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接受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2020-12-22季红琴宋雯丰周昕怡
季红琴,宋雯丰,周昕怡,刘 媛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1],军事思想和文化价值决定了该书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其中国文化语境和道家思想渊源,孙武的《孙子兵法》尽管在西方流传甚广,却很少能被正确理解”[2]。部分《孙子兵法》英译本在国外的接受情况以及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受众认知度亟待提高。《孙子兵法》现存英译本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未摸准目标读者的需求、不了解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等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接受理论的最一般化的趋向是需要将注意力从文本转向读者,传统批评所依附的确定的本文被接受者取而代之”[3],读者接受强调目的语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作者、作品”为中心转移为以“读者”为中心,关注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读者接受成为衡量外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故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才能真正推动《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备受推崇,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从读者接受视角探讨《孙子兵法》英译的研究甚少,仅零星散点地见于少数几篇文章,并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因此,在这一研究领域上突破瓶颈,归纳出能被读者接受的《孙子兵法》英译模式与路线,有利于《孙子兵法》的英译与传播。基于此现状,本文以读者接受为出发点研究《孙子兵法》英译,期望为典籍英译提供启发与借鉴。
一、《孙子兵法》英译本外国读者接受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孙子学”的热潮。但《孙子兵法》不同英译本在国外的接受状况却大相径庭,了解并弄清不同英译本的读者接受状况对《孙子兵法》甚至中国典籍的外译与传播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馆藏是指图书馆购买,拥有并保存在图书馆中,可供读者利用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集合”[4],因而英译本馆藏现状是对译本传播与接受状况较为客观的体现。而读者评价是读者对译本接受状况最直观的体现,“以亚马逊美国版网站的读者购买数据及评价的反馈信息作为数据源,可以反映出读者对《孙子兵法》内容、形式、延展等方面的评价程度”[5],可作为读者接受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基于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将从馆藏情况及亚马逊图书网外国读者评价情况两方面对《孙子兵法》不同英译本的接受开展研究。
(一)《孙子兵法》英译本馆藏现状
本研究借助WorldCat数据库①WorldCat数据库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数字图书馆,世界最大的联机书目和机构元数据库,它包含了OCLC近2万所会员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检索了《孙子兵法》主要英译本在全世界图书馆的收藏情况。数据统计截至2020 年1 月31 日,检索情况整理如表1(限于篇幅,表1数据仅列出馆藏数居前九的《孙子兵法》英译本)。
表1 《孙子兵法》英译本馆藏情况(按数量从高到低排列)
从表1可知,馆藏数居前九的《孙子兵法》英译本皆为外国译者所著。居于首位的是格里菲思(Samuel Griffith)英译本,藏有该译本的的图书馆数量高达3320 所,且与位居第二位的索耶尔(Ralph D.Sawyer)英译本相比,数量达其六倍之余。藏有翟林奈(Lionel Giles)、美国丹马翻译小组(Denma Translation Group)、克里利(Thomas Cleary)及安乐哲(Roger T.Ames)等译本的图书馆数量差距不大,而与后三位译本相比,存在明显的数值间隔。默尔(Victor H.Mair)译本虽馆藏数量居于第九位,可与其他名列前茅的译本相比差距甚大,将其译本收藏的图书馆仅十六所。虽WorldCat 收录的图书馆可能不完全,且存在信息采集误差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存在一定偏差。但大致可看出,格里菲思、索耶尔、翟林奈、美国丹马翻译小组及克里利等译者的英译本读者接受度较高,海外接受情况和传播效果相对较佳。
中国译者的译本馆藏情况,整理如表2(限于篇幅,表2 数据仅列出馆藏数居前五的中国译者《孙子兵法》英译本)。
表2 中国主要译者《孙子兵法》英译本馆藏情况(按数量从高到低排列)
从表2可知,中国译者英译本馆藏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其中,袁士槟译本虽居于榜首,但与馆藏数量居于前列的英译本相比差距甚大。林戊荪“译文准确简练,妙语连珠且具有兵法之风”[6],虽被选入《大中华文库》,但它在海外的接受情况和传播效果并不乐观。2001年出版的林戊荪译本仅十二所图书馆收藏,而2007 年出版的译本也仅十四所图书馆将其收藏。有调查结果表明:“林译本接受状况不佳,但目前看来主要原因不在于译本的可接受度,而在于译本的流通量、保有量小,关注度不高”[7]。该情况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译者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在海外阅读市场传播不畅,译本接受度和传播现状亟待改进。
总体来说,外国译者《孙子兵法》英译本馆藏数远多于中国译者《孙子兵法》英译本馆藏数。该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译者《孙子兵法》英译本的海外传播影响度有限,“海外汉学研究学者季进在《深圳商报》采访时就谈到,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心态是非常强劲的,对中国文学、文化显然不会给予太多关注”[8]。相比中国译者的英译本,外国读者更愿意接受西方译者的英译本,如格里菲思、索耶尔、翟林奈、克里利等译本(馆藏数皆居前列)。由此可见,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是中国译者的《孙子兵法》英译本难以“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国译者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如林戊荪译本)流通量、关注度皆受限,其海外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外国读者评价情况
