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熟是把对父母的不满“说出口”

2020-12-22陶瓷兔子

青年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摊牌道谢怪圈

发小阿圆结束长达两年的“澳漂”,刚回家待了两周,就连人带行李逃到我家,一脸颓丧。理由是母亲从她进门开始就没停止的诸如“你怎么买一条这么显腿粗的裤子”“这么大人了连个菜都切不好”“我当初就说你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之类的话。

“我离家两年了,还以为她会变,哪怕一点点,”阿圆苦笑,“她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所谓‘为我好的数落,让我有多难受。”

“你有没有告诉过她,她这种说话方式让你很痛苦?”我問。

“还用说吗?”她拍拍身边的行李箱,“行动抗议这么多年不都失败了?”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你的感受呢?”我又问。

阿圆沉默了一会儿,答了我一句话:“说不出口。”

“说不出口”四个字是对大多数亲子关系的精确描述。

有位读者曾经跟我讲起她的经历,从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常吵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拉她来评理,都试图努力拉拢她站在自己这边,来当作对付另一个人的工具。

长大后的她选择了心理学,看到了这种相处模式里的问题,也意识到自己的介入只会让每个人都在这种错位的关系里越陷越深。

可理论上知道归知道,“这是你们的事,请你们自己解决”的话总是说不出口。

“我不想再被当作武器了。”这句话背后有太多委屈和惶恐,有太多被剥削的童年和被逼迫的早熟。她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负担这些情绪,也因而害怕自己说出口的话会变成不通人情的抱怨和冷酷无情的指责。

想要把对父母的爱和对其某些行为的不满分开,真的太难了。而我想,这也是所谓“父母等着孩子的道谢,孩子却在等着父母的一句道歉”这种悖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太多父母只看到自己对孩子的爱与付出,却对这些爱里那些有刺的部分视而不见。而太多孩子对父母有意见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只好靠沉默,靠逃避或变本加厉的叛逆,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对这种模式有句精准的描述——所有关系的沟通,本质上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过程。

当我们在等待父母懂得我们,从而改变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的、长不大的小孩的位置。

小孩子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哭闹,成年人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在等待父母道歉的心态,其实还隐藏着另一层语言:我是不可能幸福起来的,除非你先改变。

苏珊·福沃德教授的《原生家庭》讲了一个走出这种怪圈的有效方法——用非辩护性的语言来跟父母摊牌,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什么是非辩护性的语言呢?简单来讲,就是“不生气,不道歉,不抱怨”。

不生气,是摊牌之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写下来的方式理顺思考逻辑,甚至可以提前演练一两遍,等到你能做到不吼不叫不哭不闹的时候再去摊牌。要时刻记得摊牌的宗旨,不是“我要证明你错了”,而是“我想告诉你我的感受”。让别人理解你,永远是你的责任。

不道歉,是在父母表现出过激反应,如“你就是个白眼狼”“我还不都是为你好”的时候,不要被带着跑,进入“父母和孩子到底谁对不起谁”的怪圈。表达出“我知道你觉得很难接受,但这的确是我的感觉”就足够了。

不抱怨, 是永远不要用父母没做到的东西来否定他们给你的东西。那或许不是你想要的爱,但那也的确是他们给过你的东西。

把行为和爱分开,把你的执念和现实分开。因为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对错,不是让谁改变,也从来不是道歉或者道谢,而是让每个人的每一天,都能好过一点点。

(丁丁摘自“陶瓷兔子”微信公众号,西米鹿图)

猜你喜欢

摊牌道谢怪圈
蛋炒饭的哲学
怪圈
将“谢谢”说得多姿多彩
折线
破解“不超不挣钱”怪圈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无座
菲总统与美国的“摊牌”到了关键处(社评)
向小河道谢
罕见病保障政策陷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