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良”融合为统领加快推动四川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陈孟坤在全省现代农业“五良”融合暨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2020-12-23陈孟坤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机化农机化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应时代需要而生,因时代发展而兴。“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持续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我省农业生产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重大跨越,实现了“7 个可持续开展”的不易成绩。为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已经实现良好起步,农机化转型升级在路上。

1 新时期农机化转型升级思路

进入新时代,农机化在产业、区域、经营、机具、技术、管理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四川省将聚焦“两全两高”和现代农业需求,以“五良融合”为突破口,以科技、制度、机制“三个创新”为动力,加快向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高质量供给、高效能应用方向转型,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设施升级。

2 以“五良融合”为统领,加快推动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

“五良融合”是推动农机化加快发展的最高实现形式,是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最优协同措施。各地需深刻领会“五良”融合对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为要求,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五良”融合发展,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

1) 引育结合、突出良种。将“宜机化”纳入品种审定标准。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良种科研联合攻关,要将适宜机械化作为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加快选育推广适宜玉米籽粒机收、油菜机收等品种。大力推进育种机械化,积极发展种子选育、繁育、清选、加工等装备设施。

2)机艺融合、突出良法。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主攻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制定完善小麦-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水稻、水稻-渔业等不同种植模式和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机具配套方案,促进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集成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依托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形成种植、养殖机械化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

3)宜机先行、突出良田。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农村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深入推进农田、道路、灌溉设施、养殖场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实现良机良田相辅相成。加强宜机化标准、实施细则制修订,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方案、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中加强宜机化指标考评,推动耕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充分释放农机化发展空间、潜力和活力。加强机耕道、涵桥等农村田间道路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农机通行“最后一公里”,保障农机安全进出作业和转移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提灌站建设和更新改造,推进智慧灌溉落地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场库棚设施“宜机化”建设,解决“有机难用”难题。

4)装备先行、突出良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发布农机装备及技术支持推广目录,支持产学研推用协同融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促进10 大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创新发展。将茶叶、果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新型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大力开展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加特色农机具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机服务组织等参与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推广服务。大力引进推广高效植保、精准施灌、秸秆还田、安全高效养殖设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增产增效等新装备、新技术,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有机融合。

5)创新机制、突出良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服务体系与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扶持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认真落实《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指引(试行)》,大力推广“1+1”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即1 个现代粮油园区至少建成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二是支持农机服务模式多样化。引导、支持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联耕联种联营”“全托管”“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鼓励各地积极研究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农机维修以及其他关键环节农机化服务给予扶持,有效解决农机“维修难”“难维修”等问题,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促进“五良”融合发展,需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见实效。各地抓紧构建“五良”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农机化、农田建设、种业、合经、种植业、园区等方面要树立“一盘棋”工作思路,合力推进“五良”融合。要加快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农田宜机化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五良”融合试点,推广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五良”融合典型。要分产业组建涵盖种业、植保、栽培、农机等专家技术团队,对园区“五良”融合开展技术指导、规划论证和验收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及时发布“五良”融合各项技术规范、种植模式及产业标准。

3 以“四个强化”为保障,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到位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完善补贴范围做到“两个全部”,将生猪等畜产品生产、丘陵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机具全部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创新补贴路径放宽“三条通道”,即开展农机综合奖补试点,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探索拓展补贴新途径,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转为全面实施。二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用好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政策。加大县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将农机化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支持范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农机保险。三是强化机构队伍保障。积极适应农业农村中心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过硬的“机械化队伍”。落实“10+3”产业推进机制,发挥多部门联动优势,合力打造从农机装备产业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代农机产业链。建立健全与相关事业单位的议事决策机制,共同谋划、分工落实;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四是强化学习宣传保障。加强学习交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农机化统计等基础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深入推进农机化管理“放管服”改革,讲求工作实效。加强农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机化农机化机械化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重庆: 2025年宜机化农田面积力争达到1000万亩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专家深入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宜机化技术扶贫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