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Amazon.com)是全球性的网络图书销售平台,是外国读者阅读图书的重要途径之一。“亚马逊图书网站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其星级评级尤其是读者评论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出读者的接受情况,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9]。因此,就外国读者在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Amazon.com)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星级评级和读者评论进行整理与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孙子兵法》在外国阅读市场的读者接受情况。
笔者将美国亚马逊主页搜索关键词定义为The Art of War,将搜索类别定义为books,将语言设定为English,将作者定义为Sun Tzu,得到295条相关结果。美国亚马逊星级评价不是通过原始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的,而是根据自身机器人的学习模型计算产品的,包括三大影响因素:评级年限、评级者是否属于已验证的购买者及评论是否提供帮助。因其具有客观性,且往往是对接受情况最直观的体现,故笔者将其作为读者接受研究的重要参考数据。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数据库检索情况整理如表3(限于篇幅,数据仅列出在售《孙子兵法》英译本中星级评价居前十的译本)。
表3 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孙子兵法》英译本星级评价、评级人数和评论数量
从星级评价来看,星级最高的是美国丹马翻译小组译本,获4.7 星;格里菲思、安乐哲、加葛里亚蒂(Gary Gagliardi)和翁(R.L.Wing)译本星级排名第二,获4.6 星;索耶尔和克拉维尔(James Clavell)译本星级排名第三,获4.5 星;克里利译本星级排名第四,获4.4 星;翟林奈译本星级排名第五,获4.3 星。相比之下,哈吉(Jassica Hagy)译本星级评价较低,仅4星。
从评级人数及评论数量来看,各译本评级人数和评论数量之间间隔梯度大,阅读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瞿林奈译本和格里菲思译本较为可观,瞿林奈译本评级人数及评论数量最多,分别为443和186,位居第一;格里菲思译本评级人数及评论数量位居第二,该译本共133 条读者评论,202 人参与评级,五星比例为79%,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所占比例分别为13%、3%、2%和3%。
因评论数量并不能直观地体现译本的接受情况,故笔者将从读者评论来对各译本进行分析(因翁译本和克拉维尔译本评论数量过少,故不展开分析)。
从整体评价情况来看,读者对格里菲思译本的评价最高,五星比例高达79%。在133 条评论中,共121 条好评,12 条差评,好评比例高达90%。评论中多次出现“excellent”“good”“great”等肯定性词汇,笔者选取部分五星评价作为参考:
(1)…the prefatory 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are most interesting…I really can′t think of a better edition of The Art of War.(Bruce D.Wilner)
(2)The author adds his own knowledge along with Sun Tzu′s.And the author′s additions are excellent…(Scott H.Irving)
(3)Thi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classic work by Sun Tzu is certainly an excellent one in that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he original 13“Chapters”of the original work it also provides the reader with considerable background that places this work in its proper context.(Retired Reader)
由此可见,格里菲思译本是受读者接受和喜爱的。从读者评论中“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author′ s additions”“considerable background”等表达可以看出,格里菲思译本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译本不仅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章正文的英译,还包括格里菲思本人撰写的序言、导论和附录,其中包含丰富的原著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学者对每章具体部分的评论。该译本的完整性、组织性和逻辑性较强。同时,多位读者表示格里菲思译文通俗易懂,如:
(1)…Griffith appears to have done an excellent job in translating the Sun Tzu texts into something understandable by an English reader…(Retired Reader)
(2)Clear and concise version of The Art of War with context and explanation.(Matthew A.Dickinson)
(3)Same classic book with better and more understandable illustrations.(Kane)
评论中“understandable”(可理解的)、“clear”(清楚的)、“concise”(简明的)等词汇体现出格里菲思译文通俗易懂的特点。他考虑到读者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及语言文化的认知有限,尽量实现译文简洁明了。
整体评价情况较为乐观的还有安乐哲译本,该译本的读者评论共40条。大部分读者对该译本评价较高,如评论“The extensive research for the best translation proved worth the time for Roger Ames′ deep appreciation and knowledge of this language and the voice of the author.”。但有些读者也表示并不能完全读懂该译本,如读者Thomas Baudo 评 论 道:“Very good bu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some parts”,从侧面体现出译本的可理解性是影响读者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丹马翻译小组译本评论数量较少,共25条。评论大多较为简短,少数几位读者指出,该译本简洁易懂,如:
(1)The Denma translation goes far beyond earlier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Sun Tzu, offering scholarly insights into every aspect of the well known text.(Terry Garrett)
(2)The book is well written and the commentaries make it easier to relate the ancient text to a more modern world.(Gonzo)
加葛里亚蒂译本评论数量较少,仅18条,好评15 条,差评3 条。读者评论主要是针对《孙子兵法》的实用性展开论述,极少涉及译本的翻译质量。
索耶尔译本共114条评论,虽多条评论以褒义为主,频繁出现“great”“awesomeness”和“brilliant”等体现认可度高的词汇。但也有多位读者在评论中表达出对该译本的失望和不满意。仅列举几条较为典型的一星评价:
(1)…When I started reading the translation, I began to wonder if I was reading the incomprehensible ravings of a lunatic, the translation was that bad…(Leland)
(2)Didn′t live up to expectations.(Chris Quarnberg)
(3)This is a disappointing translation of the Art of War…(Cory Grad)
虽读者未具体指出因译本的哪些方面而感到失望,但可说明索耶尔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满足读者的期待视域或阅读需求。
克里利译本的读者评论共112条,多位读者评论时使用了“favorite”“valuable”“exceptional”等肯定性词汇,并指出克里利的译文通俗易懂、简洁精练,易于接受。
瞿林奈译本读者评级一星至五星的比例分别为:12%、4%、6%、8%、70%。在186 条评论中,共121条好评,65条差评,评论大多涉及《孙子兵法》内容,针对译本翻译质量或水平的评述较少,评论参考性较低。
哈吉译本共58 条评论,好评36 条,差评22条。笔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评论作为参考:
(1) …ingeniously simplifies the concepts through diagrams,and shows their many applications beyond war…(Kewi)
(2)…short synopses of concept &simple diagrams showing the ideas…(C.A.Westphal)
(3)I found out simple sketches, way more simple to understand and apply.(Octavio)
从 上 述 评 论 来 看,“diagrams”“sketches”“simple”等词汇的频繁出现,说明哈吉译本的一大特点是善用图表,将文字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便于读者理解。
二、基于读者接受的《孙子兵法》格里菲思译本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馆藏数最高的是格里菲思的《孙子兵法》英译本;星级评价最高的是美国丹马翻译小组译本。然而,美国丹马翻译小组译本虽星级评价最高,评级人数及评论数量却均较少,且整体评价情况不如格里菲思译本。格里菲思译本虽星级评价位居第二,读者五星评价比例却是最高,达79%;好评比例也是众译本中最高的,达90%,且读者评论深刻体现了该译本因可理解性与可读性较强,广受读者欢迎。因此,对该译本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后续翻译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格里菲思《孙子兵法》英译本(Sun Tzu: The Art of War)于196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以孙星衍所刊《孙子十家注》为参照底本。《孙子十家注》是《孙子兵法》最为重要的传本之一,收录了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牧、陈皞、梅尧臣、王晳、何氏、张预等学者的注文。格里菲思在翻译时往往择其一二位学者的注释进行英译,以加深读者对《孙子兵法》思想内涵的理解。注文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为读者阅读和理解《孙子兵法》本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该译本主体部分是《孙子兵法》十三篇正文的英译,以及格里菲思本人撰写的序言、导论和附录等,囊括了孙武简介、历史背景、注家简介等方面,内容丰富,论述详实,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孙子兵法》。作为一部被广大读者认可和接受的经典之作,该译本的优点和长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用战例充当佐证
《孙子兵法》虽为军事著作,该作译本却以普通大众为主要读者群体。这一阅读群体是《孙子兵法》的“潜在读者”,他们期待将《孙子兵法》的智慧运用到工作、日常生活及商业运筹等方面,以获取实用性指导。然而,《孙子兵法》中的战论大多精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将其理解透彻着实不易。因此,格里菲思译本善用战例充当佐证这一长处,成为读者认可和接受该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格里菲思将孙武的战论与《孙子十家注》中学者注释的著名战例相结合,使读者先领略论点所强调的战术,自发地理性思考,从而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接受《孙子兵法》中的战论。如《计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格里菲思将其译为“Offer the enemy a bait to lure him, feign disorder and strike him”。而后引用杜牧注释的战例,将战例全文英译,以其作为该战论的佐证。如此引用战例,兼具学理性与趣味性,丰富了译本信息,开拓了读者阅读视野。
(二)表达通俗易懂
