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机企业开拓乌干达市场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为平台
2020-12-23舒子成
舒子成
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农业“南南合作”特指由合作国政府、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东道国政府共同实施的三方合作项目。2012年起,四川省以“一省包一国”的方式,实施两期中国-乌干达-FAO 南南合作项目,四川依托南南合作平台,通过“专家探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四川农业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的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受到了中乌双方高层高度重视。笔者于2015~2017 年参与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主要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协助中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机企业走向乌干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助力四川农机企业实现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1 四川实施南南合作项目概况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以南,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农业南南合作由合作国派遣农业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帮助东道国实施“粮食安全特别计划”,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是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倡导推动和农业农村部的安排部署下,四川积极参与实施南南合作农业项目,外派人数居全国第二。1995~1997 年,四川作为全国唯一省份,成功实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项目,成为全球粮安项目执行典范。1997 年,四川首次选派农业专家赴埃塞俄比亚执行南南合作项目任务。截至2019 年底,四川省共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员138人次,先后赴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多国开展南南合作项目活动,取得良好成效,赢得上至总统下至百姓的广泛赞誉。南南合作作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借助南南合作项目平台,深入推动农业双边经贸合作。
2 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加深两国间农业交流
2012~2017 年,四川省按“以省包国”的方式,成功实施两期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共派出47 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园艺、谷物、水产、畜牧等领域为乌干达提供农技援助支持。外派专家和技术人员在乌干达不畏艰苦,勤奋工作,致力于提升乌干达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为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FAO、受援国及中国农业农村部的肯定。
项目实施期间,专家组还充分利用多边合作的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双边农业合作。组建四期能力建设团,安排乌干达项目点农业官员前往中国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四川种植、畜牧养殖、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经验。通过“专家探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2014 年四川科虹集团联合仲衍种业、川龙拖拉机、惠农机械等6 家川企,采取抱团出海的方式,在乌干达创建了中国-乌干达农业合作产业园。2016 年4 月,乌总统穆塞韦尼亲自为园区奠基破土,这是四川在海外首个实质性落地的农业园区,2017 年7 月,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为首批10 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农业农村部领导亲自赴乌干达授牌,并与乌农业部门签署关于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园区建设工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 年11 月四川省农业厅(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派出四川农业创新团队的顶级专家专程赶赴乌干达,帮助园区解决技术难题。
中乌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同时也为农业投资搭桥,技术援助与推动企业走出去相结合的做法,走出了一条农业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农村部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先后给中国领导人和四川省领导写信,充分肯定合作成果,感谢中国援助,同时也希望继续深化FAO 框架下的合作项目。目前,中乌南南合作三期项目三方协议已于2019 年11 月正式签署,拟于2020 年下半年启动实施。
3 四川农机企业走向乌干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农机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1.1 地理条件优越是典型的农业国家
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国土总面积约24.16 km2,可耕地面积约8.29 km2,中部地区占比高,较为平坦,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为22.3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 000~1 500 mm 之间,3 至5 月、9 至11 月为雨季,6 至8 月、12 至次年2 月为旱季,曾被丘吉尔喻为“非洲明珠”。
乌干达是典型的农业国,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0%和出口收入的95.0%,咖啡是该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品,出口名列非洲第三、世界第九,农业是该国农民的主要收入和生活来源,解决了73.3%的就业,并以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原料为支撑形成了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粮食作物主要包括饭蕉(乌干达人将香蕉当粮食、有一种叫Matoke 的香蕉是很多乌干达人的主食,香蕉烤食和煮食方式很普遍)、玉米、稻谷、木薯、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茶叶等。1/3 的已耕地以种植多年生作物为主,其他2/3 的土地播种一年生作物。在多年生作物中,以香蕉为主,其他依次为咖啡、甘蔗和茶;一年生作物以谷类、块根作物、豆类和油料作物等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棉花和烟草。
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农场主手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大型农场为农机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乌使用的农业机械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农业机械化刚处于起步阶段,农机装备结构单一,少量使用拖拉机和耕整地机械,播种、植保、收获等机械缺失。乌农场主多为本国富人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外国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对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需求量大。
