5min),此间可同时进行急火烧水,至水中稍冒细小气泡,投盐;赏茶结束后,二沸气泡如涌泉时,投茶16g(茶水比控制在1:50—1:60),投茶后以轻柔手法进行环激汤心,使水旋转,确保茶叶充分被水浸润;煮茶5-6min至茶汤适度时,舀出茶汤至茶盏(茶盏宜厚重,常温,起到辅助降低茶汤温度的作用,容量100ml),等待(1min)茶汤温度降至适合品饮(约55℃)后,出席、奉茶(30s)。
金花六堡茶,以人工发花金花茂密的六堡茶为茶品。表演主泡具采用四大名陶的广西名陶坭兴陶壶(容量220ml),壶身绘有传统写意山水画,配套坭兴陶公道杯1个、其山水画意境相连,白瓷品茗杯(6个,容量50ml)。依温具、赏茶、投茶、温润泡、冲泡、洗杯、分茶、奉茶、品茗、谢场,次序进行,其中投茶量5g(茶水比约1:42),采用沸水冲泡,第一泡冲泡时间20s-30s,第二次冲泡时间20s-30s,第三泡冲泡时间30s-40s。出汤至公道杯中后,缓慢分茶(约50s),待茶汤温度适合饮用后,出席奉茶(约1min),奉茶后回到茶席,进行品茶。
注意事项:奉茶过程中注意把握茶汤温度的变化,把握奉至评委或观众手中时,茶汤温度约55℃(适合饮用的最高温度,考虑观众或评委可能不会立即品尝茶汤)。
4 总结与反思
该茶艺编创,取材基于广西地方传统名茶“六堡茶”和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茶船古道”,既有历史依据又进行创新演绎,主题突出,可用于传播地方茶文化和宣扬地方传统名茶,也可作为学校茶艺教学的素材。创编与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问题,例如茶席设计虽然富有深意,但对于布置场景有一定的要求,场景在场地受到限制或道具在实际布置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调整。同时需注意茶艺过程中,解说词需要多进行凝练,表达文雅,与行茶程序结合需要更加紧密。解说词在演示现场对观众和评委情绪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茶艺演示中起着连接观众和茶艺师的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