考虑到读者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的认知有限,格里菲思的译文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上述读者评论中“understandable”“clear”“concise”等词汇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格里菲思将《谋攻篇》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为“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in a hundred battles you will never be in peril.When you are ignorant of the enemy but know yourself, your chances of winning or losing are equal.If ignorant both of your enemy and of yourself, you are certain in every battle to be in peril.”[10]。译文整体简洁清晰,表达通俗易懂,如“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知彼知己)和“hundred battles”(百战)。在翻译中,译者并未逐字逐句翻译或死译,而是尽量贴近原文意思进行翻译。比如,他将“殆”译为“be in peril”,通顺晓畅地表述出了“殆”的含义,即“处于危险之中”。可以看出,格里菲思尽量做到在保留原作大意的基础上实现表述明白晓畅,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三)军事术语准确严谨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格里菲思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术语译得较为准确严谨,译文极具军事特色,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如《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将“上兵伐谋”译为“What is of supreme importance in war is to attack the enemy′s strategy”,意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是要攻破敌人的战略”。“上兵”即上乘的用兵之法(战争指导法则),格里菲思对该军事术语的翻译比较到位。对于“其次伐交”,他译为“Next best is to disrupt his alliances”,可理解为“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他将“交”理解为“敌人的联盟”,对原文的理解相对到位。“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义是: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格里菲思译为“The next best is to attack his army.The worst policy is to attack cities.”,简洁又明确地表述出原义,同时也体现了其军事特色。由此可见,格里菲思译文简洁明晰,在军事特点上对《孙子兵法》原文把握较好。对于并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外国读者来说,格里菲思译文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孙子兵法》。
(四)文化意象诠释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中很多词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格里菲思在翻译时将词语的文化内涵表达得较为到位。如《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这句话中的“率然”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其引申含义有:轻率、不慎重、前后呼应等。“常山”实指“恒山”,该山位于河北省曲阳,而非山西省的北岳“恒山”,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将“恒山”改成“常山”。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及避讳制度的西方读者来说,难以明白“率然”的真正含义和“常山”的实指。《孙子兵法》中引用“率然”一词的根本目的是以此来比喻善于用兵的将领,能指挥部队前后呼应、左右互援。
格里菲思将其译成“the‘Simultaneously Responding’snake of Mount Chang”。格里菲思知道“率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文化形象,故用“Simultaneously Responding”来修饰“snake”,以此来表现孙子所强调的“用兵之道”。“中国典籍话语中的一些关键词意涵丰富,如果缺乏语境,理解和翻译都无法获得一致性,采用音译加概念阐述的办法有助于词语相关意涵进入目标语,并最终成为目标语特定词汇”[11]。格里菲思的音译加具体阐述增加了翻译的可读性,有利于西方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孙子兵法》。
对格里菲思的译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孙子兵法》英译,对《孙子兵法》翻译实践能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基于读者接受的《孙子兵法》英译模式与路线
译者表达的信息若得不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译作就很难实现期望中的传播效果。然而,“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或静止的信息接受者。面对某个信息产品,受众会用自己的尺度加以衡量,有可能接受或者排斥;改变或者坚持某种态度;采取或不采取某个预期行为”[12]。西方修辞学也特别强调,“为了有效说服受众,修辞者必须考虑受众信奉什么,看重什么,并针对特定受众的信念调整自己的言论”[13]。因此,笔者基于读者接受,结合前两节的研究,参考格里菲思译本的优点和长处,总结出以下几种《孙子兵法》英译相对可取的模式与路线。
(一)读者层面:根据不同类型读者采取针对性策略
根据以上读者评价研究,《孙子兵法》外国读者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期待将《孙子兵法》的智慧运用到军事领域外的一般型读者,即普通读者。这类读者希望以阅读《孙子兵法》来获取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用性指导。另一种是对军事理论略感兴趣或颇有研究的专业型读者,他们想通过学习《孙子兵法》来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或研究的深度。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读者类型,译者要采取针对性策略,以期顺应读者的需求。