3.1.2 中乌农业合作有良好的政治环境
中国与乌干达1962 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建交50 多年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经贸合作互利互惠,水平不断提高。2013 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对乌干达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18 年,中国对乌干达直接投资额达2.26 亿美元,双边贸易额达7.52 亿美元。乌干达是中国对非洲投资第九大目的地,中国是乌干达第三大贸易伙伴。自现任总统穆塞韦尼1986 年执政以来,乌干达政局基本稳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营商环境不断改进。乌干达政府一直将农业视为该国的经济基础,建立了一定门类的科研推广机构研究发展本国的农业技术,并对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早在1981 年就在首都KAMPALA 设立了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代表办公室,FAO 为该国的农业战略政策制定、能力建设和科技研究提供了大力的援助。
3.1.3 为确保粮食安全主要粮经作物农机化水平亟需提高
乌干达有300 多万个小生产农户,约占农业生产业主的75.0%。但乌干达农民缺乏农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术,大部分农业生产者还停留在“只管撒种、不管经营、靠天收成”的原始农业生产阶段。主要粮经作物耕、种、收基本以全人工为主,使用最多的农具是锄头和镰刀,后续初加工机具更是严重缺乏。乌干达人民以饭蕉、玉米面、大米为主食,种类丰富的大豆为主要蛋白质摄入来源,稻谷、玉米、大豆的脱粒采用人工敲打方式,玉米面和大米加工以乡镇为中心设有磨粉磨面加工坊。为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急需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乌土地退化趋势严重,人口快速增长、森林大量砍伐、过度放牧和开垦以及水土流失等给乌干达的土地造成很大的威胁。乌干达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3.2%,位居世界人口增速的第三,目前人口数量是其40 年前的5 倍,15 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环境压力可想而知。乌干达人尤其是广大农民基本使用树木做燃料,每年砍伐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木炭,木炭烧制等加快了树木的砍伐速度。
3.2 开拓乌干达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乌干达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很多地方维持着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很低,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乌干达经济保持了较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依然很差,购买农业机械的意愿不强,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更不懂使用操作农业机械。同时,由于经济不发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机作业机耕道等配套严重缺失。工业制造业水平低,本国农机制造业寥寥无几,农机生产、研发、推广的道路还很漫长。乌干达的法规、教育和科研等管理体系基本沿用英国或借用其他欧美国家,不适合本国的发展实际,无法高效运转,多数农业教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停滞不前,乌干达农业科研人员、田间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资料普遍不足,科技普及率低。这里的农业技术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受资金短缺、基础薄弱、设施落后、实用技术人员稀少等限制,农业技术一直在低水平线上。
4 走出去的有关建议
4.1 响应国家号召抢抓先机
四川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号召,抢抓先机,利用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和南南合作等农业多边合作平台,向乌干达众多农场主出口大马力、多功能、高性好等适用于中、大型农场的农业全程机械化设备,促进乌现代农业装备迅速发展。同时,针对乌干达众多的小型农业生产者,四川农机企业应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四川省生产微耕机、碾米机、稻麦脱粒机等生产优势,坚持 “三为主”的发展路子,即以微小型机具为主,以最能减轻劳动强度、最受农民欢迎和有购买能力的机具为主,主要销售手扶式拖拉机、田园管理机、微耕机等小型农田作业机械,碾米机、脱粒机、组合机等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
4.2 立足乌干达辐射整个东非
乌干达政府积极扶持、促进农业发展,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农业是乌干达鼓励投资的行业,外国投资者在坎帕拉、恩德培、纳姆维、金贾和恩杰鲁等5 个城市投资办厂,在开业生产第一年,乌干达对投资设备和厂房给予50%税费优惠,对在乌干达其他城市投资的设备和厂房,在开业生产第一年给予75%税费优惠。乌干达人力资源成本极低,乌干达作为东非共同体(EAC)和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的成员,其产品进入其他成员国享受优惠待遇。农机生产企业可以立足乌干达,产品辐射整个东非。
在乌干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乌干达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生产制造、销售、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支持和服务。以种植大户、农场主为“主体”,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演示会等形式的推广培训,提高乌干达农民农机化操作技能,扩大中国农机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加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乌全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3 建立健全农机销售推广模式
农机企业可以在乌干达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乌干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缺失,没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租赁和跨区作业市场前景广阔。加强培训使用当地员工,这样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又可以节省成本,中国农机企业在乌干达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农机从业人才,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机户为基础,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骨干,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订单式、托管式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国农机企业在提供资金、农业机械、技术支持为前提下,开展“企社共建”的方式,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扩大中国农机的销售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