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公众 注重特色
——天水市博物馆科普工作卓有成效
2020-12-22
天水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79年恢复建馆,2009年免费对外开放, 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甘肃省首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长期以来,天水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不断构建特色展览体系、丰富展览内容、增加展览多样性,形成了以通史陈列为基础、专题陈列为特色、临时展览为支撑、流动展览为补充的立体化展览体系。馆内展陈设计十分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专业展览与科学文化普及结合,在阐述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同时,以文物守护者的责任担当,讲述历史故事、普及社科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社科普及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特别重视社会教育和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结合馆藏特色,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设计研发了适合不同群体的教育项目。 尤其将博物馆资源融入青少年教育,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备显微镜、望远镜、3D 打印机、VR 蛋仓等科普器材,开设了“伏羲讲堂”“弘开学堂”,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交流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引进“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贝类物语——珍稀海洋贝类展”“丝绸之路——自然大观动植物标本展”等科普专题展览,出版《会飞的花》《丰子恺漫画》《天才狂想曲》 等科普图录,吸引公众参与博物馆科普宣传活动。先后策划开展了“VR 虚拟现实的原理”“能源利用与节约”“科技创新放飞梦想——手工电动游览观光车制作”“传统与科学——走进博物馆”“防疫知识小课堂”“一榫一卯——巧夺天工”等100 余场社会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和“博物馆里寻国宝”“科普月活动”“我们的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志愿者日、科普宣传周) 等系列社会教育活动近500 场, 流动博物馆“四进” 活动近百场, 特别是“陶罐和铁罐”“墨拓传情——传承古老技法, 邂逅历史文明”“神奇的活字印刷术”“我是小小毕加索” 等专题教育活动等已成为品牌社教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