针对一般型读者,译者既要译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要为其提供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可供快速阅读的译本。综合分析美国亚马逊销售平台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读者评论,笔者发现,带有注释、图表等形式的译本更利于普通读者接受。如囊括历史背景、文化信息及学者注文的格里菲思译本,有利于读者构建起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加译本的可读性。又如哈吉译本善用图表,以直观的形式将复杂的文字简单化,增加了译本的可理解性。而对于晦涩难懂的译文,大多读者表示难以接受,从而降低了对译本的阅读兴趣。如多位读者评价安乐哲译本时提到,多次阅读都难以读懂书中某些部分。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以多种形式丰富译本内容,如注释、图片、表格等,使其更直观化、形象化,为读者理解《孙子兵法》原意提供多种渠道。
针对专业型读者,译者既要在翻译时适当对重要信息进行诠释或拓展,帮助读者构建起宏观的历史文化或军事理论认知;也要做到译文准确严谨,符合军事用语表达规范。为顺应专业型读者的需求和期待,结合以上研究,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参考性建议。第一,加强学术引领,充分发挥中国译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中外译者的《孙子兵法》译本接受度极度不平衡的现状,构建由中国译者引领和主导的文化典籍英译体系。根据以上馆藏数研究,中国著名译者的《孙子兵法》译本虽在国内广为流传,知名度与接受度较高,得到极多学者和译者的高度评价,可馆藏情况极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译者在《孙子兵法》英译及传播方面尚未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译者了解《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英译时对文化信息的把控和处理会更加恰当。因此,鼓励和支持中国译者结合自身优势,顺应外国读者的阅读期待,努力挖掘和探索如何提升译本质量,对《孙子兵法》英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加强中英译者的合作与对话,组织和举办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主题的研讨会,吸引学者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关注,以促进译本的海外传播。
(二)译者层面:根据读者需求和期待提升翻译素质
以上研究表明,格里菲思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读者接受度最高。格里菲思自身的翻译素养是该译本在国外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同时,他的中华文化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也是该译本赢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译者首先是特殊身份的读者,译者素养决定译者对原作的‘前理解’并最终影响译文的产生”[14]。格里菲思曾在华学习汉语,汉语文化功底深厚,且对军事理论有着浓厚兴趣,军事经验较为丰富。他对中国古代军事、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把握使其译本在众多译本中脱颖而出。相反,若译者对《孙子兵法》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一无所知,很难在译作中为读者呈现出完整的文化内涵,更不可能译出获得读者认同的佳作。“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要比双语能力更重要”[15]。因此,译者要有良好的双文化能力才能翻译出受欢迎的译作。且“从严格意义上说,译者首先是个读者,要传译原作,首先必须依赖译者的阅读和阐释活动。可以说一部作品的传译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正确阐释”[16]。因此,培养深度了解《孙子兵法》的高素质翻译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依靠正确阐释来更好地传译原作的精髓。
读者接受强调以读者为导向,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因此,现代译者不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功底,还要根据读者需求和期待提升翻译素质。首先,译者要把握术语的中外和古代、现代方面的沟通与转换。《孙子兵法》中兵学术语较多,如“革车”“反间”“曲制”等。因中西文化差异,英语中缺乏与之对应的表达,这给并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目的语读者阅读《孙子兵法》带来了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译本可理解性与可读性,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译出成功的术语。如“曲制”一词由“曲”与“制”二字组成,其现代意义为“军队编制的制度”,亦用以指军队。格里菲斯将其译为“organization”,简洁凝练地体现了该术语的具体含义,更利于读者接受。其次,翻译策略的选择应面向目的语读者,不同的翻译策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西方译者英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体对读者群体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如英国汉学家翟林奈为英国知识阶层译介《孙子兵法》,故其译文表达规范,注疏颇多;格里菲思为美国军事界引进中国古代兵学体系而英译《孙子兵法》,故其兵学术语准确严谨,多处引用战例充当佐证,侧重于孙子的军事思想。因此,译者应以读者为导向,择其最佳翻译策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与期待。
结语
读者接受是衡量外译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孙子兵法》英译中,译者要了解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倾向。有些英译本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能为他们了解中华文化提供更多渠道,有些英译本则适合专业型读者,为他们开展相关研究时提供支撑。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型读者采取针对性策略,以多种形式丰富译本内容,为读者理解《孙子兵法》原意提供多种渠道;以读者为导向,充分发挥译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中英译者的合作与对话。本文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来研究《孙子兵法》的英译,希望能对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引出更多与此相关的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