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措施探讨

2020-12-23吴珠静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围术

吴珠静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三叉神经痛属于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三叉神经反复疼痛,有阵发性特点[1]。与此同时,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任何手术的开展均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应激反应,我们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本次实验选取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即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25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分析围术期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7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即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25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126例,女124例,患者年龄34~76岁,平均(50.6±3.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0.5~4年,平均(1.2±0.6)年。在发病部位上包括左侧和右侧,且排除了严重脏器锦患者,无法实施耐受药物治疗以及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护理工作的情况。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做好手术常规准备工作,加强病房管理工作;观察组则为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在手术前,一方面试对手术室、相关器械的消毒、管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则是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对手术形式进行简要介绍,提升治疗信心。手术后的护理是较为重要的,需关注静脉通道建立以及补液情况。做好了科室护士的交接工作,并定期巡视患者的症状改善、恢复效果,听取患者的诉求并开展改善治疗。在病房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策略的调整,关注患者的个人需求,与此同时,告知患者由于三叉神经长期受到压迫或者水肿,有可能造成的颅内压的增高或者是局部的受压,从而导致术后的持续疼痛,这不仅要改善疼痛问题也需要宽慰情绪激动、耐受力低的患者。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手术后情况分析,包括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这对制定病房护理计划有所帮助。其次,了解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性保护,优化病房护理管理。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 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护理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并针对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计量统计,在并发症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分别为(161.5±10.3)min和(10.1±1.6)d,对照组为(198.2±12.7)min和(15.2±1.9)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2%(4/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9/125),其涉及到感染、颅内血肿、压疮等事件,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安全。

3 讨 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手术前加强护理支持是手术顺利开展的保障性因素[2-4]。即在规范化护理措施的开展中,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确保其可以在较为平稳的心态下接受手术,与此同时,可以对患者进行手术情况的介绍,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微血管减压术的开展必须有良好的医护配合度,在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做好记录,一方面要防止感染事件,控制并发症,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坚持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在手术后更应该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做好不良事件的预防准备,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要确保手术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围术期的每个部分都不容忽视,按照规范化流程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规范化护理策略可更好地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后病情改善期间的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围术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